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课程学习第十章内容: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抟)气至柔,能如婴儿乎。大家好好领悟这两句话
余方勇
“营魄”要抱住“一”,这个“一”是什么?《大一生水》篇说:“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圣人掌握着“一”, 坚守着“一”,就可以治理天下,做天下人的牧人了。所以,“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跟治理天下很有关系。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天得到了一 ,就得以清明。“地得一以宁”, 地得到了一,就得以安宁。“神得一以灵”,众神得到了一,就灵验。“浴得一以盈”,深谷大海得到了一 ,就得以满盈。“万物得一以生”,万物得到了一,便生长勃发。“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 侯王们得到了一 ,得以用正道治理天下。这个“一”是超越人间、超越天地、超越大自然、也超越众神的力量。
三十九章里面还提到,如果失去了“一”,离开“一”,最极致的就是天崩地裂、万物灭绝。原话是“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有了这个“一”,天地万物得以创生,众神得以灵验;有了这个“一”,天地万物、众神和生命系统才得以存续。这个“一”是存在的一切,也是一切存在的根本。灵魂得紧紧地抱守“一”,抱守“道”,“一”是生命的本源,是生命延续的根本。
宋纲
我们常常欲望太多,常常向外探寻,常常感到不平衡,但我们却忘了自身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试着忘掉身外的种种诱惑,试着让身心达成和解,把精力放在自身学习和进步上,让自己的心变得纯净起来,你会感觉心里越来越平和,生活也觉得美好了许多。
莫不静好
每个人都有对目标的渴望和追求,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是我们的欲望要和自身的能力是相协调的,要做到身形统一匹配。当我们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当下就是要认真对待专注,放下杂念。不要忘记当时的目标,要永葆初心。好多贪官最初的目标可能是因为自身贫困或想心系人民想为民服务,奈何在从政的道路上被欲望蒙蔽双眼,越走越背离当初的最初选择。从而也害了自己和身边的人。只有欲望少或者降低欲望。对外索取的少了,愿意奉献去付出,整个人的自然状态就会好很多,一切好的东西也会随之而来。否则,只会愈加损害自己。
胡水云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
形神同一,讲的是心无杂念,主观与客观保持一致,让事情变得简单。专气至柔,讲的是专注。我觉得这两句的中心思想就是要让我们变得纯粹简单,戒除浮躁。心思一旦简单,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会提升,社会的矛盾都会变少。要知道世间总是因为各种阴奉阳为让各种情形和处境变得复杂,而心思太多也导致了很多的悲剧。我不去评价过往别人已发生的悲剧,逝者为大,但是我们从中还是可以得到很多反思和成长的。我们经常说,世界离了谁都会继续运转,个人是那么渺小。可因为自己太纠结于内心一些歪曲的执念,而选择上一条让人唏嘘的路。如果心思简单一些,把事情当事情看,不去升华,不去揣摩莫须有的复杂,也许不会让人走进死胡同。我曾经因为站在讲台上发言忘词了而停顿了好久一直觉得羞愧难当,可是换位思考一下,我们有多少次听进了别人的发言了?事情过去,哪有人还记得这回事。再回到这件事上,如果把这个单纯的当作一次分享和表态,就像婴儿般简单纯净的呼吸,我用我真实的状态去分享,专心练习,而不是当作一次表现的机会,想着表现好会怎么样,也许当时可能就会顺利完成任务了。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总是给人带来困扰的。
杨茜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这句话让我想到冥想,冥想不会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但是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高级,能够摆脱进化遗留的劣势的影响,不被强烈的情感所左右。当我们做到精神和形体合一的时候,并且能够达到婴儿的那种无欲的状态的时候,可以觉察自己每一个细微的想法和情绪波动。
我们会更加注重长期利益,长期规划,自律和坚持,而这份坚持又会在现实中不断得到正反馈和强化,最终体现为一个人更积极健康的状态和更成功的人生。自律即自由,主动即自由”。
婴儿无欲让我想到了阿德留的心理学书中说的几个概念,就是自我接纳,他人信赖,他人奉献。
自我接纳,不要把自己拿来与别人相比较,无条件的接纳自己,当自己某方面做的不好的时候,承认它接纳它改正它,每天让自己不断的变得更好,但不会纠结于自己身上的缺陷。
对待自己的亲人朋友要实现他人信赖,不管对方做得好还是不好,只要他做了就代表它独特的价值,即使什么也不做,他与你结合在一起,对你而言就是无可替代的价值。珍惜我们身边拥有的一切感恩于他们。
而最后我自己身上所有的价值都要通过奉献他人来体现,这也足以体现我的存在就是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