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统
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组织形式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是政治家操控经济,还是经济操控政治,经济和政治是什么关系?政治是人和人的层级次序问题,经济代表人之间的联系紧密问题,经济可以改变政治,但那是极其漫长的,而政治却很容易改变这些。
经济是代表人之间的联系紧密问题,她是通过人们之间的互需来完成的,如果互需是越来越紧密,那么更会形成稳定的结构,如果,互需越来越远,这就代表囤积,囤积的结果是需求一方很难满足,一方无限占有,需求满足不可更改,囤积终究要破,两个必须解决一个,或者同时解决,这就产生了必须依靠政治干预,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打击囤积重要物资,鼓励生产,这就是重农抑商,核心加强紧密联系。而社会腐败加剧,囤积就愈发严重,国家平衡失灵,这就是改朝换代的原因。
西方人的智慧,没有参悟此点,一个叫亚当·斯密的人提出了市场经济自由主义,将欧州和世界带入了一个,不断囤积的时代,从此西方陷入了一个怪圈,就是不断的发生矛盾,历史很长,西方很短,西方人发明了很多解决囤积的办法,但更多的是从底层的福利做起的,但阶层固化,加上人不再为衣食住行而担忧,确实很好,也想在政治上实现打破阶层固化,但卓效甚微,向何处去,看看秦国的探索。
夏朝的困境是怎么解决部落与朝廷的关系,商朝发展的专业的军队和管理系统来应对,商朝的困境是怎么解决权力分配、利益分配的问题,周朝发展的宗法与封建来应对,周朝遇到什么问题,秦朝又是怎么应对的?
周朝自建国后对自己的功臣和家族势力进行分封,周朝也从陕西宝鸡岐山县,迁都于西安,中华大地全是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是天下之周,其余为自家,如果有开垦的地方上报受封,世袭罔替。遇见大家吃小家,天子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只要不冒犯天子威望,怎么都可以。
秦国先祖曾是纣王的征西大将军,后纣王被攻克,效忠于周天子,因养马有功,赐秦地,秦地本应是游牧民族袭扰最强的地方,秦在此地发展,一直济困积弱,为了鼓励发展农业和维护边境安宁,秦国需要建立农村合作社的方式来经营,广袤的土地,稀少的人口,从事军事、养殖等悉数分开,这样不但解决了因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更能团结一心对付义渠人。
很多人说,自私是人的本性,不是,在不公平的分配体制面前,在不惩罚偷奸耍滑的制度面前,不公正和不满的心就像瘟疫一样蔓延,如何去整治那些要分家,而且搞破坏的人,就要严刑峻法,义渠人的巨大压力,加上生产合作社的建立,更好的促进了科技发展和分工专业化,军事上由于有了良好的武器、团结的人心,王产的保证,内部人心凝聚,人之间不再因门第而论,而是以能力和贡献而论,鼓励生育,等政策影响,在不断的发展中秦国以最快的速度,发展成了伟大的国家。
秦国改革,周王朝的诸侯国也改革,那么其他国为什么很难成功,周王朝的制度设计,慢慢的显示自己的不足,就是一旦形成势力不均等,就形成了野蛮和对抗,这不仅存在于诸侯之间,也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由于历史变更,相互阶层的串联将原来的权力空心化,强权对内部囤积很难有办法,其他国家深处内陆很难有战争压力,互相之间的内斗,很难为民众提供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诸侯也常常采用分化瓦解的办法对付其下,人心散容易,收难!
周一个强大的时代结束了,而且大家都认为很正常,天子的血统很多王候都有,身上贵族的血,也没有什么不同,甚至产生了天子四处举债,一个松散的政治结构,必然在秦这种严密的组织下,显得不入流,也不能成事,秦国统一了六国,不再实行分封制,而采用郡县制,中华民族从此的国家形式建构探索结束。
周的后期,中华民族陷入了长时间的征战和理论研究时代,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的管理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有成效的理论都被应用于实践,而那些不符合人类的,全然被否定,秦朝是现代国家的模式开启了,尽管不是很成熟,这种不成熟表现在细节上,而不是框架上,或许人类的每一次进步和退步,都是鲜血染成的。
在秦的时代,人们很难走出家天下,国家是一个人的,还是很多人的,谁能成为国家的主宰者,这种经过战国时代的洗礼,民主思潮涌起,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喊出了这个时代的结语,一个时代,什么问题都能解决,那么最主要的是那个人来领导这个国家?这个就涉及很多问题,也是至今没有解决的问题。
西方民主制度解决了来源的问题是民选,但更深的问题来了,在民选和解决囤积性问题如何解决,是政治和经济分离各司其职,然后对经济进行干预,还是?西方人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能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西方的经济控制已经绑架了经济。如何突破这些问题,这将来需要科学发展和人的全面解放来解决。
这节是《秦之统》,本系列由:《禹之初》、《商之探》、《周之建》、《秦之统》、《思考篇》构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