美文网首页@产品
产品视角的世界观笔记(全完结篇)

产品视角的世界观笔记(全完结篇)

作者: 清言卿语 | 来源:发表于2020-05-10 22:29 被阅读0次

    一、发刊词

    产品能力: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

    个人认知:这里的问题在于,产品能力不等于销售能力。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从产品到商品,需要完成极为惊险的一跃。否则就是生产再多,产品再好也只会是库存。这里的风险在于,成为好的产品人,也可能会销售不出去。

    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产品人,是一个学习认知框架的过程。先建立信息的秩序,再建立内心的秩序,学会抓住那些点,放弃哪些点,慢慢建立掌控。

    产品人就是能从做产品的专业视角,看人与人的关系。反之也成立,基于对人与人关系的感知,来讲如何做产品。

    很多东西都在快速改变,人性不变。

    承诺的好处:

    1、一双眼睛。发现痛点,找到破局点的敏锐眼睛

    2、一双手。动手优化,着手改变的行动之手

    3、一颗心。洞察人性的同理心,懂得自己与用户,懂得产品上每个细节给到人的满足感,确认感和依赖感。

    二、学习指南

    三大视角共五个模块

    1、微观视角:同理心模块。剖析人性

    2、中观视角:机会判断模块(一套底层思维,三个具体方法),系统能力模块(四个步骤),用户体验模块(五大方法)

    3、宏观视角:创新模式模块(五个模式)

    a\同理心模块:愤怒、不爽、恐惧、愉悦、潜意识、集体人格。自我与自律

    b\机会判断模块: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用户的痛点,爽点,痒点。从用户到场景

    c\系统能力模块:系统能力就是交付确定性。效率、迭代、关键任务。

    d\用户体验模块:用户体验的层次、用户体验地图、上瘾点、峰值与终值、产品服务蓝图

    e\创新模式模块:用户价值体系(做选择),仿生学(找机会),新环境新物种(抓趋势),三级火箭(搭体系),颠覆式创新(自我进化)

    同理心模块

    三、案例:用户体验与结婚教练

    用产品经理的视角来训练用户如何看一个人。

    每人都有感受,没有专业训练,感受是混杂的混沌的。

    个人认知:说明讲不清感受是没有完整的认知框架,只有琐碎的点,没有系统化的专业训练。

    划重点:你的情绪会被你最有感觉的那个点圈制住,会有强烈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并且在没有强烈感受的地方,会有大面积的认知盲点和思维遮蔽。(论述极为精辟)

    看人的五个层次

    第一层:感知层

    通常说的美不美,身材,相貌,口音,衣服,这是感知层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并被角色驯化。警察有警察的样子,医生有医生的状态。干什么工作,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就有什么角色特质。

    办公室里的同事交往,就是基于角色的对接。我们谈什么内容,知道哪些东西,会被角色所控制。

    基于感知层和角色化的接触,都是非常浅层的关系。

    在角色扮演里对接,就会被绑在设定的角色中。

    基于角色的对接关系,没有办法深入了解和建立深层关系。

    从第三个层次开始,就进入深层关系。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它包含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不同的人不尽相同。

    很多时候,我们会处在同一个角色里,比如都曾经是学生,都曾经是小职员。

    但是接下来,因为每个人的资源不一样,精神资源不一样,出身背景家庭人脉资源不一样。资源结构会推动每个人,去往不同的地方。

    资源不仅是人脉和财产,还包括一个人的精神结构和精神资源,驱使一个人不断前行的内在动力。

    我们都曾经在某一个角色中,但未来会进入到不同系统的不同角色中。

    到这个层面,多数人已经不会识人和判断人了。

    一个女孩如果只关注对方长相,怎么打扮,生活细节如何,是不是有房有车。这些都是浅层判断。属于只抓表面数据,非常低级的判断力。

    在第三层之外,再进一层是一个人的内核。

    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的存在感。这里还有两个层次。

    第四层是能力圈

    第五层是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他为什么而存在?如何感知。什么情况下存在感会得到满足?什么东西让他痛苦或愉悦?

    划重点:存在感之于人就好像生存之于动物,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

    动物会因为生存条件不满足,生存的需求驱动它去追逐、去拼抢、去搏斗。即便打得狼狈不堪,遍体鳞伤甚至搏命也必须要厮杀下去。如果生存已经满足,它就绝不会去这么费劲折腾。

    人为什么奔波、焦虑、不安、机关算尽,上窜下跳?因为存在感还没有被满足。

    所以,就像是生存在驱动动物奔波撕咬一样,对存在感的寻求,以及不安全感,也在推动人思前想后、废寝忘食、找人找事找钱,去满足自己,去确认自己的存在感。

    你看到一个人焦虑、痛苦、烦躁、不满。本质上是内心的饥饿感,他的存在感没有被满足。讲逻辑,说道理和灌鸡汤是不管用的。

    动物为了生存在奔波撕打中不断强健肌肉,人为了强化存在感,左冲右杀扩充自己的能力圈。

    所以人最内核的是存在感,它的外面一圈是能力圈。

    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能力圈就不会再扩充。因为扩充能力圈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动物为了生存去猎杀,过程中它自己挨打和被猎杀也极为痛苦和恐惧。

    如果你明确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你就会不断的改变自己的能力圈,改变自己的资源结构,甚至改变自己外在的样子。你所看见的所有伟大人物,野心勃勃的失败者,无一例外都是这个样子。

    如果只是点头之交和萍水相逢,基于感知和角色的浅层关系足够。

    如果要建立深层关系和长期关系,那么这个人对自己存在感是如何定义和感知,他对自己能力圈的建设和经营,他对自己资源的建设和扩充才是更重要的。

    以上是如何认识一个人的认知框架。

    一共有五层。由内而外:

    最内核是一个人对存在感的定义,也可以说什么是他的全能自恋,这是触发情绪和行动的开关。

    外一层是能力圈,就是一个人生命攻击力的表达,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情绪是内核,是底层的操作系统,能力是上面运行的APP,情绪一崩溃,能力就不起作用;

    外一层是资源结构,也就是他所能连接的社会网络可以给予的支持和他自身的内在驱动力,在这个点上人与人的差异由此拉开,家世、背景、人脉、学历、一无所有者的勃勃的野心开始起作用。

    再外一层是角色,没有人甘于扮演角色,需要极大的社会压力和职业环境才可以做到。我们听到几乎所有如何为官,如何做人,如何做好工作,本质上都是在说怎么扮演好一个角色。

    君臣、父子、夫妇,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就是孔老夫子为千年中华农耕文明的角色画像;

