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麦导是在3年前,那时拍摄电影《因为爱》。
一、初相识
第一眼见到他,听说他就是广东电视台的著名导演那一刻,我觉得挺惊讶。这是传说中的导演么?既没有充满艺术气息的长发,也没有异于常人的大胡子,既没有特别的着装,也不会趾高气扬。他看着你,很真诚的眼神,看着非常谦和有时还会有些拘谨,说话也相当客气。
《因为爱》的实际拍摄时间不长,说到底是人物专访,给导演发挥的空间没有纯拍摄电影那么大。拍到最后,部门领导那一段,周末他过来提前踩了点,他亲自用相机来匹配角度,反复在各个会议室穿梭,花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样子总算是选好了拍摄地点。这种认真,我很认可,倒也觉得是应该的。
后期剪辑花了很长时间,到放映那天早上,其实一直在修改,很多细节的问题,我一遍一遍烦他。我很担心他会觉得烦,但他每次都愉快地跟着修改,——虽然之前他已经为此熬过很多个夜了。不由得想,这个导演真的很好说话啊。
前期的每次修改过程中,我已经每看一次就哭一次了,故对于放映效果,我心里已经有底了。果然,后来的放映效果,如我所料,非常感人。
二、暗相助
07年的微电影《拼到底》并没有和麦导合作。只是后期,领导对音乐非常不满意,而修改的时间只剩下一个周末不到两天的时间。导演组通宵剪片子,有私下联系过他,并多次连夜沟通,而当时恰逢他的腿摔坏了,手术后在家静养……这些,是后来才知道的。按照他的性格,对于朋友自然是两肋插刀,拔刀相助不在话下,而且他自然都不会主动告诉别人他其实做了这么多。就算你偶尔不小心提到,他只会腼腆一笑,“也算是吧,我稍微参与了些”。就这么轻描淡写的,这件事就过去了。
后来,经过一番努力,音乐效果明显好了很多,老板也表示满意。影片播放了,效果也不错。
三、再出山
17年11月,我开始着手准备18年微电影的拍摄,合作方找不到好的导演,给过我几个拍摄方案,我也不太满意。对于剧本,前期的收集也没有什么大的收获。我没有什么头绪,远娣建议可以和麦导聊聊,也许可以给我一些灵感。
(一)一起喝酒
算下来,从拍摄《因为爱》,已经2年,老友重逢,自然话很多。记得那天再见面,天气渐凉,我们吃的是浙江菜,但越来越聊投机。我说,要不来点黄酒?他不好意思地说,其实他不胜酒力,但如果我们想喝,他可以陪我们喝点。好,嘿嘿,就等这句话。于是,我们一边品酒,一边一如既往地叽叽喳喳,把对于微电影的拍摄蓝图一顿描述。他自然只是偶尔附和,聊到兴起,话也越来越多,脸也越来越红了。我们达成一种共识,影片不不要刻意去感动谁,只需要去真实地去讲最真实的故事就好了,因为真实是最有力量的。最后聊到我的难处,他非常真诚地看着我说,没事,只要你需要,我愿意帮你。
我不知道他是思考了多久才和我说了这番话,后面有一次拍摄中,我们俩意见强烈不一致时,他和我说,“其实,我就知道你说你没要求,但其实你的要求最高。因为你的要求高,因为是你,我才答应合作。”
(二)选故事
接下来就是合作(前期过程略去1千字……),首先是定三个基本的故事。组织了至少3场一线客户经理参加的亲身经历的现身说法后,有时,一线的客户经理一边讲述一边落泪,麦导也跟着黯然神伤。3次后,他说素材差不多了,于是,我们开始讨论故事情节,经过了不知道多少轮的沟通与讨论,人物性格基本没太多争议,具体情节讨论的特别多。由于白天他经常需要拍戏或授课,于是更多地就是在微信上聊剧情,从11点到不知不觉两三点……剧本从V1到V10 ,到V30,V50,已经记不清了多少个版本了……他和我说,其实导演一般都会比较沧桑,不是他们刻意为之,而是这个行业确实就是这么作息不规律,大部分人都是缺乏睡眠的。当时听了这个,我笑了,觉得他是玩笑。
