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有幸跟随重庆树人读写团队参加了一次关于读写的专题培训学习。主讲人是来自 重庆市沙坪坝区向学湾小学的钱卫东副校长,近年来钱校致力于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在《班主任之友》《湖南教育》《江西教育》《教师博览》等教育期刊发表50余篇文章。
钱校分享主题为《在阅读和写作中专注成长》,两个小时的线上培训,可谓是一场令心灵剧烈震颤的探索之旅。钱校谦虚地讲自己从教25年后才直正开始从单纯行政工作,转型到一线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就是这短短的7年时间,他讯速成长为一个区域知名德育专家,这与他一直以来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的良好习惯是分不开的。
钱校特殊的成长轻历和不寻常的成果给听众带来了极强的冲击力,他的分享内容聚焦读写,无论从理论认知还是技巧方法都给出了具体可行路径,于我个人而言,更是醍醐灌顶。
特别在读写的关系上,钱校的理念与我是契合的,2024年,我曾想放下日更,回到周更或月写一篇的路子上来,把更多时间留给读书、思考,和旅行、锻炼。
书要怎么读?是摆在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我最初的想法是,专业书籍和文学作品一起下手,但一周下来,发现文学作品每日都有涉猎,但专业书籍却读不动,表现为一个是读不进去,另一个是读过就忘,感觉是在浪费时间。相应的在写作内容的主题选择上也总是游移不定,对要不要开启教育叙事类写作,心存疑虑。
钱校在讲座中提到,要想在教育叙事和案例解析上有突破,专业书籍是基础,为此他读了重庆市图书馆里所有关于心理学教育学的书籍,有了足够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才不会跑偏,对一些事件的应对才会游刃有余,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才会入木三分。
从另一个角度看,教育写作就是对自己学习工作思路的梳理,能够增强自己教育观察的敏锐和教育思考的深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成为专业成长精进之法,也会对文章的读者提供一些阅读价值。没有理论支撑的案例或叙事是肤浅的,其可读性和启发性都会大打折扣,当然也不会受到编辑的青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