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的山是灰色的,近处的山则呈现出黄棕色,冷飕飕的风吹来,让人不由得把手又缩了缩。
我把冲锋衣上的帽子卸下来给承承戴上,小家伙才感觉好一点。
看着停车场稀稀落落的几辆车,就知道这么冷的天出来爬山的人寥寥无几,我们算一个。
天冷人少,索道检修,来爬山的一律从山脚下自己登山。
多彩东太行,就这样变成了冷冷清清的冻太行。
步行登山道,一开始就是一个大陡坡,似乎是在考验人,看你有没有爬上去的勇气。
爬过几处比较陡峭的台阶后,登上了这座山的山脊,道路开始变得平缓,没有遮拦的山上风比较大,吹得鼻尖红红的。
太阳也不怎么露脸,此时正在一片薄薄的云层后面,发出惨淡的白光,在云层后面慢慢地移动。
走过一段较平缓的路段后,我们来到了一处开阔的观景台。
站在平台边沿往下看,近处山坡上是黄的树黄的草,山脚下是一片整齐的房屋,红屋顶,白墙壁,远处的山则棕中带雾霾蓝。
再往上,空中的灰云浓的不漏一丝缝隙,像是有人把一大瓶浅灰色颜料倒在上面,然后又拿笔在上面来回抹了几下。
整个画面让人想起名家笔下淡淡的水墨画。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86098/548757b85d859b38.jpg)
走过一处低矮的路段,路两边都加上了栏杆,这是两山之间的连接处,通过这里我们将登上眼前的这座山的最高处——玻璃栈道。
从低下往上看,玻璃栈道把山围了个圈,像是一条蛇缠在那里,又像是给山在脖颈处围了一条浅蓝色的丝带。
入口处还在山的另一侧,经过一段悬崖峭壁上架起的栈道,终于来到了玻璃栈道的入口处,因为天冷人少,这里工作人员也不上班了,游客自己看注意事项,自己走。
终于踏上了玻璃栈道,透过透明的玻璃,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下面垂直的崖壁和山下如带子一般的公路,一时竟然不敢往前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86098/f2a3cc634df86bc9.jpg)
承承和爸爸已经走到了前面,路边一个年轻人停在一处凹进去的里侧不敢往前走了。走过他跟前的承爸说:“抓住里侧的绳索走。”我这才发现,靠近岩壁的一侧有一条很粗的绳索,我也赶紧抓住,脑海里竟冒出了“救命稻草”几个字。
一拐弯,只见前面的人都停了下来,走近一看,原来玻璃栈道上铺了一层薄薄的雪,脚一踏上去就滑。一个年轻姑娘扭头往回走了。
我们也停了下来,但我们不想往回走。前面的两个男青年侧身扶着岩壁,拖着脚往前慢慢移。一边走,还一边热心地扭头给后面的人分享经验:“走吧,别抬脚往前移。”
“走吧。”承爸把登山拐杖横起来,自己抓一头,让承承抓一头,靠近玻璃栈道内侧,一手抓岩壁,一手抓拐杖,开始在前面慢慢往前挪。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86098/05c57842e77a0690.jpg)
我也紧跟其后,脚一踏上去就像踩在了冰面上,根本站不稳,幸亏重心还在后面这只脚上。我赶紧用两只手抓住凸出来的岩壁,脚尽可能地往里靠。最里面是和玻璃衔接的岩层,摩擦力要大的多,只要能踩上一点就能保持脚下的稳固。
就这样,每走一步,都要先确保两只手分别找到了抓手,然后再挪动脚,先挪一只,再挪另一只,脚还不敢抬起,拖着往前移动,然后手再往前找抓手,就这样一步一步挪。
后面两个年轻人则沿着玻璃栈道的外边缘,手扶着栏杆往前挪。
又转了一个弯,雪开始慢慢减少,两边又有了手抓的绳索,我又用两只手紧紧拉住绳索往前移,最后终于不滑了。玻璃栈道也马上到头了,忽然意识到,刚才由于总害怕滑倒,竟然完全忘了起初站在玻璃栈道上的恐惧。
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
人一次只能想一个问题,当你专注于脚下的路时,就忘了远处的害怕,当你全身心地专注于当下一件事时,自然就忘了远处的忧和近处的愁。
我们继续往上登山,来到南天门处我们才记起这就是上次我们坐缆车上来后的登山起始处,走吧,上面还远呢。
再往上,就都是沿着栈道往上登。一路上几乎没遇到人,空旷的山,寂寥的风,裸露的峭壁,峭壁间顽强生长的植被……
爬到中天门,吃了点饭,开始往下走。下山的路多是在阴面,一个人影也见不到,直到下到索道处才听见人声。
离开时,天色已晚,回望刚爬过的山,它们像一个个黑色的巨人矗立在眼前,冷风中,显得凝重而冷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