    最后是感知层,相貌、举止、着装、谈吐,这里有大量的认知遮蔽的迷雾。

    四、精神资源与深度关系

    1、深度关系

    这个章节,作者体会感悟极深,写得极俱华彩,读来振聋发聩,提神醒脑。我的水平几乎只字改不了,只能做文抄公。

    人生重要的天分是快乐。每个人都没办法拒绝自己真实的快乐。会情不自禁地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时间,不知不觉地放一万个小时在那里。

    然而,成就最高的那批人,他们还有一个比快乐更重要的天分——痛苦。

        有人受不了不被人围绕着需要的痛苦;

        有人受不了不是注意力焦点的痛苦;

        有人受不了有人在他前面在他上面的痛苦;

        有人受不了我想要的那张椅子上坐的不是我的痛苦

    ……

    向上爬、严格自律、昼度夜思、殚精竭虑。这样日复一日的日子,委实并不快乐。驱动他们的,是痛苦。巨大的痛苦,让他们无法停下来。

    什么叫普通人?就是快乐没有那么强烈,痛苦也没有那么巨大。所以,他们的人生会在既定的轨道上相对平稳的运行,而不会被快乐和痛苦牵引撕扯,没完没了地折腾。

        什么叫有一技之长的人?就是当他在沉下来做某件事的时候,他不厌其烦,乐在其中。完全不理会别人的诧异或者不理解。

        什么是杰出的人?就是,如果他想要的那个,他得不到,他就像万蚁噬心那样痛苦。牺牲什么都可以,他必须得到他要的那个东西。

        当他不再痛苦的时候,也许他超越了,也许他就此平庸了。

    所以,要想和一个优秀的人在一起,懂他真实的快乐,懂他真实的痛苦。并且,给予他能量。

        在美剧《纸牌屋》里,很多男人喜欢克莱尔。喜欢她的优雅、聪慧、得体。

        而在克莱尔的内核,一直点燃她,推动她,折磨她的,是她自己勃勃的野心。

        亚当对克莱尔说:你一直想要万众瞩目。克莱尔摇摇头说:不止,我要举足轻重。

        一个女人,拥有这样野心的内核,99.9%的男人都不会喜欢。他们只想要这个女人令人愉悦的那一面。

        只有伍德,那个穷小子,看懂了这个被野心折磨的富家女。因为他有一样的痛。

        对于拥有这样巨大痛苦的人,欢愉是多么的短暂与廉价。

        才华与美好的身体,确实令人怦然心动;在美好的清晨有放松的心情,一起早餐,一起散步,一起创作,确实是好生活。

        可是,对于伍德和克莱尔这样的人,“我想要的那张椅子上,坐的不是我”的那种痛苦,令他令她寤寐思服,辗转反侧,销魂蚀骨。轻松惬意的好生活,并无法安抚她如影随行的真痛苦。

        唯有回到战场,回到伙伴身边,拿起武器,继续准备作战,才能让她缓解焦虑。能赢与否,天才知道。但是,他们在做准备,他们在做事情,他们在一寸一寸前进,他和她在一起,这一切的动作里,她的痛苦才能得到慰籍。

        这就是人与人关系的深浅远近。

        伍德和克莱尔,可以与无数人共享欢愉。但是只有他们二人,才能真实地分享痛苦。他们彼此交换了太多的能量,交换了太多的灵魂。每个人都很难把另外一个人从自己的生命中剥离出去——这就是深刻的关系。

        所以,傻白甜是不可能真正搞定霸道总裁的。因为,她可能真实地给了霸道总裁欢愉。但是欢愉如此脆弱。两个人能否建立深刻的关系,还是取决于,她是否能懂他的痛苦,两个人交换了多少能量,交换了多少灵魂。

        所以,很多人一生关系里,最大的痛是与父母的关系。

        论获得能量,我们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父母的爱,是一生最大的能量。

        可是,当父母,不能理解子女的快乐,不能理解子女的痛苦。只能向子女提出一些角色化的要求。那种生生地疏离的痛苦,其实并不是一起吃一顿年夜饭可以慰籍。

    2、精神资源

    本篇内容依然是文抄公,原因雷同。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近半世纪,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大师与杰作。同时英国建设了航海能力,并开始确立在北美的殖民地。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黄金时代”。

    而比伊丽莎白一世晚生300年,咱们中国的慈禧,用了一生的手腕与智慧,维持国家的封闭与思想的禁锢。

    两个人的第一个不同,是“精神资源”。

    是啊,伊丽莎白童年的教师,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人文主义者Roger Ascham,伊丽莎白懂六国语言,她的精神资源中有亚里士多德、凯撒、哥伦布......。

    而慈禧的精神资源,是《资治通鉴》、以及戏文比如《挑滑车》、《四郎探母》……这些形成了咱们当时最高统治者的世界观与精神结构。

    所以,为什么一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对人一生的影响,远大于为了升学的12年应试教育,或者大学的4年专业课程。因为,家庭与家教,給了一个孩子影响他一生的做事习惯与精神资源。

    所以,吐槽那些怕影响学习成绩,不许孩子看课外书的家长。你孩子成人之后,一生的所有重要决策,不是基于数学考90分还是60分。而是,从幼年开始,你有意无意提供給他的精神资源,这些将形成他的精神结构——主导他一生的好恶感与羞耻心,他的愿望、梦想与恐惧,从而影响他后来所有的决定。

    《三体》的故事,IT圈的朋友几乎都非常熟悉了。

    三体給了个黑暗的结局。

    太阳系毁灭而地球人基本灭绝的直接原因,是一个叫程心的美女,当时,她拥有人类世界的最高权柄,连续两次,做出了错误的决策。然后,历史流泻覆水难收。

    女主角“程心”,我觉得像慈禧。

    以一个成熟的人揣摩慈禧,她不会是过去那些传奇故事里被妖魔化的样子。她手下的大臣,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这些人每一个如果出现在汉末、唐末、宋末、明末,都可以只手遮天、主导废立,但在慈禧手下数十年,无人起不臣之心。慈禧的权术与个人魅力可见一般。

