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输入与输出不成正比,心理也会失衡。这段时间在写作上暂停了下来,比较认真地读了几本小说。有些书是几年前听说过的,有些书是好多年前读过的。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大学时候和研究生时期经常泡图书馆,真正看进去的书却那么少?书带给我哪些力量和人生智慧呢?好像并不太多。
最近才知道,好书也需要配上心无旁骛的状态。从前有同学家里爸妈吵架闹离婚,成绩就一落千丈,因为无法专注下来。大学和研究生时代,我活在贫困的阴影下,哪有开阔的心思啊?如今,我不用担心挨饿,反而可惜有些水果吃不完烂掉了。工作上的事情逐渐顺利下来,我的心也更平静了——是读书的好时机。

大学时代的班主任兼文学课老师曾在讲台上极其郑重地跟我们说,《芙蓉镇》和《白鹿原》这两本书一定要看,特别是后者。十年前的冬天,我在图书馆借到一本破旧的《白鹿原》,如获至宝般兴奋,一口气在几天内看完。当时也是认真的了,但才过几年就说不出其中的很多情节了,因为阅历不够不懂。《芙蓉镇》的电影几年前在一个公众号里看过,很触动,但也只记得姜文扮演的秦癫子和胡玉音在扫街时产生的美好爱情。这一次,认真地读了一遍原著,短期内应该不会忘记了。
《平凡的世界》大学时代和室友一起看过,她比我有主见,不会受家庭琐事影响,看的效果比我好。大学那一次,读得囫囵吞枣,收获甚微。读研究生的初期也读过一遍,但是那时似乎也有心事,读不太好,倒是只记得华科五楼阅览室干净整洁明亮的书桌。这一次,继《白鹿原》之后想读点大部头的,内心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它。省图借了第一册,又找学生借了二三册。总共110万字,也读了不少时间。
曾经在一些文章里读过有人被一本书欢欣鼓舞以至于睡不着觉,并不太懂,这段时间略微有同感。读《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在高中阶段与郝红梅相遇,被抛弃后依旧愿意在他有需要时挺身而出。他贫穷,可是他阳光自信有骨气,年轻的他,充满男子汉气概的他,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朝气蓬勃。双水村里愚昧淳朴的村民,时常让我想起自己村里的那些人。许多许多的情节,掀起了我内心的汹涌波涛。我沉醉在了阅读的激动中。

余华的《文城》故事我并不太喜欢,可是我喜欢他笔下的人物。林祥福,痴痴地寻找孩子的妈妈。纪小美,一个美丽温柔又令人心疼的江南女子。不知道是不是作家把自己的理智投射到了主角身上,这些人物身上似乎有种超越他们身份的智慧。不过,这对我有着不小的吸引力。我盼望从他们身上学到些什么。
我知道,我处在人生中最幸福最奢侈的时刻,无论是身体还是智力都达到了一个自我的高峰。此乃进步好时机。愿不辜负这大好年华。
2021年12月5日星期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