(三)选演员
其次是,选演员。我在全省搜集了有意向参与拍摄约三十人的同事团队。麦导特别认真,他专门参照了艺考的题目,仔细地准备了考题并且打印出来。所以,面试当天,特别正式,试镜的人一个一个地过,他不仅一言不发地观察,还专门带了摄像机全程录像,说后面还会仔细再研究一遍,确定主演。他也不忘告诉我,如果我有合适的人选,可以不用考虑他的意见而直接确定主演。我果断告诉他,以他的专业意见为准,我不参与选角的事儿。到最后,故事2有一个角色未确定,他向我推荐一个之前参加过素材研讨的同事,理由是那个同事说过,她的孩子非常希望妈妈可以参加微电影的拍摄,她很认真,而他也不希望她的孩子失望。善良的麦导,我自然同意,认真值得被尊重,善良也同样。事后,我半开玩笑地和他说,不是导演潜规则主角么,怎么听起来像是你作为导演被潜规则了呢……
故事3需要一个小女孩,麦导说一定是那种可爱的、萌萌的、看起来想让人去保护的小女孩。根据这个要求,全省找了10个小女孩,也组织了几轮投票,投票的结果和我的直觉结果都告诉了他,他说就选我看上的那个。我说,你不会是为了迎合我吧?他很认真地说,“你觉得我是那种人么?我相信你的直觉,更相信我自己的直觉。”
确认过眼神,我们对视一笑。
(四)实地拍摄
演员的选定方面,其实没多少分歧。倒是剧本,一直没能达成共识,一直到拍摄的那天早上……我和麦导依然在为故事2情节的一些细节而纠结。我觉得力度够的时候,他觉得不够真实。他觉得OK的时候,我觉得力度不够。到九点多,我说,要不就算了,勉强80分,开拍吧?麦导很认真的反问我,你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么,为何这么容易妥协。好吧,那就100分为目标。然而,时间不等人,在经过了最后的1个小时商议后,我们开始了正式的拍摄。
拍摄其实是一件很琐碎的事情,涉及很多场景(高校,机房,意愿,两个不同的家、三个不同的房间,下雨时夜晚的大街),这么多的人需要统一时间的调度及安排,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拍下去而不间断,还是很需要协调及沟通能力。第一个机房的镜头,我们就花了1个上午。在曦美女家拍喝着汤的那一幕,我们硬是拍到了凌晨3点,花费差不多2个小时的样子。我反复和麦导说,我就想要那种笑着哭的感觉,客户一个电话要加班到很晚,心里或许有些委屈或心酸,一边喝着父亲煲的汤,一边心疼并感恩自己的父亲,感恩他的关心,还有他的包容,那种复杂的感觉……此处省去1万字——拍完,我和麦导开玩笑地说,您是处女座的吧?他马上“回敬”,“**,你和我说你是天秤座,我不信,你明显是处女座的!”然后,我们笑成一团。
就那么杀青了。疲惫的我们松了口气,又有点意犹未尽的落寞。大约是下午快三点的样子,麦导说,走,去吃点好的,庆贺下,我请客。其实那个点,已经基本饿过头了,我说要不就随便吃点,关键不是吃什么,而是和谁吃!我们去了真功夫,一字排开,一人一碗汤,一个套餐,端着大碗的汤一起碰杯,那一刻还是感觉非常开心。麦导笑着说,这就是我们的杀青么?我也笑笑,这样不是挺好?