    如同程心拥有倾倒“云天明”与天下选民的魅力。

    可是,程心与慈禧,拥有可以左右人心的魅力,但并不具备带领一个在宇宙生存竞争中,知识与技术不占优势的种族,劈开红海断腕而出,开辟自己的生存空间的精神结构。

    曾和个NASA的职员聊《三体》。NASA哥说,知道为什么这本书里,人类只能毁灭吗?因为这本书是中国人写的。

    程心还是慈禧,共同的精神特点是:“苟安”。

    NASA哥说,《三体》,程心放弃对三体人的威慑,放弃曲率飞船研发,两个重大且错误的决策,是因为她的精神世界,只有她当下眼睛可以看到的那么一点点,她只会基于,避免让自己小小的精神结构感到痛苦,而做出决策。而书中地球人,温顺地、麻木地接受了这必然导致种族灭亡的决策。大家选择了当下的苟安和谐,不去想子孙将被毁灭。

    NASA哥说2005年,NASA的一项太空探索计划,约数十亿美金的预算被美国众议院驳回。NASA抗议陈词:

    “500年前,中国皇帝召回了郑和。从此,中国的科技只需要为他们已知世界的有限空间和事件服务,中国不再需要大发展科技,中国人也失去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只有无尽的未知,才能让我们不断地更新已有的知识……如果今天,美国停止了对宇宙、对无限、对未知的探索,未来的美国就是今天的中国。”

    NASA哥耸耸肩,“后来,这项预算被通过了。”

    NASA哥说,《三体》终章地球人在面对种族灭绝的危机,都会为了当下的维稳放弃研发,失去最后的逃生机会。NASA哥说,中国作者才会这么写。美国人不会这样决策,美国人也不会放弃研发,不是为了最后的逃生,只是为了对无限的好奇,我们都不会放弃。

    大刘写的出智子七维空间的展开,写的出太阳系毁灭的凄丽,但他写不出,在百年后,更高的地球文明里,重大公众事件的决策,如何组织和执行。也许,也是我们的精神资源导致的精神结构的整体缺欠。

    广场舞大妈与惹不起大爷,已经明晃晃地成为中国的一道人文风景,主导他们思维与行为的,是他们的精神结构。而在他们形成自己精神结构的六、七十年代,他们拥有的,是当时社会什么样的精神资源?

    什么样的社会精神资源里,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民族面貌。

    五、情绪动力:怎样理解愉悦与不爽

    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底层的操作系统,不同的人的操作系统稳定性千差万别。个人知识,技能的各种能力是上面运行的APP。系统一崩溃,上面的能力就不起作用。

    后天的学习都是理性层面,也就是意识层面,它是在超我监控下与社会兼容的产物。但真正驱动一个人的是潜意识层面,就是他的感受、他的情绪这些底层操作系统。

    以下内容是个人阐发:

    在陀思妥耶夫斯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里,有一匹负重的马在一次次反复凶狠鞭打,一次次跪倒,一次次摇摇晃晃的站起前行,直到被鞭打负重压垮至死。这是一个很深层次的隐喻。在贾樟柯的电影《天注定》中,也屡次出现了向这个经典意向致敬的镜头,当然也与电影的主题相关。据导演说:这是一个水浒传逼上梁山的故事。人物造型和动作都有水浒人物的影子,只是换成了现代的服饰和道具来表达。比如姜武饰演的男主角其实是拿着禅杖的鲁智深。

    有一个比喻好像来自张德芬《遇见最好的自己》,是这样讲的:有一匹马历经艰辛,最终到达了终点。马不禁得意洋洋的以为,这是自己辛勤奔波的功劳。但真正驱动这匹马不敢松懈,一直奔跑的是那位赶车的人。而真正决定要到达什么地方的其实是坐在车里的人。

    这个比喻是在说:我们意识层面的努力就是那匹马,反复奔波折腾,越过一个一个具体的山头,奔着目的地而去,当然也很可能跑不到地方就挂了,也可能半路遇到雪山深沟就是跑不过去。

    潜意识层面就是我们的感受,我们的动机,我们的情绪,这位赶车人拿着鞭子不断赶着我们向前跑,不管你背负什么样的重担。它有时候将马匹抽得一次次跪倒,一次次站起,一次次负重前行直至被抽打至死。

    而坐在车里的人,这位终极大BOSS,其实就是我们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他决定了你要去的地方,他决定了你的人生所能达到的高度、宽度和温度。

    痛苦和愉悦,恐惧与愤怒是情绪的表达,是潜意识层面动力最强大的引擎。

    人无法抗拒自己的愉悦,你的愉悦会让你在一件事情上一遍遍的投入,乐此不疲。长时间不间断的投入一万小时,你就成为了该领域的异类。

    痛苦是比愉悦更为强大的驱动力,本质上是,人为了避免强大的痛苦,会不惜一切的挣扎和逃离。

    所以,让你愉悦的东西是你的天分所在;而你内心最深刻的痛苦,就是你未来一骑绝尘,把第二名甩到根本看不见影子的更高天分。

    重新回到笔记。

    先说愉悦和不爽。这两种情绪更深刻的本质是满足。

    什么是愉悦,愉悦就是被满足。

    动物的本能是生存,生存条件被被满足,它就愉悦。

    而人类不止是生物性存在,还是社会性存在。人不止满足于基本的生存,还追求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其他层次。

    需求被满足,这种感觉就叫愉悦。

    一种崩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这叫爽。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种体验叫暴爽。

    拉动你玩游戏的,就是微小的愉悦感,和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的爽感。加在一起,这种确定性的满足就会成瘾。

    如果预期没有被满足。或者满足被剥夺,就是不爽。

    生气、烦躁、厌倦、悲伤、烦恼、茫然都是不爽。

    满足感被阻隔,得不到,就烦躁。

    满足、愉悦和不爽。满足是本质,愉悦和不爽是情绪的表达,这是两种情绪的基本向度。

    这是为什么在同一个点上,有人愉悦,有人不爽。你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天分所在。

