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系【霈落未央】专题推荐,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近日在读一本书,是美国人安德鲁·西雷写的《如何运营成功的智库》,讲述美国的智库是如何运营的。书中讲到美国很多智库都是为了一个议题坚持做十几二十年的研究,这个议题可以是一项供政府参考的政策,可以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地域性问题。
智库工作是需要长期主义的,比如政策研究,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可能没有多少出彩的成果,没有实质性的表现机会,只有到了这一项政策面临重要机遇可以推动落地的时候,智库才有被认可的可能和存在感,这个过程可能是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即使如此,全球还是有数以千计的智库依然存在,研究工作每天都不会停歇。
什么人可以为一件事坚持十几年呢?
一是有理想,并愿意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的人。
有一次,走访一家企业,企业负责人是一位工学博士,他在检测技术领域已从事了十几年的研究,技术已应用到多个行业领域,成为了多家全球性知名企业的供应商。当我们问他为什么不做标准化设备时,他说,我做这项研究是为了帮助更多的行业进行快速检测,降低不良品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而不是为了快速地赚钱。这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怀的企业家,不忘初心,坚持理想,并愿意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不懈的努力。
二是有信念,坚信这件事一定能成功的人。
前些日子,见到一位海归科学家,他和他的团队已经为一项技术持续研发了十几年,他们希望以全新的技术和工艺突破一项外国技术的“卡脖子”问题。他向我们讲述他的团队要再用五年时间突破技术难关,做到国产替代。讲到这里,他目光如炬,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科学家的坚定信念,这个信念就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研究,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会带领团队实现全新的突破,让中国智造令世界瞩目。
三是有行动,为目标付诸行动,不屈不挠,屡败屡战的人。
曾经造访过一个学者团队,来自一所知名高校的研究实验室,团队带头人曾经在太阳能储能领域从事了十几年的研究。他也曾经加入过一家知名企业,创办过一个项目公司,终究没有跑赢从书架到货架的迭代,项目只能终止。但他没有灰心,依然在太阳能技术上潜心研究,创办了高校的研究实验室,建立了一支精湛的研发团队,在学术上有了多项的突破性发现。这一次,他们更加稳当,也更加坚定地认为,他们的技术成果已成熟,到了可以产业化的阶段,于是再次成立产业化公司,全力以赴地推动太阳能储能项目的落地。
所谓“十年磨一剑”,能为一件事坚持十几年的人,都值得敬佩。在这十几年当中,可能都是默默无闻,却还能日复一日地坚持;在这十几年当中,可能经历过无数次失败的试验,却还能继续全情投入地战斗。
人生匆匆,有多少个能拼搏、能奋斗的十几年?但能为一件事坚持做十几年的人,都终将走向成功,只因这份坚持具有无可估量的力量。稻盛和夫认为,一件事坚持做,做到感动上苍,一定能成功。
向为一件事坚持十几年的人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