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三分之一。我发现,每次做一三之舞的情况不一样。只要跟随身体的感觉去动,同时,记得,守形守中心,就一定会有惊喜。
今天做“一三之舞”,我看到了困惑我很久的一个“死扣”的“解法”。
这个“死扣”就是我跟丈夫的一个相处模式——我们轻易地就会处在“斗牛”的模式。
以前我没有觉察到我被“激惹”,我总是“义正辞严”且“声泪俱下”地用“说教式”或者“鱼死网破”“玉石俱焚”的“烈士式”“斗牛法”,结果不言而喻,“牛”很开心,因为被“挠痒痒”,又可以“不负责任”地“乱踢”,“踢”完很爽,自己看电视去了,留下“斗牛士”莫名其妙地“生气”,“愤怒”,“怨恨”,“委屈”,各种“受害者”模式一一展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斗与被斗”,“好管人与抵制被人管”的剧本和人设,苦不堪言,我越来越对他失去了兴趣。一头笨牛。对牛弹琴。
后来我有了觉察,我发现,我可以不生气的,我为什么要生气呢,我为什么要对他负责呢,我又不是他妈。看着两个人观点不同就不同呗,我为什么偏要让他听我的呢?
当我看到这个“扣”的时候,我以为我找到了“出路”,但事实证明,这还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因为昨晚,当我成功地把自己定在他的情绪之外,不跟他吵架,不理会他的发脾气,只是问他,我不是这个意思,你听明白了没有?我一遍遍说,我不是这个意思,而他,自顾自地说下去,我不停打断他(换作以前就去教训他),“唤醒”他,“你误会我了,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一遍遍重复,“我不是这个意思”,而他一直把头扭过去,气鼓鼓的,跟个蛤蟆一样,我都能看到,蛤蟆肚子一起一伏的,哇,他居然还在生气!
这就是“症结”所在,也是我今早“一三之舞”的“开悟”。
我可以不用“管”他怎么想,这个已经是进步了,难道我不也同样可以不用管他的情绪是什么吗?
我为什么要要求他不生气?我为什么要要求他听懂我的意思,即便我的意思其实特别简单易懂,我就是说了一句话,“我不是这个意思”,这句话字面很简单,可是,当他掉进他的故事的时候,他如何听得进去我在说什么。
我为什么要去操控他的感受呢?
当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腰都弯下去,去费力地说,我不是这个意思,的时候,我问自己,怎么了?发生了什么,我要如此费力地表达自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我要那么费劲干嘛?
当时,我沉浸在自己“成功地破除了斗牛”模式的喜悦中,对这个费劲模式只是看见了一下下,我很奇怪,我为什么把腰都说弯了还在说,但是,当时的我没有深究。
昨晚做“梦中求道”,我也没有问这个问题,今早醒来记录梦境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不喜欢却又没说而是表现得很喜欢最后很为难地拒绝”的一个模式。
顺着这个感觉,我写下了这句话,我再也不要做他妈。写了很多遍。哦,原来,我内心有一个很大的拯救者模式。是时候解开了。因为我太累了,我不享受领一个儿子的感觉。而且这个儿子还让人不喜欢。
然后,在“一三之舞”的时候,我从一棵树转向另外一棵树的时候,我找到了破除“做他妈”模式的口。
他就是那棵树,而我的目标是让自己开心快乐,如果他不开心,那是他的事,我还有很多的树可以去看到,我只要守住中心,转向下一个目标,或许,是,听冥想,舞动,或许,写作,我有很多方法让自己开心快乐同时不去操控他,随他的,爱怎样就怎样,我不负责他的喜怒哀乐。
我们各自负责满足自己的需求。
我绝不把我的需求强加给别人,我也绝不把别人的需求扛起来,尤其是,我无力的时候。
所以,他要生气就生气好了,反正我不是他以为的那个意思。他误会我了,那是他的事。我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就行了。此刻,我的中心在这,我要守护我的中心。我只是负责把我的想法说清楚,我不负责让他也明白。他明不明白关我什么事。
跟一棵树讲道理,我就是疯了。
所以,尊重他的感受,他就是那棵树,在那一刻,他就是要生气,那是他的“出厂设置”,我早就应该看清楚,却一直妄图去“重装系统”,我真是疯了。
好吧,感谢“一三之舞”让我悟到,不在一棵树上吊死的真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