    持续的满足和愉悦,才能支撑一个人持续投入一万小时。

    你吸收谁的营养,你就变成谁。

    你靠什么满足你,你就会成为他的样子。

    什么东西持续满足你,什么东西让你永远不爽,这就是你的命运。

    六、情绪动力:怎样理解愤怒与恐惧

    愤怒与恐惧,愉悦与不爽互相对应。

    愉悦与不爽的核心词是满足,作者说,愤怒与恐惧的来自于被侵犯。侵犯似乎是核心词,但我读下来的感觉应该是边界。

    动物有边界,边界被侵犯就愤怒。

    人的边界是用存在感来定义。

    边界被侵犯就愤怒。两个女人,开车剐蹭,未必会愤怒。但如果对方坐到了她老公的大腿上,肯定愤怒,因为边界被侵犯。

    什么是恐惧?一只老虎进入了狗的边界,它就不是愤怒,而是恐惧。

    不同的人愤怒和恐惧的边界不同。所谓勇敢的人就是在别人恐惧的时候他愤怒。但愤怒也是一种恐惧,评估自己有有力量时就愤怒,反之就恐惧。

    焦虑也是一种恐惧,它来自于对恐惧的想象。因为是想象,所以无法逃避,一种持续想象中的恐惧就内化成焦虑。

    羞耻感也是一种恐惧。它来自对社会评价的恐惧。

    恐惧是边界。看到火,你不伸手,因为恐惧。看到风高浪急,就不出海,因为恐惧风的危险,也就是风险。

    所以恐惧会困住人的手脚。

    你试图说服一个人做正确的事情,但是不管怎么劝他也不肯动,不是他不明白道理,是因为背后的恐惧,他不告诉你。

    有人在没前途的地方混生活,不谋求改变,有人在一段互相折磨的关系里不出来,不是因为待在这里很好,而是一旦离开,有他处理不了的恐惧。

    个人阐发: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人物都生活在肖申克监牢中,这也是个隐喻。我们都生活在自己恐惧框定的监牢里,走不出去。一旦出去了恐惧会将人吞噬,就如同电影里被制度化了的人。我们何尝没有被社会所制度化呢?所谓救赎,就是克服边界带来的恐惧,迈出去。

    心理学舒适区、拉伸区和恐慌区的概念。是一个原理,你在熟悉的囚笼里,就舒适。到了完全陌生的地方,没有依靠就恐慌。而拉伸区处于熟悉+意外。85%的熟悉,15%的意外,这是人最适合的挑战,可以掌控,还能成长。同时握有掌控感,又有成长的兴奋,这就是所谓心流体验。

    人都无法克服自己的恐惧,恐惧是一个体量巨大的存在,混沌一片。如果把恐惧拆成一小份,一小份,你就可以处理。每次前进15%,把它变成舒适区,然后再前行。

    知道了无数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知识和能力是APP,有的时候不是资源不够,能力不够。你的恐惧是底层操作系统,是因为你的操作系统不能支撑你走得更远。

    回到笔记:

    恐惧是动力,是比愉悦更强的动力。

    你看见一些人无比疯狂,奋不顾身的投入,推动它的往往不是愉悦,而是恐惧。

    成为你自己,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召唤你找到自己的愉悦。

    有人感谢贫困,有人牢记耻辱,然后一往无前,这是恐惧和痛苦在驱动。

    一个年轻人无论受什么样的教育,你只要看到,即没有什么让他特别恐惧,也没有什么让他特别愉悦。你基本上可以判断这是个循规蹈矩的芸芸众生,在渡过青春的所有美好之后(如果有社会资源可以支撑),就会调头向下,一路坠落。

    恐惧是痛点。

    难受不是痛点,解决了难受,只是不痛不痒。如果要做产品,就是三个切入点。痛点,爽点和痒点。

    让人愉悦到爆,这是抓爽点;让人抵御恐惧,这是抓痛点。

    恐惧就是痛点。人们会为了抵御恐惧,毫不犹豫的花钱。

    女人没完没了的买化妆品,装扮自己。对青春流逝的恐惧。

    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军备竞赛,对社会阶层坠落的恐惧。

    老人买各类保健品,读今日头条推送的养生贴,成为广场舞大妈,对生命流逝的恐惧。

    越来越油腻的中年,不断刷屏的中年危机,对社会丛林竞争,力有不逮的恐惧。

    罗振宇的知识付费,贩卖认知焦虑。

    这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三个词,边界,动力和痛点。

    恐惧划定边界,恐惧是动力,抓住对方的恐惧就抓住了痛点。

    七、同理心训练:产品要顺应用户潜意识

    这节课的三个重点词汇是潜意识、防御与说服。

    人为什么口是心非?因为人会基于自身所处的角色,所在的场合和个人的认知判断,选择性的说一些自认为正确的话。本质上是在角色和情境下的自我保护。

    认知人就是体会不同人的情绪和潜意识

    不被角色化交流的言辞所迷惑

    能看到基于潜意识的真实选择

    一个好销售要做的就是打破防御,任何人对销售都是有防御的。

    好的销售要调动自己可以呈现的资源:外貌,仪态,产品包装,价格折扣。

    在意识层面,让用户感觉获得专业服务,而且赚了便宜。

    在用户的潜意识层面,要抓住心理上的小小的满足和不安,打破用户防御,说服用户。

    这就是一个好销售。

    而好的产品人,根本就不让用户起防御。产品不会说话,一旦用户启动意识,让用户思考,就是在推开用户

    因为,意识即防御。

    好的销售都有攻击性,他的工作就是要突破防御,他懂得与人的沟通中,适度给对方压力,抓住对方意识或潜意识的抓手说服对方,而自身也很愉悦。

    制造熟悉的感觉,就是潜意识里觉得安全的感觉,这样不会触发防御。

    潜意识是如何形成的?

    一种在童年时,心灵是一张白纸,也没有建立意识与防御,这时候观念会直接进入潜意识,成为最内在的感知、本能和情绪的一部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就很强调儿童早期创伤的影响。

    另一种是催眠。催眠这个词在国外的准确翻译是绕过防御。

    微笑是一种催眠,它能让人放下防御。

    重复,是非常重要的催眠,这是我们用的最重要的方法。

    高强度的疲劳战术,很容易在对方意识松懈的瞬间,重复的想法会植入他的潜意识。

    有共同经历和共同生活场景的人,会被反复灌输一些观念,而有共同的认知,有共同的样子,这就是集体人格。

    比如文革一代,比如伤痕一代,比如70后,80后。

    人做一个动作,也许是意识判断,但70%会是潜意识的选择。

    八、认清人的本性,理解角色化生存

    我们初步接触一个人或一群人时,其实是他的角色。你看到的是外面的壳。

    什么是集体?集体其实是一堆角色。

    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角色化教育,就是要训练你成为一个角色。

    好学生是角色,好孩子是角色,好家长也是角色。

    不同国家的人民有不同的角色说明书。

    所谓文明的特征就是这个群体的集体人格。

    孔夫子给中国人写了角色说明书:君臣、父子、夫妇。

    在角色里,你是谁不重要,你是什么人也不重要,你的感受更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壳是什么,角色需要你成为什么样子。

