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都是潜移默化地随着状态而改变的,但是无论你摆脱还是接受,它都与之前的基础脱不了藕断丝连的干系。
大学,就是一个社会的小熔炉,原生家庭的影响至少是让我这个算处在社会底端的乖小孩受尽了内心折磨。但现在的我在开学之初无数次的蒙被抹泪之后对于很多事都显得坦然了很多,你说习惯了也好,看开了也罢,能舒舒服服地面对自己真好。我不想以过来人的身份来劝说那些抱怨原生家庭的小孩儿,用人人皆知的教育常规来苦苦相告。因为很多事,并不是接受了分享就能够释然,很多时候你知道方向可能会错,貌似违背了人们常规的思想认识与行为认知,可是你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去恨一些东西,去逃避一些责任,人都是跟着情绪走的,即使再理性的人也难掩极点的爆发。比如,从小被教育不要攀比的人生价值观,可理论与实践总是在相背的路上,只是小时候与长大后衡量的标准有了很大变化罢了,你一直在比较自我与他人的差距,无论是硬件还是内涵。只说一点,适当的比较可以让自己更加正确勇敢地追求自我,过了也别把自己逼成抑郁症。我自以为是个幽默开朗的人,也只不过是在原先的那个圈子跟背景相似的人混的熟罢了。记得刚入宿舍第一天,我就被舍友那些化妆品名字弄得有些自卑,要知道我之前可是不用洗面奶,水乳也是超市促销的便宜货。约着去一个卖韩货的姐姐那儿,舍友在谈论什么面膜好的时候,我只能尴尬地装作很忙地去玩手机。开始的每一天我都给自己写一句话,无非是迷茫痛苦挣扎。而现在我是宿舍最疯的一个,因为真实面对可以减轻负担。是我一开始太固步自封了,其实化妆是一件女孩子本该就慢慢培养的一个技能,真幸运我可以遇见这么会穿衣搭配和化妆的舍友,否则我还是原来的一个“土包子”吧。所以当我的生活态度开始跟她们靠拢时,有些自我限制的迷茫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对于大学舍友会不会成为好朋友我很困惑,到了大学你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游玩,可是那些真正你想陪的人却不在身边。想想高中时期,我们的目标是那么纯粹又统一。那些每次提前打扫卫生会记得给你打饭的人,那些每次中午下课后不约而同要学20分钟的人,那些每次老师来了会以各种方式提醒你的人,那些每次做操都会笑话你动作愚笨的人。那些人儿?你们还在联系吗?我想多年之后的联系之前不免头脑中会闪过几丝恐惧感。害怕你过得比我好或者过得比我不好,害怕我习以为惯的行为包括穿衣谈吐竟在你眼中有了一丝讽刺的意味,害怕新的圈子让我们再也记不起那年儿在通讯录笔记本上写下的对彼此的祝福。
大学里,我们的背景本就存在差异,从小形成的性格也为不同的人生态度打了基础。有些人从小受良好家庭教育背景的耳濡目染,喜欢每天品茗写字看书,做一名文艺青年。有些人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从小“很懂事”,天天泡在争取拿奖学金。有些人嗓门好乐理通,整天为了乐队的事而荒废了学业。有些人口才好有自信,喜欢在学生会之类的组织游走,打造自己所认为的早期人脉。有些人有了男朋友的宠溺,整天出去浪荡夜不归宿。有些人喜欢生活的体验,比赛,旅游,兼职亦或是志愿者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当然还有一些人整天宿舍追剧睡大觉等等。因为我们有了更自由的选择方式,所以志同道合的人才更有机会成为好朋友,舍友往往会分成几类人格,因为在大学里你对自己的人格倾向和实现有了更自由的选择权利,所以个人感觉成为好朋友很难,但成为生活中的帮手比较容易,例如帮我带饭,逃课的时候帮我点到,吃饭的时候约个伴儿,作业借我抄抄,但是分寸很重要。因为同在一个屋檐下将近四年,所以即使你的要求稍微有一点点过分我也可以原谅,老好人就是这样出现的,发现宿舍老好人也往往就是那一两个,很奇怪吗?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我想说的是别以为你们整天一起上课约饭舍友就能成为好朋友,可能也只不过是暂时找不到更好的情感替代品罢了,比如有了对象之后。因为最近有一件事挺让我寒心的,因为不想让她的太阳伞淋雨所以甘心让我淋雨,这样的舍友即使天天见面你敢交朋友吗?你还指望有什么事能靠得住她?
上面举的迷茫事例基本都是关于舍友之间交往问题,所以生活态度其实决定了很多事。人家7p掉进火车厕所眼都不眨一下,你还替人瞎着急,省省吧。
最后说几句,与其迷茫,不然先做一些简单的定位去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态度,然后制定一些目标清单去逐步达成,否则大学四年你会一直陷在迷茫的沼泽中,看似思考了人生实则败坏了眼前的生活。
那些自限的迷茫,不过只是生活态度不同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