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带偏的启示:
我们来做个假设,如果你是心理咨询师,你的个案在咨询过程中,这样描述你们的咨询关系:“像在洗脚城体验了一把按摩……”
请问: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你可能有怎么样的反应呢?
我想,我可能会感到愤怒、受侮辱、被贬抑、被嘲讽……不管外在如何表现、如何维持平静,内在都会有“不舒服”,而且这个“不舒服”可能一时半会儿也无法得到消减。
以上反应,让我看到了自身修为的不足。其实,作为咨询师,每时每刻都必须清晰:来访者可以说任何话。咨询师可以对来访者任何话都只是好奇。我们不会训来访者,尤其是因为来访者说了什么而去训他……
一旦我表现出了“生气”,便入了来访者的“戏”,来访就得逞了,因为那是来访对咨询师的一种操控和挑战。所以,咨询师始终应保持客观中立态度不变(不带偏见),与其愤怒、不允许和被带偏,倒不如抽身自己,以第三人的视野去看到眼前这个人,就像听到来访在讲别人的事情那样:“你觉得咨询像是洗脚的感受吗?”
被挑战界限的启示:
生活中的来访者,常常会把咨询和生活的界限混淆了。比如,曾经有位来访在生活当中遇到点滴困惑,都会发短信给咨询师,想要取得咨询师的建议和支持,而不顾及是不是在咨询时间之内,忽略了咨询时间之外对咨询师的影响。
我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曾经回复过,也不理睬过,但我都会在咨询的时候提出这件事。只是当我提出讨论的时候,来访似乎有躲闪有逃避,好像不想提及的样子。
我发现:当来访有为难的时候,我都很本能地选择避开,不再谈下去了。现在再来看,我在怕什么呢?怕触及来访的伤痛?怕激起来访的恐惧?愤怒?但是,“做咨询”不正是要涉入其中吗?要谈论和面对的,就是来访者的伤痛和害怕呀。
今天,可以笃定下来了。
对于来访者咨询之外的“短信”,不予回复,不予理会。但是,一定要把“这条短信”拿到咨询之内来说……而且,只好奇来访者嘴里的一些东西,不问来访者没有说过、没有提及的一些东西。就是说:不预设,不猜测,只对来访者的故事“好奇”,而不是对咨询师自己的好奇“好奇”。
董董摄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