    当我们被角色训练好,收敛自我,钻进一个同质化的壳里,我们就成为一个集体。这群钻进了同质化壳的人,就呈现出一种集体人格。

    集体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其实就是我们如何被驯化成角色的。

    简单的说,就是建立奖励和惩罚的边界。

    惩罚的边界大到让人承受不起,就不会越界。

    现在常常批判的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那些极端反人性的惩罚,其实是在资源有限情况下维持治理的方法。所谓的乱世用重典,杀鸡骇猴,牺牲少数以儆效尤,都是拉起高压线建立牧羊圈的手段。

    给予红利,通过不断重复形成路径依赖。做表彰,发奖状。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便于管理。我们所受的教育,工作的培训,就是为了便于被管理。

    教育是反人性的。这句话用弗洛伊德的话说:文明的本质是一种压抑。

    教育是按照社会的美好期望来教育你,也就是说,所有的教育都是理想化的。

    梁祝至死不渝的爱情,刘关张颠沛流离,艰难不弃的友情。如果不是不能做到,又怎能千年传颂?轻易做到就无需推崇。

    人只有在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才会去扮演好角色,除非压力到位,否则就不要有角色化预期。

    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社会冲突,其实是角色化预期不达标的结果。比如医患矛盾,比如很多警匪电影的故事主题。

    如果产品是为个体服务,我们就要关注对方的真实人性和感受,抛开角色化的刻板想象。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群体,你需要研究的是这个群体的集体人格,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

    人是因为训练和压力才成为角色,集体就是角色的聚集。

    角色化生存是我们的真实生存处境,但只有去角色化的人生,沟通,交互,你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建立情感连接。

    角色化有效率,去角色化才有感情。

    九、自我与自律,哪一种更贴近产品精神

    产品经理善于感知,在结论上建立新观念。而其他管理的人更善于逻辑推理和总结归纳。

    自我的人更善于做产品经理。

    创造力是自我的延伸,控制力是自律的延伸。

    创造力要求对自我有深刻的体察和释放,但控制力是自律的体现,是社会化的产物,是对别人的体谅与迁就。

    自我的人关注是自己,所以自私。他在乎我喜欢什么。

    自律的人,关注的是外部的规则和边界,有克己奉公的精神。他关注什么是对的。

    所以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不容易见融于集体,常常让人讨厌。

    靠愉悦驱动的人,愉悦来自内在感受,往往自我。

    靠恐惧驱动的人,恐惧来自外部侵犯,往往自律。

    希望成就大事的人,需要接纳你的对立面,让他成为你的亲密伙伴。

    所以,要回到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的愉悦和恐惧,看到自己的天分,看到用户的恐惧和愉悦,了解他们的潜意识和集体人格,不要触发他们的防御。

    机会判断模块

    十、机会判断: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不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不是我个人有什么能耐,而是我搭上了时代的列车。

    这些耳熟能详的警句本质都在说如何做战略选择。

    对于如何选,我们可以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框架:点线面体

    我们其实有体会,努力工作的收益,不如当初选对了城市扎根,进对了行业,买对了房产。

    为什么?因为无论你多努力,你也只是一个点。一个月一年的工资,只是一个点的努力成果。区别是桑塔纳和奔驰的起步价不同,运行里程收费不同,但还是靠跑一趟路程拿一个点的收益。

    但城市房产的价值,行业成长的助力,是这个点它附着在一个快速崛起的经济体,是一个线性周期的结果。

    对于投资者而言,他很少赌一个单点,他出手就投整个赛道。比如红杉资本,在看到移动互联的风口之后,它几乎投资了所有赛道上闯出来的独角兽。他不关注单点的成败,他赌的是行业成长周期的收益。

    如果想成为中产,至少要获得一次线性周期的收益。需要依靠资源驱动或者抓住机会驱动。

    如果要成为富人,就要借助面和体的崛起。需要靠战略驱动和组织驱动。

    你面对的竞争,是对手的竞争还是趋势的竞争?

    战略选择的重要在于,不管你如何优化产品,提升效率,一旦搭上错误的线面体,一切都是白搭。

    我们做一个产品也好,个人成长也好。入手只能从一个点的努力开始。

    接下来,我们要判断,这个点可以在哪个面上张开,这个面依附于哪个经济体,它是在快速崛起还是加速陨落?

    所谓悲催苦逼的人生,就是在一个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

    所谓更悲催苦逼的人生,就是在一个貌似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你每天都在憧憬着成长,惦记着未来,但其实这个面正在下沉。

    所谓最悲催苦逼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疑似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你每天都在殚精竭虑,厉兵秣马,其实这个面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

    十一、机会判断:怎样找到有势能的趋势

    每个人现在呈现的样子,都是自己过往所有经历的累加。

    你的样子里,有你爱过的人,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

    人都应该正视自己当下可以稳定输出,可以依靠的点。心太大,能力又够不上,这是无数人的痛苦。

    我看上的人看不上我,看上我的人我看不上。我想要的离我太远,我能做到的我瞧不上。

    在点上反复纠结没有意义。回过头来看这个点后面的框架,线面体。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作者说,总结孙子兵法有两句话特别有收获

    一句是:胜与不胜在于彼,败与不败在于己。

    我能不能赢你,我做不了主,这是对手你的问题。但我会不会输光,打光所有的牌下桌走人,那是自己的问题。

    未料胜,先料败。

    一句是: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求之于势是说: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本质上不是你多强,而是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势。

    基于点来评估,每块石头都一样,但位置不同,势能不同。

    不责于人是说,去找到有势能的面,而不寄托于点的压榨。所有的人都害怕努力了,没有收获。

    找到外部势能,为点赋能。

    十二、痛点、爽点和痒点

    痛点是恐惧,害怕什么才是痛点。

    爽点是即时满足,有需求当下就能满足,这是爽点。

    自我实现是一条漫长而痛苦的路,人的本性是懒惰随性的。一看到一个人展现出强大的勤奋,自律,其实是被一系列的恐惧,集体人格,潜意识压迫,才会呈现出那个样子。

    痒点是满足虚拟自我,就是满足想象中那个理想的自己。

    追星,偶像剧,英雄传奇,名人传记,成功神话,都是满足虚拟自我,是自我映像的投射。

    你卖一种生活方式,它要满足你的幻想。这是痒点。

    十三、设计产品时要包括产品的场景

    场提供了时间与空间。

    景一定与情相呼应。

    所以场景的意思就是:当人停留在这个空间和时间里,要有情境来触发用户情绪,并且做到裹挟用户意见。

    我们以为在消费产品,其实是在消费场景。

    如果产品的设计没有考虑场景,这个设计就不合格。

    系统能力模块

    十四、用系统能力提供确定性

    用泥土和水,如何做出一个苹果?苹果树的系统能力就可以完成。

    一个人展现出来的一切,是长期积累系统能力的产物。

    我们在提到提供一个产品时,其实真正要关注的是服务。

    客户要的并不是一个产品,他要的是这个产品能提供给他的服务。

    比如客户买手机,买的其实是智能终端的入口。如果有别的设备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人会瞬间放弃手机。

