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就像游戏一样,越往后,难度就越高。
二十来岁的时候,刚出新手村,啥都不懂,好在自己够年轻,啥都能承受得住。三四十岁的时候,已经混成老江湖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了。
到了五十岁,我们会思考人生,人活着,到底有没有意义呢?人到晚年,该如何过活,才能得以善终呢?越思考,越是迷茫。
临近六十岁,才突然感觉到人生之不易,晚年之艰难。想做什么事儿,都有心无力了。哪怕保全自己,也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
有道是,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无论是美人,还是名将,逐渐衰老了,都会被人间残忍地抛弃、淘汰,不可避免。
60岁到65岁这几年,不小心犯了这几个错,晚景就凄凉了。
一、钱财守不住,会失去人格尊严。
村里的李大伯,一把年纪了,由于住在孩子家,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所以他一直看着孩子的脸色来做人。
孩子骂他,他不敢作声。孩子给他脸色看,他也就乐呵乐呵一笑就算了。他自己也知道,老伴走了,自己也没钱,哪有选择的余地呢?
有一次,李大伯也感慨:年轻的时候,还不知道晚年如此艰难。今天亲身感受了,才知道什么是“不如意事常八九”,什么是“晚年凄凉无人问”。
既然晚年如此艰难,那我们该如何做,才能避免活得卑微呢?最好的做法,就是要给自己存一笔钱。钱财越多,晚年越有尊严。
可以对比一下有钱的老人,跟没钱的老人。那些上了年纪且有钱的富豪,身边人跪舔他们还来不及,哪敢不孝呢?
反之,老人没啥钱,身边人远离还来不及,哪有孝心可言呢?这就应了一句话,亲生子不如近身钱。
二、不懂得装糊涂,麻烦就找上门了。
很喜欢这么一句话:做人要装糊涂,可不能真糊涂。
跟家里人相处,适当装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必要的。总是揪着身边人的错误不放,总是跟别人较真,那他们就会针对你。
装糊涂的本质,就是化解一些不该出现的矛盾。对于某些小问题,忍一忍就过去了。你不跟别人妥协,别人又如何会跟你妥协呢?
所谓“为人处世三七分。”七分,是该有的精明,心中要有自己的小算盘。三分,是该有的糊涂,装一装糊涂,你快乐了,别人的内心也舒服了,不就一石二鸟了吗?
晚年的生活就是如此,没必要过分计较。每个人都有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如此,相互尊重就好。
更何况,我们跟身边人都是一家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和谐点,至少比闹矛盾好。
三、太过于偏心,会成为众矢之的。
有一个案例。老人有50万,分给了大儿子15万,二儿子15万,三儿子20万。身家分完后,大儿子和二儿子,立马就不服气了。
为了报复父母和三弟,他们就在暗中搞事,还跟亲戚们串通在一起,来针对他们,唱衰他们。老人也不知道,自己多分了小儿子五万元,会引来如此之大的麻烦。
过了一半年的时间,老人家住院了,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没有来照顾老人,只有小儿子照顾了老人。由于自己还要工作养家,所以小儿子只照顾了老人两天的时间。
望着躺床上的丈夫,老伴也感慨,以往如此和谐的家庭,怎么会搞成今天这个局面呢?难道说,是现在的人心变了吗?
人心确实是变了,变得唯利是图了。如果父母过分偏心,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就肯定有人会不服气。如此,父母的晚年就难过了。
要知道,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千古以来的真相。
四、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家人的身上,会闹矛盾。
人老了,愈发变得偏执,这是很正常的。只不过,所有的偏执,都应该“适可而止”,差不多就行了。
适度偏执,身边人会觉得,都是老人家了,原谅就好。过度偏执,身边人会觉得,如此蛮横无理的老人,为什么要容忍他呢?
最让身边人讨厌的,就是老人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自己有什么想法,就强迫别人也要有这种想法。这,不就是招仇恨的行为吗?
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父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只能说,你不考虑别人,别人也不会考虑你。
所有的关系,都不是单向而行的,而是双向奔赴的。你为他人付出,他人才会为你付出。宽容体谅,也是如此。
家人要做什么,随他们去吧。我们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够了。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