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则社会新闻,一位15岁的少女因为节食减肥而导致死亡,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她的男朋友喜欢一个比她更瘦的女生,为了让男友回心转意,她开始节食减肥,最终因为过度节食而导致营养不良,身体器官功能衰竭而死。看到这个消息,真的非常心痛,正是青春年华,人生中如朝露般美好的年纪,还没去体验除了爱情外,生活中其他的美妙与惊奇,就把自己葬送在“只为一人垂青”上,真的太可惜了。
现在无论是十几岁的青春少女还是风华正茂的中年女人,都对自己的身材和脸蛋过于挑剔,要求极高,向那些电视广告里皮肤光洁、身材毫无赘肉的模特看齐。以致于现在和女性有关的美容行业、医美、各类运动健身房,鳞次栉比,日益兴盛。
究竟女性的这种以白、幼、瘦为美的价值观从何而来?
20世纪50年代法国思想家西蒙娜·波伏娃在《第二性》里面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她认为,女性并不是生来就按照某种固定的形象或者特质来成长和塑造自己,而是被社会和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和期待所塑造的。
首先,女性经常被塑造为“他者”的角色,总是为男性的存在和利益服务。例如,女性经常被划分为母亲、妻子、少女、妓女等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都是为了满足男性的不同需求。
其次,波伏娃认为当女性试图脱离这些为男性而设立的角色,追求自我实现和独立的时候,男性会感到恐慌和愤怒,从而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维持女性的依附地位。
此外,波伏娃也提到了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的处境。她认为女性在爱情关系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总是努力去迎合男性的需求。同时,在婚姻关系中,女性往往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同时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对女性身份的各种期望和压力。
在当今各种社交媒体信息、广告和电影,经常描绘和塑造理想的美丽形象,媒体对于“完美”外貌的呈现,使女性被赋予了更多对外貌的期待。在某些文化中,拥有苗条的身材、光滑的皮肤和美丽的外表被视为是女性的必备品质。当女性无法达到这些所谓的“标准”时,她们可能会感到焦虑。
在这类追求完美和以瘦、注重装扮为主流审美的环境下,女性认为自己的外貌是自我价值和能力的体现,这种自我评价也会受到他人的评价、意见或态度的影响,那么她们可能会因为对自己的外貌感到不满意而焦虑,进而影响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女性的外貌可能被视为获取生存资源(如工作、对象)的重要因素。如果女性认为自己的外貌可能影响到她们的生计或幸福,她们可能也会因此感到焦虑。
当女性因为社会文化的塑造和审美标准的单一、各类商家、他者对女性身材和容貌不在“标准”范围内的攻击,引发女性焦虑的同时,打着“整容“、”减肥“相关的行业才能一直维持在屹立不倒的地位。
理查德.道金斯在他的《自私的基因》里写过:“在极乐鸟的群体里,雌鸟的色彩朴素是因为它们不需要争夺雄鸟。雄鸟色彩鲜艳华丽,因为雌鸟供不应求,对雄鸟可以百般挑剔。雌极乐鸟之所以供不应求是因为卵子这种资源比精子稀少。而在人类社会当中,男性朴素、女性华丽,是发生了什么变化?男人果真成了被追求的性对象了吗?他们真的因供不应求而能百般挑剔吗?”
事实上,截止到2022年11月30日为止,世界人口男女比例是119:100,中国的男女比例是104:88,在这个女性比例占少数的情况下,为什么女性依然是活在被挑剔、被高要求的那一方呢?
做为女性,我们应该如何重拾自己的信心,不被社会文化及各类整形美容信息制造出的焦虑传染呢?
首先,相信自己能做为一个人类降生在这世界上,就已经是个奇迹了。阿里.贝纳齐尔博士为了计算一个人能出生在这世上的概率,他开始思考一个男性(父亲)和女性(母亲)在他们生命的前25年,各自会遇到多少异性。接下来,他研究了他们的谈话、再次见面、建立长期关系、在一起生孩子、正确的卵子和正确的精子结合后形成“你”的概率。他进一步研究了“你”所有先辈结合的概率,以及所有正确的精子遇到所有正确的卵子并生出“你”的每一个先辈的概率。
他的结论是:“你”存在的概率基本上为零。
他用这个研究来证明,你能出生在这个世上,就已经是个奇迹了。
对这个奇迹的存在,我们的容貌、高矮都是由基因遗传决定的,如果有人对你的容貌和身材品头论足,那是因为他站在他的立场和被植入过的审美来评价的,而他的立场与观念是被固定的形象、统一的审美观及文化环境所塑造的,他并不知道关于美的定义是因人而异的,如果大家都要统一长在他的审美点上,女人与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有何区别?
每个人生来就很特别,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接纳我们基因上无法改变的、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用智慧去区分二者的区别。任何人都无法被定义,美也不是千篇一律。世界千奇百怪、多姿多彩,作为人类的我们也是一样,我们不需要被固定在一种眼光里,过着自我嫌弃的一生。
自己美不美,任何人说了不算,自己说了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