    为什么确定性如此重要?人生如此不确定,你看到一个东西非常确定时,是让人留恋的。

    人为什么会恋家,因为确定性的存在。不确定的东西无法让人投入时间或者持续依赖。

    所谓迷信,就是人面对不确定性的心理状态。越无知越迷信,越处于不稳定,越位于高危状态,越迷信。

    无知的人很迷信容易理解,看似成功的企业家、身居高位的官员也迷信,很多人不能理解。

    本质是人对确定性有极高的依赖。

    这里的核心关键词是:确定性和依赖。

    产品的稳定性在于可以持续提供用户可以依赖的确定性。这个是关键。

    十五、效率与迭代,系统的能力指标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企业是效率分工的产物。系统的效率是系统能力的核心指标

    产品迭代,核心功能最重要。但产品有圈层壁垒,也就是天花板。

    人生也是迭代的产物。

    从一个内核开始,一点点的持续积累,一次次选择,成为了今天的你。

    今天处在什么点位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会用什么方式持续迭代。

    十六、关键任务、穿越生死

    日常工作叫做项目管理

    面对压力,甚至是生死存亡的时间,在一大堆事情里甄别关键任务,带领所有人穿越生死,这个叫领导力

    别人不敢玩,不敢拼的风险,就是壁垒。生死线之外是安全区,安全区没有壁垒。

    职级与风控能力要求

    普通职员:明确知晓风险,规则边界。不越界,不触碰风险。

    项目经理:具有风险规避意识。能预知风险的存在,设法绕过它。

    总监级别:有风控能力。有风险规避意识,能预测长线风险,在出现突发状况时,有能力组织应对,能做好突发事件的预案。

    总经理:能操作有风险的执行。能够带领团队跨越风高浪急的海域,享受无人区的红利。

    平原地带的竞争,体量大的赢,先到的赢,不要命的赢。

    富贵险中求。

    面对生死考验时,依靠的不是管理能力,而是领导力。

    领导力的核心,是甄别关键任务,动员大家穿越生死。

    用户体验模块

    十七、用户体验的五个层次

    由外及里:感知层、角色框架层、资源结构层、能力范围层、战略存在层。

    这与读人的五个层次完全对应。

    做产品前要先定义两个问题

    1、我们想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2、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会依赖我们。

    你对自己存在的战略设计是什么?你存在不是因为你厉害,而是别人需要你,别人可以持续的依赖你。真正厉害的人,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

    领袖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会存在?》,可以看出什么是战略能力。

    战略能力,讲未来,更讲现在,讲长远的愿景,更讲谁需要红色政权,谁需要持续依赖红色政权。有人需要才是红色政权存在的条件,也是它发展基础和战略。

    战略的外延是能力圈。能力圈要确定:

    我们要做哪些事情,提供什么样的确定性。

    我们不做哪些事情,哪些事情坚决不碰。

    35岁的领袖对范围层的定义是:农村包围城市。能力圈的建设是:在三不管地带建立根据地,要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

    能力圈的外面是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领袖一句话定义了资源,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再外一层是角色框架层。

    对于角色来说就是要简洁,直接呈现结果,不要层层嵌套的架构。我们面对框架时,希望用最短路径到达目标。

    最外一层是感知层

    就是观感美不美,第一印象怎么样。

    从人的角度来看。我们历数伟人,孙中山、乔布斯等。你与他们打交道,会发现他们问题太大了。但他们自我的存在战略,是绝对的、伟大的、独一无二的。

    当你被一个人感知层的瑕疵所折磨,为此痛苦和怀疑时,你有没有认真的评估,他天赐一般无可替代的战略存在价值。

    这是对一个人判断的芝麻与西瓜。

    十八、绘制用户体验地图

    1、需要一个完整的人物角色

    2、清晰表述用户目标和预期

    3、服务触点

    4、使用路径与触点的关系

    5、用户情绪曲线

    故事比数据重要。

    用户研究,不是零散的收集数据,拿数据证明自己的对错,而是建立一个有代表性的故事。

    核心观念是:故事比数据更重要。一个好产品,从一个好故事开始。

    十九、服务蓝图的核心要素:峰终体验

    CEO的工作是框定战略存在和建设能力圈。

    绘制用户体验地图的目的是解决资源结构层与角色框架层的匹配。

    服务蓝图要干什么?

    简单说就是一眼看到目标,提供一条清晰的使用路径。关注用户体验的三个关键点:峰值、终值和忍耐底线

    峰终定律是卡尼曼的理论。

    本质原因是,可用资源总是有限的,如何使用资源匹配角色预期就很重要。

    基本原则是:在用户有预期的地方,不要挑战用户的忍耐底线。与其更好,不如不同。在没有预期的地方,给予惊喜,制造体验峰值。

    有两段作者的原话,我不能表达的更好,直接使用,说的是一回事:

    1、设计服务蓝图核心就是让你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配置你的资源,在关节点上安排角色,保证整体服务路径不崩溃,尽量不压到用户的忍耐底线。然后尽量集中资源,打造体验的峰值,最后再做一个体验终值的美好小尾巴。

    2、有了用户视角的用户体验地图概念之后,需要对应做服务蓝图,来安排我们的资源,以及配置每个接触点的角色,用来完成服务。

    但是资源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在所有点都达到用户预期。

    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在服务蓝图上配置你的资源来制造用户体验,使用户拥有一个美好的峰值和令人回味的终值,并且全程不突破用户的底线

    二十、上瘾机制:用户激励系统

    什么是激励?

