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井 (三)

作者: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 来源:发表于2020-04-03 01:11 被阅读0次

           写罢《乡井 》(上下各一),意犹未尽,继续来。

           四五年前,村里还有一种很霸气的行当,独自或合伙投资打一眼深井,按规定国家还有部分补助,之后配套为机井,接着就简单了,坐等大旱望霓的村民急吼吼前来,俗话说,上门来的买卖好做,垄断经营嘛。价格由井主自己定,还得先交钱。你心里嘀咕?那好,等着吧。

            只此好梦没几年就结束了,政府开始发力,沿黄河建设发展了多座大中型灌区,把白白流逝的黄河水提至高位,供应给需要浇灌的农户。黄河水流量大,效率高,不论怎么算账都比机井灌溉划算。井主们的生意开始一落千丈,先前的投资能否收回都成了问题。那降低价格不行吗?不行,成本和运营消耗在那搁着呢,二三百米深处的地下水,生生抽取说来,单耗去的电费都挺吓人。

           现在的打井不知是怎么个打法,笔者呢拢共经历过三种。一是最原始方式的方式,平地开挖,工具呢也简陋,辘轳(原来提升泥土砂石),䦆头,铁锹,箩头,挥汗如雨,一股脑儿向下掏挖就是,挖至底后由井匠接手。旧时井匠,远没有木匠铁匠甚至锯锅的小炉匠。为啥?干的是阳间活,吃的是阴间饭,一旦塌方就成肉包子了,井口随便掉颗石子,如果掉在头顶,准是个血窟窿没跑,总之危险系数非常大。

           后来就有了机械“抓锥”,原理结构类似于棉花的花萼,下则张开,至井底抓挖且闭合,之后提升再卸掉攫取泥石砂砾。此方法的发明者还是没有跳出原本人工掘井的窠臼,只不过麻绳换成了钢丝绳,凿井过程里不用排水,人呢也毋需委身井底,井口还是那么阔,深度也有限,对应的汲水工具是机动水车。

           此法没几年就淘汰了,主要问题是,井深有限,储水量不够,此时所对应的汲水工具已然由水车升级换代至电机水泵了,与过去的六把辘轳的涓涓细流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继之而来的就是冲钻了,功效更高,原理亦不算复杂:一根重达数砘的大铁锥,一头锥形,最尖处镶有金钢石之类的材料,吊起,一次次朝地面蛮力冲击,浑浊的泥沙被排出,大石直接破碎,碎石则被挤在井壁。囤井是事先备好的水泥钢筋管,直径不足一米,仅容一根水泵铁管下去。凿井队也是个人经营,似乎也享受国家补助。本文开头提及的深达二三百年的深井就是这样给凿出来的。

           人类对九泉之下的底层如此肆无忌惮,于大自然似乎有点冒犯。这不,井的深度越来越大,可旱象却越来越严重。伟人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倘然作为政治口号,没问题很是鼓舞精神,简直令人热血沸腾,但推演至科学层面,落实至生活生产细节,“无穷”下去,似乎就有些莽了。

           其实盛产粮棉油的晋南平原原本水资源很是充沛,笔者幼时井虽多,水位也很浅,且分布于村北,有些井能自流出水,谓之自流井;村南则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连片湿地甚至沼泽状态,草莽掩膝,藏匿其中的黄鳝泥鳅以及各种鱼多极,盖当地人没有吃这些腥气东西的习惯。

           那仅仅数十年时间,那包括富水的晋南在内的山西怎么由一个水资源大省沦为贫水省份呢?其实没命超采地下水也是无奈之举,也是恶因之果,最主要原因要归结到煤炭开采上。众所周知煤矿最可怕的事故就是冒顶,而所谓“冒顶”就是水层在上而煤层在下,而当今机械化采煤直如鲸吞,连骨头渣儿都不剩,于是采着采着,“哗嗒”一下,包括水层在内的整个山体轰然塌下,事故之严重就不细说了,你想象得到的。继之而来就是周边大片地区水位急剧下降,长年累月下来,地表水不断流失或渗漏回地下,总之越来越少。山西太原的著名景点晋祠有一处“难老泉”,可谓整个景点的眼,前些年出水量越来越少,终至完全干涸。那就是周边水位急剧下降的恶果之一。无奈,只好引水强行灌注地下,如此“难老泉”才又重新涌出。

           上了点年纪的当地人都感觉近几十年的运城夏季越来越热,无明显降雨天气过程也越来越长,从气象记录看也的确如此。此现象毫无疑问与地表水的减少直接相关。

           没问题,引黄(河)济晋,停止超采地下水,来得太是时候了。黄河自发源至入海,流经的七个省两个个自治区,而在山西的流经距离最长,是该让白白流淌的黄河水滋润山西百姓的时候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井 (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ct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