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这么大,还没通读完四大名著,实在惭愧。西游、水浒、三国看完了,唯独红楼,断断续续看了次,仍未看完。可能是红楼讲的多是儿女情长,与我等性情中人画风不符吧。
小时候,家里一本书都没有。上小学时,认识了几个字,偶然翻到一张报纸,那是二伯用来看六合彩的,据说六合彩的中奖号码就隐藏在那份报纸中,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份这样的报纸,好像叫《×江都市报》。翻开报纸,里面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已经忘记了,但有两个字我一直印刻在脑海中——爱情。那时候,我还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两个字是什么东西,意味着什么。
这就是我第一次阅读经历。我在想,如果那时候,家里有个很大的书柜,放满各种各样的书,线装书、平装书,古今中外,那该多好。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有个人跟你解释,那就更棒了。
虽然从小就有阅读的兴趣,奈何身边没有阅读的环境。上学之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应对考试,至今仍未养成阅读的习惯。可惜,可惜。
如果出生能够选择,我一定会选书香之家,精神的富有比什么都强。可惜从来没有如果。然而,从现在开始,也不是很晚。
最近几天,看了《西游记》。小时候每到周末,从早到晚都在播放六小龄童版电视剧,看了好多遍,给人的印象就是打妖怪。
后来看了《悟空传》才知道西游记也可以这么解读。直到最近,亲自读了一遍原著,才发现,西游记就应该这么解读!电视剧误认深矣。原著太精彩,可解读的内容太多。每个人都能解读出不一样的观点,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印记,这才叫经典。只可惜,当它被搬上银幕之后,这些东西都失去了。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被称为明朝四大名著,其中有一本是禁书。《金瓶梅》?错,是《西游记》。风花雪月相比,对政治的含沙射影更让皇帝担忧。《西游记》映射的就是当时的嘉靖皇帝。嘉靖迷恋炼丹修道,妄图长生不老,整天跟一帮臭道士混在一块,不理朝政,宠幸奸臣,实在是个昏君。小说中有个比丘国,也就是小儿城,妖怪道士送给国王一个狐狸精,国王贪欢不已。妖道还告诉他一个活千年的办法:1111(光棍节?)个小孩心肝做药引。后来昏君听说吃了唐僧的心肝能长生不老,小孩的心肝也不要了,就要挖唐僧的心。再后来孙悟空变成唐僧模样,挖出了好多心。狐狸精、挖心,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纣王,宠幸妲己,挖掉比干的心。这就是映射,一一对号入座即可,嘉靖对纣王,狐狸精对妲己,比干对唐僧,还有挖心对挖心。
还有一处映射,唐僧四人到了车迟国,那国王也是昏君,被三个妖怪道士骗了一次又一次,在铁定的事实面前,还是选择相信妖怪道士的话,实在是昏庸。最后那几个道士在与悟空的斗法中被弄死,昏君还未醒悟过来,太昏庸了。
据小编统计,小说中所有的道士都是妖怪变的,所有的道士,良心大大的坏。而嘉靖皇帝最信任的就是道士。这样的小说,怎能不禁?
明朝对老百姓的监控可谓是天罗地网,锦衣卫、东厂、西厂一个个特务机构,监视着人们的一举一动,就像《1984》里说的“老大哥在看着你”一样,这样的环境,只要是个人,都瘆得慌。在这样的环境下,发表“反动”言论是极其危险的,除了那些不要命的,如杨继盛、海瑞等,没人敢明着说,只能以文学的形式、神话的形式展现出来。
在荒诞的社会里,读书人只能通过妖魔鬼怪来反映现实。这也是文学的魅力所在,读书时,能看到字里行间背后隐藏的东西,才叫读懂了。也可以反过来说,好的文学作品,作者会把自己想表达的观点隐藏在事物的背后,让读者自己去发掘,而不是直白的说教?
讽刺了嘉靖皇帝之后,作者还要表达什么?我们都知道,一部只会推墙、不给出建墙方法的作品不是好作品。那么,《西游记》给出的建墙方法是什么?作者对这种方法有信心吗?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十二点夜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