(五)后期剪辑
后期剪辑,麦导一共剪过4版给我。第一个版本,不是他剪辑的,他发给我的时候也特意做了铺垫,“你就将就着看哈,确实不完美,但可以80分,至少有些感觉了。”他肯定地说。我看完,老实告诉他,不太行,剪辑凌乱,音乐不太合适,表现力也不够。他在电话那头,哦了一声,说,好吧,我知道了,那还是我自己动手亲自剪吧。
第2版,他亲自剪的。听得出来,他还是蛮满意的,为此还熬了两个通宵。他很期待我的答案,我问他,我能说实话吗?他说但讲无妨。“没感觉,似乎比第一版本还差了些”。我说。他在电话那头,似乎好一会才回过神来“不会吧?你居然是这种感觉”。他在那边苦笑。然后是一堆问我为什么。我一一说了。他认真地听,这似乎也鼓励了我,肆无忌惮地一顿狂批他的呕血之作(还是挺放肆的),也不知哪来的勇气。
距离交片的dealine越来越近了。他又熬了几夜,给了我一个版本。话语里,从一开始的自信满满变成有些忐忑不安了。就像是带来一盆自己精心烹饪的美食,眼巴巴地一旁看着,唯恐食客还在挑剔。可我又一次让他伤心了。他在电话那边顿了好一会,问我,那你觉得,目前这部片子,你可以打多少分,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我想了想,认真地告诉他,55分,它没法打动我。然后,电话那头,是从来没有的少有的沉默……后来,好一会,他说,那请再给我一些时间,我好好想想,他少有的匆匆挂完电话……后来没有语音电话了,我也感觉到自己是不是要求太高了,我通过微信发信息给他,其实这个版本还是比之前好很多了,只是还有一些地方需要修改。他微信回复我,我相信你的直觉,你电话里说的有道理,你给的55分,恐怕那5分也是安慰……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太过残忍。他好歹是一名演艺圈有名的导演,完全处于友情毫无条件地帮我、支持我,到头来却被我虐的一无是处。一个艺术家,尤其对自己的作品和品位有着深刻坚持的,如何可以接受那么残忍的结论。我开始陷入深深地自责……那个时候,其实我们都病着,他重感冒,我也是。那晚大概是11点多,他微信过来,“这次的片子我花了很多心力,可能我们一开始走了一些弯路,就是听取的意见太多,其实进入到创作,应该只以我们两的意见为主,你了解政企,我了解影片……接下来,还是以你的意见为主,不过还是希望你要把自己感受的直观感觉告诉我,其他人的意见尽量过滤。另外,请注意休息。我调好会发给你看。”看完很感动,却没有回复他,还是不要打扰他,他大概现在才闲下来,才有时间来继续剪那部片子了……
第二天,出乎我的意料,他早上九点就把片子通过微信发过来了。加了几行字:“最新版,这个版本我个人比较喜欢……如果你也觉得可以,我们就在这个版本上推进”。我看了三遍,泪目,回复他“我也喜欢,哈哈哈!”他马上发过来一个握手的表情,那就等你的文案了。
好了,这一刻,我知道,无比虐心的剪辑终于接近尾声。由于没有人手,文案是我们俩想的,我给初稿,他给修改意见。这次轮到他执着了。大概30个版本以上吧,最后终于定稿。再是最后的字幕,他总是替我很周到的考虑。由于大会比原计划提前了好几天,在他告诉我他重感冒外加还上呼吸道感染的时候,我还是残忍地告诉了他这个“噩耗”。他说,好的,我尽力。
临上映前一天,我说,明天上映,我安排你和公司领导坐一起哈。他说,不用了,大会其他的节目安排,需要我帮忙的,尽量说哈。我说,发布环节,你带着各位主演一起上台,讲几句可好?他说,还是把机会留给主演们吧,我就不用了。
(六)正式上映
到正式上映那一天,台下哭成一片。我知道,这事成了。麦导,则一个人,默默坐在角落。当主演们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互动时,麦导的位置却空着了。不过,我很忙,也顾不上那么多了。表彰大会结束,我们摄制组小聚,没有领导,麦导终于出现。还是我们第一次聊这部影片的老地方。还是那一壶老酒。
这大概是摄制组小伙伴们在一起最轻松的一天了,大家互相敬酒,互相聊起拍摄过程中的趣事,麦导也格外活泼了些。他一边笑着,一边大声“控诉”我,“这个yanqing,实在太过分了!不仅连着两个月天天和我聊剧本到深夜两三点,还在拍摄时一遍遍让我重来。究竟你是导演,还是我是导演?不仅说我剪辑的不行,还说我的音乐品味不好!这个我最受不了了,我可是堂堂星海音乐学院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啊!”他说完就大笑,我立马端起一杯酒敬他“谢谢您,在我这么过分的情况下,还无数次包容我,信任我!来,处女座敬天秤座!”他大笑“两个处女座一起喝一杯!”那一刻,我们相视一笑,我的眼眶湿润了,他大概也是如此。
这就是我和麦导的琐碎往事。记性不好,所以,特意记下来,写出文字。也许,把它泡在酒里,等老的时候,一起泡酒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