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随笔札记】《历史的温度》,值得一看

【随笔札记】《历史的温度》,值得一看

作者: 云儿读书吧 | 来源:发表于2020-06-09 23:04 被阅读0次

        上周周末,老张去县图书馆借书,给我带回了这本《历史的温度》。

        去年四月,我用了两天的时间在手机上追完了电子版的《历史的温度》。在阅读的过程中,被里面的一些人物和故事深深触动,多次哽咽落泪。读完后就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推荐这本书,并对老张说这本书值得再读一遍。

        所以,老张在图书馆看到这本刚购进的新书后,就又带它来到了我面前——老张温暖到我了!   

朋友圈照片

        我开始了这本书的第二次阅读。打开书,如旧友重逢,心中满是喜悦。

        我便忍不住要再一次推荐这本书。

        作者张玮,复旦大学中文系高材生。毕业后先是做了多年的体育记者,后来成为解放日报的新媒体中心主任,再往后就做了《上观新闻》APP的运营和技术总监。

        由于对历史特别感兴趣,在本职工作之外,张伟利用晚上睡觉之前的时间开始写作,试图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还原历史事件,品评历史人物,文章写成后就发表到自己运营的公众号“馒头说”上面。

        2016年7月15日,他推送的第一篇历史类的文章《历史上的今天:奥特曼出生,杨贵妃自缢》,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在极短的时间内,他的文章就获得了动辄10万+的阅读量,他的公众号粉丝也大肆暴涨。

          一年后,“馒头说”上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精华版集结成书,《历史的温度》正式面世。再往后,《历史的温度2》、《历史的温度3》、《历史的温度4》也相继出版。

          张玮一战成名!

        张玮的成功既源自于他对于新文化、新媒体的着敏锐触觉和激情,也源自于他的真诚与敬业,更源自于他的文章所折射出来的客观与温情。

        比如,在《大家都称她为夫人,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她?》一文中,作者跳出以往窠臼,没有大谈特谈居里夫人的成就及其淡泊名利的品格,而是选择了一个很特别的角度:在男性制定规则的世界中,一个女科学家是如何艰难前行的?然后通过详实客观的史料,全方位地呈现了居里夫人在求学、求职、科研、个人情感等方面遭受的挫折与屈辱,肯定了她在为女性正名方面所做的努力、奋斗和贡献,让读者们看到了一个更为立体也更为伟大的居里夫人的形象!

          这本书收录了很许多这样的好文: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当然,还有温度!

          所以,我要说:这本书值得读一读!

   

       

       

相关文章

  • 【随笔札记】《历史的温度》,值得一看

    上周周末,老张去县图书馆借书,给我带回了这本《历史的温度》。 去年四月,我用了两天的时间在手机上追...

  • 历史有温度

    【生活随笔237/300】 2022年2月5日 假期看了《历史的温度》,历史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背后是有温度的...

  • 读书札记|《历史的温度》(2)

    以下是我读《历史的温度》(2)的部分摘录和思考。 01 摘录《张勋这个人》: “童年时的那些忠烈故事深深影响了张勋...

  • 读书札记|《历史的温度》(1)

    以下是我读《历史的温度》的部分摘录和思考。 01 摘录《“一战”,被遗忘的14万中国人》: “这些华工,都是从中国...

  • 【随笔】工作札记

    《随笔》 工作札记 今天是星期六,天气:晴。 按理说,...

  • 历史的温度

    在《干死小日本》留言中,居然碰到一个完全否定GCD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及其正义性的留言者,还振振有词的称GC...

  • 《历史的温度》

    历史远不止冰冷冷的数字,还有一连串有温度的故事,在书中你会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近代史的温度。民国第一个享受国葬的人是谁...

  • 《历史的温度》

    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何要重温历史,了解过去,其实我一点都不喜欢历史的残酷,每次在课本上看到类似于南京大屠杀时,...

  • 历史的温度

    最近在读《历史的温度》,一个体育记者写的历史随笔集,对于学富九车的人来说,大概也就是一些历史八卦,但是对大多数人来...

  • 历史的温度

    今年双11本来没打算剁手,但是在不经意间拼多多给我推送了一条消息,送了我10块钱。说可以用来买书。 于是我打开看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札记】《历史的温度》,值得一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ey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