    满足就愉悦,满足被阻隔得不到就难受,不爽,痛苦、不安。

    如何激励?完成预定动作,就给他满足。同时让他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这就是激励。

    游戏的设计就是有若干不确定性的爽点和确定性的爽点结合在一起,这是用户体验地图的情绪曲线。

    制作游戏的能力,就是对情绪曲线把握的能力。游戏设计,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用户的激励机制。

    如果设计的产品,没有激励机制,这个产品是不完整的。

    游戏的动力,就是压力感突然被满足,压力释放的爽感,确定性的获得、激励的满足感合在一起,让一个人成瘾,停不下来。

    如果对激励形成了依赖,一旦缺位,会伤害用户预期,损害他的确定性的感受。人是非常依靠确定性的动物。

    确定,就依赖,不确定,就伤害。一个确定性的丧失,不论大小,都是非常难受的。

    作者用确定性依赖来解释,可能更深一个层次。我们常见的解释叫损失厌恶。人对预期能得到的东西,不能得到,就会引发强烈的损失厌恶。比如你买了东西花了1000,有人告诉你他刚买,只花了500,你感觉怎么样?确定性的拿走500块和抛个硬币,正面朝上1000块,背面什么也没有。你选哪个?

    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

    两种激励手段,外在激励能有效改变短期行为,内在是长期动力。但内在激励,不仅来自自发原生,也来自外部环境的激发,挤压和认同。

    激励系统的设计关注两点:激励点的设置和被激励的能力

    激励对方能力不匹配的事情,属于无效激励。

    总结:

    1、人会上瘾,是对确定性满足感的依赖

    2、上瘾机制的设计,就是对用户激励机制的设计

    3、激励用户,要用外在和内在来交替持续激励他。设计激励系统,就是设计一系列受激励点给用户成就感,定义他的获得能力,并降低门槛。

    二十一、名字是你的文化资产

    名字是召唤。名字是最短的咒。咒的意思是束缚。

    名字是主观的,它有温度感情,有文化偏见,有文化资产。

    一个名字带有强烈情感,对人有咒语的作用。说话就是念咒,要驱动别人,驱动世界。

    用钱或权力做杠杆,咒语的力量会变强。

    一个名字是不是有力,在于能召唤出什么样的情感。

    什么是口碑,雷军是口碑就是把事情做过头。

    我理解就是打造超预期体验,峰值要高。才能从满意到推荐。

    口碑来自口口相传,是替消费者设计一句它要说的话。

    创新模式模块

    二十二、用“用户价值公式”衡量创新

    做产品,在存量市场的红海里拼杀,惨烈也没有机会。只有避开存量,去增量市场。所以必须创新。

    存量竞争的逻辑是:强者为王,厚黑学,找靠山,权力寻租,崇拜资源,这是成功学。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这个公式其实简单,就是经济学里科斯的制度成本概念。

    你优化的一点体验,如果替换成本很高,可能还是负体验。

    一个产品,你可以做得比对手好。如果对方体量大,你就要放弃。

    同纬度竞争,体量大的赢。

    体量差不多,就是拉锯战。最后是背后的资本方出来强迫和局。

    小企业的机会在于在无人区建立自己的据点。唯有创新一条路。

    二十三、用交叉视角,跨界创新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的不均匀。

    大部分创新都不是新起炉灶,在一片混沌里开辟。商业创新尤其不是这样。

    创新很重要的是面对痛苦,起心动念。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有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目前没有现成答案。其实现有资源都在,只是分布在各行业领域里,你需要整合出来。

    标题就是答案。这一节精彩的是故事,而不是观点。

    二十四、怎样从新要素到新物种

    新产品需要新要素。但从别的行业借用新要素,产品还是原来的产品,但有了其他行业的属性,这是新物种。

    互联网商业是产品、流量和转化率。实体商业多一个维度就是空间。产品、空间、流量、转化率。实体经济要拼位置,位置即流量。

    这一节里生动的环节是场景电商。

    我们在场景中体验和看见的实物,可以直接下单买到。

    二十五、三级火箭策略:互联网降维打击

    互联网公司的三级火箭

    第一级:头部流量

    第二级:沉淀某类用户的商业场景

    第三级:完成商业闭环。

    例证:

    360的三级火箭

    第一级火箭是免费杀毒软件,聚集头部流量

    第二级火箭是从免费杀毒工具变成安全网络平台,推出浏览器和网址导航

    第三级火箭承载商业闭环,赚取利润

    搜狗的三级火箭

    一级:搜狗输入法

    二级:浏览器和搜索

    三级:商业变现

    得到的三级火箭

    一级:罗胖的免费脱口秀

    二级:得到APP

    三级:付费课程

    小米的三级火箭

    一级:小米手机

    二级:一系列零售场景

    三级:尚未完整呈现

    玩三级火箭,去掉三个字,就是玩火。要点有三:

    第一,第一级火箭一定要高频应用。三级递推一定是高频推低频,没有低频推高频。总原则是一级比一级低。

    第二,通过第一级火箭获得大量用户之后,要快速张开一个能沉淀用户的商业场景

    第三,操盘三级火箭的人,一定是个势能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人

    三级火箭是一个成本和可控性平衡的选择。

    火箭到三级时,能量省一半,危险程度增加一倍。到四级,能量省约八分之一,危险增加四倍。模型过于复杂,变现链条太长,容易玩脱。

    最后将作者的一段高级鸡汤分享一下。

    作为芸芸众生的我,即使身处漆黑的下水道,也仰望一下作者的星辰大海:

    在人类的天空放上星星

    火箭是自己把自己推起来的,它的一级就是一个巨大的燃料堆,目的是给自己制造势能。

    但火箭的目的不是飞得越高越好,而是为了放卫星,是为了把一颗星星放到星空上。

    无数有权力、有钱的人,都拥有巨大的势能,就好像拥有一级火箭。但很多人只是享受无限上升的乐趣,完全没有概念要把一颗星星放到人类文明的天顶上,所以当他们势能耗散,也会被快速遗忘。

    终我们的一生,追逐金钱、创建人脉、获得权力、积蓄势能,一切其实成就了你的势能,打造了你的一级火箭。

    但是你的一生是无限享受上升的乐趣,还是有一颗星星想放到人类的天顶上,这是一个问题。

    二十六、颠覆式创新:成败价值网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企业是存在于社会价值网的一个节点。人和企业都是生活在一个网里。

    企业的管理者,就是识别自己赖以生存的价值网。管理者应该建立一个组织,与这个价值网进行资源对接。

    你的社会网络哺育塑造了你,同时也限制和束缚了你。企业存在的价值网,也会锁死企业。

    很多企业没有做错什么,只是他们依附的价值网没落了。

    企业的价值网里,有三个角色。

    一是客户,二是对手,三是投资人。

    客户是衣食父母,难以捉摸;对手提供挤压也遮蔽视野;资本是丑陋的增长游戏。

    这三个核心力量,往好了说是定位了企业的价值,往坏了说是牢牢捆住了企业。

    组织心智

    很多优秀的公司都失败了。很多管理的书都会事后诸葛亮,罗列一堆管理失败的原因。

    但在《创新者的窘境》里的说法是:良好的管理恰恰是未能保持领先的原因。

    所谓管理好的公司,就是与现有的价值网紧密对接。所有的弦都甭得高效、流畅,没有冗余和浪费。管理非常完美。这个公司的管理是按照这个价值网设计的,循环下去就形成了组织心智。

