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本涉及物质讨论的乃是《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中又记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无极(道)生太极(一),太极(一)又生阴阳(二),阴阳(二)结合化生万物(三,古文也有“多”的意思)。老子表明了以下观点:世界从虚无到有客观实在了,又从客观实在中产生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物质与性质,即万物都是具有阴阳两种性质的,阴阳又是此消彼长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
(后续补完)
而叙论上述历史是为了引出下文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的“五行学说”。“行”字的本意是道路,所谓五行,应该是指可以通向最终态太极的五种事物形态吧。与西方四元素具体比较一下,中国古代五行学说里没有气体的容身之地,因为当时的人们根本不知道空气为何物,至于风,他们认识到那是一种事物变化的现象,但不认为代表或者反映了事物本身。
但五行学说和四元素理论一样又粗糙又空泛,还充满了莫名其妙的神秘主义气息。同今日的元素周期表相比更是相形见绌,无可比拟。
(后续补完)
中国的物质研究就是如此短暂,原始
(后续补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