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意义

作者: 永恒的自性 | 来源:发表于2018-04-25 07:41 被阅读13次

    1:读书首先是为了跳脱出原有的圈子,从精神上得到自由。实际上是进行一系列的文化选择。

    比如最近被自媒体人炒的很火热的“原生家庭”,一些心理学的问题大部分是幼年童年时期得不到妥帖的照顾造成的。

    想要时光倒流去治愈内心根本不可能,于是读书就成了自我修复,我们也许不能改变自己的性格,但起码能改变认知。当事情再一次发生的时候,也许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人生有两种改变精神的途径,一种是从小到大的家庭教育环境教育,如果此处没得到多少营养,甚至更多的是束缚的话,就要相信终生读书修行,在多种多样的文化世界里进行选择,让文化选择代替环境教育的结果。

    文化选择能保护你,也会让你遭遇挫折,三观的统一就体现在始终如一,坦坦荡荡接受这一切上。只有内心安定了,各得其所,才可能有后续的发展。而不是今天这个三观合适,就从兜里拿出这个三观,明天那个有利可图,就改用那一个了。

    信奉文化选择的人和相信家庭环境教育的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说,我的今天是我系列选择怎么做的结果,与人无尤。一个说,你有今天都是拜我所赐,我有今天都是拜我父母所赐。

    显然前一种观念比后一种观念更有创造力和发展性,为了发展,如今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承认自己的命运是由家庭出身决定的,几千年的家教问题就成了嗤笑对象了。说话连带上父母家人,以此推理你也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年轻人看来无异于一种蔑视和冒犯。

    我们选择文化选择观,我们讨论三观,而不愿接受自己的命运受原生家庭摆布这种观点。的确,性格是难以改变的,所以谈不上好不好,适用就行,但三观则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老一辈感叹如今人情冷漠,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更加独立,彼此没有牵连,人际关系灵活平等更具创造力,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

    将来选择用终身学习,塑造自己三观和生活的人,一定会比相信环境教育和家庭教育,信奉原生家庭问题的人多。性格外向内向,容易生气还是温和平静和这些家庭决定的东西,远没有职业选择,生活选择,内心安定,工作方式选择这些更加重要。

    读书,是改变精神的另一个机会,终身学习,也是个人成长的必然要求。

    2:读书分层次,不同的层次可以满足我们不同的心理需要。

    从满足娱乐需要,单纯让自己轻松快乐的书,到学习专业技能的书籍,到整体了解某学科历史价值的书籍,到改变思维和认知角度的书,对应着从浅到深的生存需要。

    这种生存需要,从情绪满足,到能力满足,价值满足到认知思考上的满足,体现了不同程度的创造力。

    最简单的创造力从情绪开始,依靠情绪做反应可以告诉我们怎样生活,趋利避害,基本的情绪感知如果因为压抑变得扭曲人肯定会出问题。

    能力可以让我们过得更好的生活,但不能取代三观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把追求能力巅峰看做整个世界,过于偏激,往往成了邪恶的天才,或者呆子。

    价值满足是寻找一个向导,学习科学史艺术史,思想史之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哪些东西是好的,哪些东西是坏的,我要往哪个方向走,这对人来说是顶要紧的事。对事物价值有足够认识的人,不至于出现努力奋斗攀登,却把梯子搭错地方的啼笑皆非的事,不至于千年功德一朝丧。

    对认知的把握,哲学经典往往可以对一代人的思维起到重大影响。不读哲学,不能回人类的思考感到骄傲,也无法拥有超脱世俗的情怀。

    3:总结:不读书,行万里路也是个邮差,读书,哪怕残疾被囚禁也能拥有一个区别于窘迫现实的世界。孔子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为与他人炫耀,不追求一定有用,读书带给我不受物质拘谨的快乐,这不就是活着最大的幸运吗?

    这是我关于读书的一点感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he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