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毕业,六月份在学校处理好各种关于毕业的事情。在家里呆了不到八天的时间,用按键手机在百度上搜索了几个公司 ,几个地址,身揣四百块钱踏上了北上的寻梦之路。
无梦想,不北京。这是大多数北漂的共同心声吧。初到北京借宿在大学室友的宿舍。他在一个饭店工作,宿舍有多余的床位。就那样以后的几天都是坐公交地铁去面试。人潮汹涌的早高峰,闷热的天气,超高的物价,这是我对北京最初的印象。
为了不给自己和朋友带来太多的不便。快速找到一份工作是当务之急。短短几天,我面试了很多岗位 有销售,有教培,有编辑出版。面对生存的压力,我对比了几个公司的底薪选择了一个房产销售的工作。西四环成了我接下来几年的生活圈。
在北京除了餐饮行业,大部分工作都是不包吃住的。为了工作的便利,我在公司附近找了一个住处,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触到地下室。之前不知道地下室还可以住人,来到大城市,面对高昂的房租 ,我知道不仅地下室可以住人,天桥下,涵洞里,甚至有些路边管道井里都可以住人。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人是有区别的,有的人在天上,有的人在地下。
地下室一般都是在一些比较旧的老的回迁房小区才有。按照有无窗户,在地下的面积多少又可以分为很多种。有带窗的,不带窗的,全地下和半地下之分。再根据面积大小有价格上的区别。价格一般在350~700之间吧。记得第一次租的车道沟桥附近望山园地下室是400元。这是我初到北京工资的五分之一。
刚来不到一个月就赶上了12年北京暴雨,地下室的地面都是潮湿的,有的个别地方像泼了水一样。就是那场暴雨之后我发现了我一生中都不能再遇见的一个东西—蜱虫。就是吸人血的一个像虱子一样的东西。地下室一般都是被人承包,然后分割成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小方格。公用洗手间,公用洗衣机。热水和洗衣机需要充卡刷卡才能使用。就这样一个地下三四百平的地方,有着四五十个小格子,每个格子几平方,装着来自天南地北的一群人。
在这些人里,有做烧烤生意的东北大哥 有在办公室做文员的所谓白领,有刚毕业来北京寻梦的大学生,也有为了挣钱背井离乡来到这的一家三口…这里有争吵的声音,有无助的哭泣,有周末三五好友挤在一起吹啤酒的欢乐。地下室的外面有春夏秋冬,里面好像都是慢慢长夜。
那个时候喜欢听《北京 北京》,喜欢听汪峰的《春天里》,喜欢一切关于漂泊,关于北京可以引起共鸣的东西。作为房产销售,每天西装革履,每天从早忙到晚。那个时候管理还没那么严,路口还可以摆A字架,还可以发传单。还可以进入一个个小区从楼上到楼下,一个个的在门把手上插条。一天都在外面,谈着几百万的买卖,住着几百块的地下室。
年轻的日子里,有梦的日子里,一切都是好的。所有的付出感觉都是值得的。就那样在地下室住了两三年的时间。即使后来收入大增,也没去搬。一是距离近,上班只要十分钟 ,二是住的时间短感觉没必要,三是这也是一种激励自己的方式。在做销售充满鸡血的日子里,一切都可以。
后来由于安全消防等方面的隐患问题。所有的地下室 ,隔断都取消了。地下室作为一种象征,一种文化符合慢慢的消失。也只有在这样的一个阴雨天 ,这样一个温暖的被窝中,作为回忆,一同温暖起来。
再后来,我搬过很多次家 ,从一个又一个偏远的公寓搬到另一个公寓。每天花费几个小时在通勤的路上。再后来,我离开了这个城市。只是还是会怀念地下室那段时光的一本书,一杯酒。
西三环昆玉河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