    组织心智一旦形成,就像基因一样难以改变。它决定了组织的整体思考方式。

    企业在遭遇非连续时,组织心智会无法跨越。它过于完美的对接了现有的价值网。

    什么是非连续?就是社会发展中,新需求被释放催生的新价值网。

    新崛起的价值网,才是新大陆。

    颠覆式创新定义的标准就是:是否开启了一个新的价值网,是不是发现了新大陆。

    颠覆式创新是屠龙术,是产生新帝国版图的地方,概率极小。

    产品世界观

    二十七、看产品的微观、中观与宏观视角

    好产品体系的三个层次

    微观、中观、宏观

    中观套路:学习招数

    大公司是学习套路的好地方。一家公司可以系统的培养一类人。

    大学毕业去大公司的价值,在于套路有价值。套路像武功招数一样是前人总结的有效经验。

    除非打算在大公司呆一辈子,否则不要超过5年。

    大公司教你套路的同时,也深深的把人角色化,让你成为系统的一个角色,习惯系统内的生存。

    靠套路成不了高手。它强大是因为系统。

    微观体感:成为高手

    成为天才的一万小时都在干吗?大量时间是建立精微的体感。建立得之于手,应之于心的感觉。

    大公司和纸上谈兵,有方法论的人,还要补齐微观体感。否则说起来都对,做起来却不到位。

    有中观的方法论,有微观体感,就算是个好手。

    宏观能力:打大仗

    宏观能力就是打大战的能力。靠用户体验甚至靠系统能力,都不能终结一场战争。

    要靠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和创新模式。

    大仗拼胜负手,靠宏观能力。这是顶级高手。

    二十八、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

    产品能力是现实、功利的能力。做产品要求你判断客观条件和机会、盘点资源、按照用户体验的方式,有层次地整合起来,向世界交付价值并获得报偿。

    在产品思维这幅牌里,谁是大小王?

    一开始,想用“点线面体”做大王,依赖做小王。

    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属于宏观能力,打大仗,靠的是宏观视野、势能的使用和趋势的把握。

    雷军做小米时谈风口飞猪理论,把自己矮化成一头猪:我个体能力只能达到这个点,如果我想大成,需要依赖机会、环境、势能。

    在微观、中观、宏观能力中,能否大成要靠宏观能力,个体的能力之于机遇其实微不足道。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你根据点线面体做了宏观判断,发现了机会,是否就能不论准备成熟与否,内心是否确定,就冲到风口上去?

    要说这个问题,先谈马云的组织观:

    三级组织是共同规则。公司、职员、学生、军人都是依靠共同规则。

    二级组织是共同利益。管士兵是共同规则,打仗攻城,先进城有赏,这是共同利益。老板与员工之间是共同规则,老板与股东之间是共同利益。

    一级组织是共同信仰。XXX说,能够团结人们的,有两件东西,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犯罪。历史一路走来,铁血共和、三民主义都缔结过有信仰的组织。

    顶级组织是至情至性。

    桃园三结义是至情至性的典范。

    从三人结义征讨黄巾军,到巴蜀建立根据地,用了30年时间,四处征战,没有落脚地点。

    在隆中对确定天下三分的战略之前,在不确定和挫败的状态下共同合作了23年。所谓弃星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赵云。然而核心团队没有散,扪心自问,这该能有多难?

    世界是多维的,到处都是点线面体,各种机会呈现出来就是各种变幻和不确定性。我们会因为机会和利益的判断,在各种不确定性中呆多久呢?

    什么样的人、东西、感觉会给你确定感,让你觉得可依赖,其实是极其重要的。

    对一个产品的使用,对一个人的关系。持续收到确定感的反馈,就会觉得安全,觉得可以依赖。如果突然变得不确定,就会有被伤害的感觉。

    如果做一件事情,是否符合点线面体的大趋势,固然是大成的标准;但如果你无法持续输出确定感,无法让人依赖,其实连小成都达不到。

     

    点线面体VS确定性依赖

    说完确定性,那什么是依赖呢?依赖是一种真实的长期关系。

    你观察你的父母,你的伴侣,你认识的好伙伴,谁是完美的?他们是否有抱怨和不满?肯定的。他们之间有依赖吗?有的。

    所谓完美的产品、极致的产品就像完美的人一样,只是一种追求,世上并不存在。重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对方要的确定性你是否还能提供,对方是否还依赖你,这才是关系的关键。

    就好像我们对父母,当我们不再依赖他们,即使千恩万谢,也还是会离开。产品与用户也是如此。

    所以大王是确定性,小王是依赖。

    后面的牌面是什么呢?是不确定性和点线面体。

    不确定性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勇敢的拥抱,而宏观格局的判断,是做选择的分析框架。

    如果内心没有确定感,如果没有人依赖你,也没有人可以依赖,那么,点线面体、价值网、三级火箭这些战略,即便看到,也都是空无而不可持续的。

    非不为也,是不能也。逻辑和判断都对,但是我实在干不来。

    正确的做法就是,只做自己真实能做到的。

    商业是以利润为中心,人生是以意义为中心。

    商业并非人生的全部。人死前盘点自己的一生,其实没有人看这一生赚了多少利润。

    做你有内心确定感的事,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

    人生再多思辨,架不住一句:其实我做不到。做自己能做的,与至情至性的人相互支撑。这样的人生就立在了不崩溃的原点。

     

    愿你在伟大时代,置身局内。

    愿你拥有专业化视角和专业化能力。

    看到时代的浪潮,不再抱怨波涛滚滚的风险,而看到大海的本身就是资源。

    不要哀怨自己没有出身背景,没有干爹,在这个时代,只要你拥有一个用户,你就拥有了一个开始。

    愿你在这个时代,把握真正属于你的那个机会。把你一生积累的认知、审美、好恶全用上,为这个世界提供一个不一样的产品,向世界交付你的价值。

    愿你拥有自信、财富与荣耀。

    让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产品视角的世界观笔记(全完结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xe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