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中医
【伤寒笔记】第26篇-外寒里热及寒实结胸的古方文蛤汤

【伤寒笔记】第26篇-外寒里热及寒实结胸的古方文蛤汤

作者: 中医二羊 | 来源:发表于2019-06-26 18:43 被阅读82次

题记:因为伤寒论大多注家都是根据伤寒论发挥自己的东西,说自己的理论。我们这些后来人也乖乖的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忘了伤寒论的本体。

继续沉下心来学伤寒论,世界太繁杂,由它去吧。深耕自己的中医技术才是王道。道者愚者佩之,智者行之。

最重要的是行动起来。

伤寒论原文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味咸寒) 右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钱匕眼,汤用五合。白散方 桔梗三分(味辛苦,微温) 芭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平温) 贝母三分(味辛苦平) 右件三味为末,内巴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水以潠之、洗之,益令热却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二羊笔记

1、上一篇学到的是表证因为下方,引起邪热入里,引起邪热结于胸部和心下,引起疼痛甚者触摸不得。

2、今天学的这条则是外寒里热,病在阳,病再太阳表,本来应该用发汗的方法来解除,现在又的医生看到热,以为是热证,用冷水来浇灌,造成里热被郁再里边,更加不能散开。会引起烦躁更加厉害。如果皮肤起鸡皮疙瘩,想喝水但反不渴,是因为寒结再里边需要用,服文蛤散。

若不好的,与五苓散。

参考: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金匮要略十三 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金匮要略十七文蛤汤方文蛤五两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枚 大枣十二枚右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汗出即愈。

梳理以上条文得出这样结果:本来是太阳表热由于用了冷水喷面和冷水浇灌,引起邪热不得外散引发烦躁。这个时候应该用文蛤汤继续发汗。兼顾清里。

3、文蛤汤方跟大青龙汤只是桂枝-文蛤的差别。

4、文蛤,现中药多为蛤壳,《长沙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主治清热,利湿,化痰,软坚。治口渴烦热,咳逆胸痹,瘰疬,痰核,崩漏,痔瘘。

5、寒实结胸,没有热证的,用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也可以。

巴豆为温热泻药,配桔梗贝母排痰。

6、我自己临床经常遇到寒包热以及胸部痰浊比较重的,可惜上学时没有仔细学习条文,这两则条文就是很好的提示。

小结:

张仲景非常注重寒热/表里/阴阳的应用。

而临床病症往往就是这样,有寒有热,有阴就有阳。

伤寒论越读越有意思,尤其是参考前后来读,从整体脉络去梳理。

二羊伤寒论笔记,每日一篇。

学习原文、归纳原文,不强求解释,不猜测为什么?我只试图提取原文意思和要点,看看伤寒论到底告诉我们什么?

相关文章

  • 【伤寒笔记】第26篇-外寒里热及寒实结胸的古方文蛤汤

    题记:因为伤寒论大多注家都是根据伤寒论发挥自己的东西,说自己的理论。我们这些后来人也乖乖的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忘了伤...

  • 《伤寒论》笔记65|肺脓疡—三物小白散

    一五六、“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白散”,“陷胸汤”不可服。 前面讲的都是热实,还有表水没有透发的情形,如...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九八)黄连汤

    第173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原文解释】外感病,胸脘部有热,腹中有寒,腹...

  • 六,石膏知母类方

    石膏知母类方 ...... 白虎汤 原文:1.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伤寒论》(176) ...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温病的意义

    伤寒病起于荣卫,终于脏腑,荣热卫寒,腑热脏寒,腑热则实,脏寒则虚。脉象紧数,按之明爽,病人神色清明。温病起于荣卫,...

  •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伤寒论医案6》-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刘荣年医案: 刘某,男,30岁。患伤寒阴结。因冬月伤寒,误服寒泻药而成。 证...

  • 2020.5.17阳明病概要

    一、白虎汤证 【8.52】伤寒,脉浮滑,此以里有热,表无寒也,白虎汤主之。 (一)太阳外感的浮脉是刚打到脉觉...

  • 9.3.温病误用石膏必死

    石膏,阳明燥金之润燥开结之药。极寒相火,极败中气。故《伤寒论》白虎汤用石膏,必曰外无大热。石膏本以清热,既无大热,...

  • 364、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

    364、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刘渡舟 这条河少阴篇的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冷...

  • 内伤症之浅见六

    人有忍饥受饿,腹中空虚,时遇天气不正,时寒时热,遂至胸膈闷塞,宛如结胸,人以为外邪之侵,谁知内伤其胃气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伤寒笔记】第26篇-外寒里热及寒实结胸的古方文蛤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sh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