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有多奇妙,我再一次体会到:想什么,来什么;需要什么,给什么……亲爱的大宇宙,我爱你……谢谢你!真的是这样呀!
本来陷入困境了,抬眼一看,我发现:宇宙给我送来答案了!看,这不是宇宙寄给我的“快递”嘛?刚刚脑定的,说到就到,拆了“包装”,清晰看到……
这么说吧,正为疏不通两个卡点发愁呢,结果答案就显现出来了。两个卡点,都关乎“精准共情”。一是如何说出对方感受,而不是执着于问“你的感受是什么”;二是如何说出对方感受,而不是执着于盯着对方的问题或症状。
就是说:不必一直问来访“你的感受是什么?”只要通过来访的表达,去精准捕捉,把感知到的对方的感受说给他本人听,效果自然达成。
“你当时什么感受?”
这正是我的做法,我坚持的误区,我固着的盲点。直接询问对方感受,看似很关注来访,看似想靠近来访,其实是无形间和来访拉开了距离……
来访不一定能说出自己感受,但我们能听出来,来访总会通过各种表达呈现出他的真实感受。如果你够仔细、够敏锐,就能洞察到:来访的每一个神采举止、每一句“答非所问”,都诠释着他自身的观点和感受。
作为咨询师,我应该在乎的是:让来访者体会到我对他的理解和懂,比如:我把他想说的话说出来,我把他没能说出口的话说出来……说白了,只要我把他的感受说出来,他就可能打开门,完全收进去,愿意敞开来。
来访说,“像刀插在我的血管里”……一定是非常痛苦。作为咨询师,你能理解他的痛苦吗?他具体碰到哪些困难了?
“说就说呗,又不能少块肉”……我听到你好像很难受,也很无奈,是吗?
“跟我有什么关系?”好像他说到这个会很痛苦,没有人会不需要关心,他在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感受……我们不用一直问他有什么感受,而是试着把他的本体感受说出来。
“奶奶老了不能开空调,我就犯病了”……到底犯的什么病?为什么那个时候会犯病?他为什么不能很好去应对?好像适应上有困难,我们怎么去理解来访者的适应?为什么他会说“热,但没法说”?是什么让他没法说?他只有通过发病,才能让别人理解他?他只有运用发病,去表达自己?……鼓励他说:当时发生了什么?他从热到犯病,一定会有个过程,他那个过程是什么?也许是:他不想引起家庭冲突,总是压抑自己。
同理对方感受,不要太在意问题和症状。当咨询师过多关注来访症状的时候,就会从来访的痛苦里离开;症状不等于痛苦,也许来访有情感隔离的防御机制……所以,我们尝试着去理解来访者的痛苦,不要太在意那个“症状”……去了解:他在学校里,是如何和同学、和老师交往的?他似乎在调节自己情绪方面是有困难的?
永远不要问“为什么”。你最近一次割自己是什么时候?而绝不是:你为什么割自己?丨哦,原来是上英语课的时候,能不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如果来访说“不知道”,我们不能因为他不知道就不问了,那样的话就永远不能理解到来访者……可以问:英语老师是男的女的?上课时发生了什么?你内心发生了什么?以此,让来访者逐步提供信息。
不要过早下决定。比如说:他想不起来……也许因为他总是被人忽略……对待这样的来访,如果他不想说,我们不能马上标签他的症状(××性遗忘)。
如果来访的诉求是不被理解,我们的工作就是让他感受到被理解。但是,确诊病理症状,实际上 对来访者没有多大帮助。去理解来访的痛苦,才可以帮助到来访。因此,不要被来访的表述带跑,尽量尝试去理解他……
当然,当来访做到的时候,就非常希望别人能理解他,能分享他的快乐……
你会如何去做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7892256/76c5bcc2c478bff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