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难了。”
“我简直难上加难。”
这两句话听着是不是很熟悉呢,我们感到压力大时经常会这样感叹一句。
的确,考试升学、毕业求职、结婚生子,哪个不是千斤重担呢。
伴着各种扑面而来的压力,我们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用力地生活着。
正因为生活总是不如意,压力与日俱增,各种各样的解压方式就应运而生。
“夸夸群”、“怼怼群”等微信群的出现也引发了一起热潮,无论我们在群里发什么,都会受到别人的花样赞赏、或是犀利教导。
有的人在其中滔滔不绝,任理由有多么千奇百怪,群里的人总能把对方夸上天。
有人在里面发泄情绪,用夸张直接的语言怼得对方哑口无言。
也有人在社交软件上发各种动态,今天抱怨职场竞争大,明天抱怨北上广房价高。
没有期待、没有惊喜,生活中任何不如意的小事都会被我们一点点放大,然后再从别的渠道把情绪一点点消解。
而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困难,从中损耗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激情和对自我的肯定,甚至也会在自我沉醉中削弱了对抗挫败的勇气。
但是也有一些人,即使生活在夹缝之中,一点光芒也足以让他们生根发芽。
在《活着》这本书里,作者余华把生活的苦难描述得淋漓尽致,主人公福贵历经沧桑,却仍有着强大的求生意志。我们会在听过之后感慨,活着原来是一件这么困难又这么勇敢的事情。
余华极尽笔墨书写了一个农村家庭的悲剧。
福贵一家经历了贵族落败、社会变迁、亲人的相继离世。
作者没有刻意煽情,但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会让我们感到无尽的痛苦。
但偏偏就是在这样一个被苦难紧紧包围的家庭里,活着的希望却始终没有熄灭。
父亲在福贵败光家产后,将还债的钱都换作铜钱,让福贵挑着去还,让他知道钱来得千难万难。
母亲一直说“人只要获得高兴,穷也不怕。”
妻子家珍吃了一辈子的苦,却没有丝毫怨言,心心念念记着的都是福贵的好,说下辈子还要做夫妻。
儿子有庆为了省鞋子,下雪天都赤着脚跑去上学,连去医院抽血都跑在第一个。
女儿凤霞从小懂事、女婿二喜老实又能干,每个人都散发着生命的光芒和希望的力量。
主人公福贵的一生时时刻刻都在承受着天灾人祸、生活给他开了无数悲痛的玩笑,对于他来说,寻死明明比活着简单千万倍,但最后他孑然一身,仍然乐观地活着。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我们会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得不来;我们最终会离开这个世界,是不得不离开。
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活着赋予了我们莫大的勇气,它让我们懂得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
面对挫败,我们可以流泪悲伤,但我们更需要对所有美好的事物保持关怀和肯定。
《活着》这本书现在已有近50个版本,在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出版,销量逾千万册,还入选了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当代文学的经典。
在这本书里,我们会不断感叹生命的朴素与伟大,体会忍耐的巨大力量,对生活的敬畏会让我们在艰难世道里也保持着热情和希望。
“成人世界里,任何时期都没有那么容易达到,受挫是常态,我们可以为此失落难过,但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更不能丧失对生活的热爱。”
跟我一起来细细品味这场演绎人生苦难的戏剧吧。私信我,加入和鲁佳一起读书,听我为你解读这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