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开始,是在我们专业的单片机焊接课上,来授课的是几名单片机小组的学生。这些学生给我们上课的态度十分不友好,总是以训斥的语气对我们说话,例如 “怎么7:57了还是这么多人没来?都在路上干什么呢?” , “别吵,都给我安静点”, “你们要是焊不好,被扣分的是你们,不是我们”….. 对此,我感到强烈的反感。院长来给我们上课都是慈祥和蔼的,你一个学生哪来的资本敢这样说话?于是,不仅是我,还有许多同学们都摆起了脸色,也不听她们的,就自己做自己的事。
让我们向上思考一下,我本人也是一名班委,我平日站在台上对我班小孩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是否也像上文一样,让我班小孩们感到反感,从而对我产生抵触呢?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提到:
批评是无用的,它激起抵触,让人急于辩白;批评是危险的,它伤害自尊,甚至让人萌生恨意。
批评带来的情绪反应,会让被批评者本能的加上自我肯定的立场。 这样就会从事情演变成对人的对立情绪,而情绪的破坏力和能量,是远超我们可理解的。
指责和批评徒劳无益,于事无补。
由此看来,我平日里对班上部分小孩的批评,不仅无法让他们认识到错误,还有可能让他们对我产生对立情绪。
那么,除开批评和指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管理好班级小孩儿们呢?
在一处工地上,工人们总是违反安全规定,不佩戴头盔。安全员需要管理好工人们,让他们按照规定佩戴头盔。于是,安全员每次一看见不佩戴头盔的工人,就设身处地地询问他们帽子尺寸是否不合适,或者戴起来不舒服。之后他和颜悦色地提醒员工安全帽是用来保护他们的,建议他们戴上帽子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安全员始终秉持 “不以恶待人,以仁爱相处” 的原则,这样一来,员工们都认为安全员通情达理,自然也就愿意听安全员的话,违规的现象也显著减少。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以理解代替指责,设身处地去想一想对方缘何如此——这比简单的批评要有益得多,也有趣得多。同情、宽容和善意将会由此萌生。“了解一切,就能宽恕一切。”
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是面对班级小孩儿们,代班小孩儿们,还是小组组员儿们,我将会减少批评,用理解代替指责,用真心、真诚去对待。
诚如约翰逊博士所言:“未到末日之时,主耶和华不欲审判世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90982/455f0f90d11062c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