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印心视界】一座墓碑引出一位德国医生对中国长江的情缘

【印心视界】一座墓碑引出一位德国医生对中国长江的情缘

作者: 般若心行 | 来源:发表于2021-09-12 21:56 被阅读0次

南山黄桷垭文峰塔下,

有一个可以俯瞰长江及南岸渝中的山头,

一幢中西合璧的老屋坐落在葱郁的树林之间,

有一座这样的房屋:

陈旧泛黄的屋基方石,沧桑的青砖墙壁,

中式木雕造型的屋檐,南欧风格的百叶窗,

青瓦铺盖的阁楼屋顶.....

而在这座老建筑前门,却有一座神秘的圆头墓碑,

石碑上面碑刻着外文“Dr P.Assmy 1869~1935”,

即:“保罗·阿斯米(音译),生于1869年,卒于1935年”。

▲Dr.Paul Assmy先生在重庆的墓碑

一个德国军医为何来到重庆?

一个外国人为什么长眠异乡?

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直到德国医生——保罗·阿斯米(Dr.Paul Assmy)于1906年的德文日记和一本由他拍摄的长江人文级风景的历史影像相册被曝光,一位德国医生在中国的故事终于浮出水面。

▲封皮及目录页--《长江》(1906年)

1891年,重庆开埠,不少德国商人涌入重庆开设洋行,带走山货土产,运来雨伞、闹钟等洋货。二十世纪初,德国决定扩大在中国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里的活动。时任德国驻重庆领事贝特克希望鼓励中国人在医学和卫生保健领域里进行改革,他们想到了保罗·阿斯米。

最终在“增加德国文化和政治影响”这一大背景下,1869年11月生于波兰缅济热茨市的Dr. Paul Assmy于1906年受德国领事馆委托,从宜昌来到重庆开办诊所兼医疗学院。

▲保罗·阿斯米(Dr P.Assmy ,1869~1935),德国医生

保罗落脚重庆后,四处打探,最终他在离当时德国驻重庆领事馆(现七星岗附近)不远处找到一处破房。经过艰辛改造,诊所兼学校终于初步成型。并且在最开始的时间里,保罗把家安在诊所,治病、教学。业余时间,他努力学习中文,翻译中医教科书等。知名本土作家莫怀戚在一本小说中写到,重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一位名叫保罗的德国医生,声名远播,求诊者络绎不绝。

▲此房屋于1940年6月至1941年1月

被用作德国使馆躲避日军大轰炸的临时馆地

根据保罗日记叙述,除了治病救人和教学,

他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对长江文化的搜集和研究中。

▲第52张-德国Dr.Paul Assmy拍摄的长江(1906年)

在保罗的一本相册中,他对长江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他用相机拍摄了沿途的长江风貌、船舶、庙宇、纤夫等。

▲第16张-德国Dr.Paul Assmy拍摄的长江(1906年)

在重庆市文物局副总工程师吴涛看到保罗1906年从宜昌到重庆的长江游记及照片时,惊叹道:“太好了!这些照片中有相当部分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

上世纪初才开埠,还是穷乡僻壤的重庆,一名德国医生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并长眠于此。原因就在保罗的日记中,因为“良心”:一颗追逐事业的心,一颗深爱重庆的心,更重要的,一颗珍惜生命的心。在战乱时代,这名德国人只关心如何教中国人去救治另一个中国人。

所以,我努力去追溯这段历史,只因一句晚了100年的“感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印心视界】一座墓碑引出一位德国医生对中国长江的情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zt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