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白菜炖粉条、配馒头和玉米红枣粥,一顿舒舒服服的晚饭过后,出去遛弯,兜兜转转一个多小时,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走不到尽头的道路。路途中间还遇到了她口中那位优秀的同事,但凡优秀的人总是有理由的。
努力、能力、优秀、平台、提携、机会、直系、家庭、底蕴,顺理成章的晋升,别人也都心服口服,但凡是优秀的人,大都是可以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回来后心情愉悦的准备结束生命中的又一天,普普通通的生活,简单又幸福的度过。
对于方方的事,不作评价。只看她日记的内容,和我这些天来的记录何等的相似。不知道我当初开始时是否受到了她的影响,可记忆中在老家时并未对此有所关注,而当我们回到北京开始记录后,她的日记已经更新了大半。
成功固然好,不成功也不是坏事。
她的日记中,可以认同的观点又岂止这一句话。写作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每个人都有记录的权利,每个人的视角和出发点都不相同。她是名人,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有了更多的信息渠道也可以写更多的东西,也因此承担了更多的流言蜚语。
关于小说,对我而言,又多了一层理解,多么自然而然的事。她的主业仍是写小说,需要花费时间潜心创作的,单单靠日记撑起写作生涯,是极其不负责的。而构思和创作出的主人公和人物性格,其实就是取材于生活,将某些重点表达的点放大,然后使其丰盈起来。越长大,越知道要如何进行自己的生活。
我相信,放我回到一年前的空闲时间,我在写作和经营方面都可以有所产出。
这也正是这一年来我的成长。
无论何时何地,长大是没有什么区分的。再小的地方和年纪都可能有很深刻的理解。其实并不想再去多说一些严肃的东西,总有种刻意为之的感觉。
所以,当今天我们在讨论普通人的话题时,我还想要做些补充,敲打出一些字后,还是都删掉了。没有必要一再的去定义,说得多了反倒矫情。
关于小说,有了想法;(突出性格缺陷,塑造典型人物)
关于记者,有了目标。(不止一方面的妥协,还有一方面的抗争)
其实都一样,总有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想要去写想要去记录去表达的东西,出于何种目的都是源自内心想要,就是这么简单。那些竞相追逐的热点和话题,总有人去做,而自己要做什么,需要自己去做。没有那么复杂。
而今的工作,还是顺其自然。想要去折腾,都是不安分,不知足,欲壑难填,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断的想要更多。履历上有几家公司还是很清楚的可以表明一些问题。而新鲜的体验都会过去,仍需继续体验生活。
不去想那么多,老老实实的迎接孩子的到来。
做个普通人,挺好。
返回去看这些记录的内容,单单是今天一天的内容,就已经有很多不知所云、直接浅显的表达,并没有深刻的东西。可想而知,之前也一直都是这样的日记。不过,既然是日记,而平时的生活又都没有大的变动,围绕着的内容又只是针对自己,结果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文字最大的作用也就是能够勾起当时自己脑海中的一些画面,再多重复的东西也都是可以打开不同门的不同的钥匙。
所以,日记必不可少。
而创作又有所不同。
工作成果也不尽相同。
日后,这三者将一直伴随左右。
却又始终明白,自己终究是个普通人。不执着、不强求、不贪心、不过分,以最平稳的姿态来面对生活。那些嘻嘻哈哈的情绪也不应只在爱的人面前展现,朋友圈也并不一定是需要一板一眼正儿八经,与人相处也并不都想要大家都一起掏心掏肺。
互换,相互,换位,体谅,理解等词汇,都需要时间。
总之,世界很大,朋友会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中,微信公开发布的朋友圈,得到关注的人,大都来自于现在的周边。而那些曾经最热心关注的人,都过去了。就像一旦脱离现在的圈子,这些人也都过去了。那时,将是另外一个新的圈子。
世界真的很大,大到永远都看不完。
记者是个很好的角色,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
这也算是从大学就开始的缘分吧。
瞭望、南方、财新、中新、人民、新华、三联、人物、企业、商都、雷锋……(列不完的媒体,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新闻,加不停的朋友)
文/好好的 2020/4/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