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研应贴近教师教学

教研应贴近教师教学

作者: 云海2 | 来源:发表于2017-10-14 13:01 被阅读0次

教研活动的主题应贴近教师教学

一、教研活动,不是“花拳绣腿”或“只供摆设的花瓶”,而是实实在在的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研究活动。能够真正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的教研活动。教研员要深入学校和课堂,观察调研,加强反思,捕捉问题,梳理问题,并持续追踪某个有意义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将问题形成研究的主题。

1、学习思考,关注教学中的基本问题

问题具有普遍性,亟待群体解决。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刚开始使用时,教师对必修1教材教 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定 位,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 是验证还是探究? 细胞膜相关知识的教学,\如何理解 本模块以细胞的基本的生命系统来构建内容体系,等 等。

2、实践反思,触及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如何解决复习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效率不高 的问题,探讨有效提问, “以问题为载体,激活学 生思维”成为了生物教师共同研究的核心问题,也 是一次教研活动的主题。

3、合作研讨,聚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假说-演绎法”,这是科学 研究的一种方法,教师在第一遍教学中很难落实到 位,对此,我们组织了同题异构活动,共同讨论这 :教学难点,类似的问题还有如何构建概念模型、 数学模型,等。

教师应当成为教研活动中的主角

1、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包括教学案例设计、 课堂教学评比、说课、“双磨”、教学专题发言 等),让教师在活动中唱主角 。 《双磨”即“磨课、磨题” 磨课: 包括选取课例、研评课例、试教课例、改进课例、 修改课例、再试课例、反思整合新课例。

磨题: 是指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解题锤炼、琢磨,从题 目中悟出学科知识结构内涵,生成解题技能、命题技 巧和教学策略的行动研究模式。

磨解题、磨讲题、磨命题。

磨课堂训练、阶段测试题、模拟题,诊断教学问题, 查漏补缺,预测考试动向,实现知能双提升。 磨高考试题,分析命题特点,诠释知能目标,引导有 效教学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提出,好课必须具备“五实”:

1有意义的课_一扎实

2.有效率的课一充实

3.生成性的课_一丰实

4.常态性的课_一平实

5.待完善的课_一真实

朱永新教授提出,好课必须具备“六度”

参与度: 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

亲和度: 主客体之间、教学环节之间。

自由度: 时空上学习面貌、训练中。

整合度: 三维目标整合,教学方法、手段与目标整 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

练习度: 有动口、动手、动脑的全方位训练、体现 学以致用意识、练习题。

延展度: 时间上内容上、教学生成上、学生发展 上。

顾明远教授:世上有四种老师——

深入浅出(轻负高效)

深入深出(重负高效)

浅入浅出(轻负低效)

浅入深出(轻负低效)

3、教师活动后的反思总结

叶澜教授“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 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设计“大体则有,定体则无,随学而改,因学 而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研应贴近教师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vx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