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明德”而“明”

为“明德”而“明”

作者: 河边草_1977 | 来源:发表于2017-04-21 16:32 被阅读0次

       

为“明德”而“明”

        四书之一的《大学》,开篇即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第一个“明”是一个动词,而“明德”是一个名词,好像世间的万事万物投影到人心中,到了最高境界的时候,人的内在的明德和万事万物的理念应该是相通的。“明德”实际上是我们不断自我反省、不断自我认识的过程,也是对万事万物客观性的认识过程。这两个过程同时推进、彼此相通。

     “明德”也是一种不昧的天理,是一种存在。天理在人为,正所谓“天理昭彰”,因而“明德”就是天理昭彰的一种自然呈现。在呈现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有“明”的体验,也即需要落实到当下的境界中,与我们身处的时代相结合,以达到最后的“止于至善”的目标。

       我们说这个“德”并不是简单的品德、道德,而应是中国人讲的对道德认识的把握,所以需要“明”,所以“明明德,就是显现你应该得到的明德,并将其往外推,通过推己及人,从而达到新民。“明”还有一个显明的意思,我们在了解以后,要通过实践和身体力行把 明德显露出来。因此大学要求我们要有两个方面的渐进过程,一个是学习书本上的东西,另一个是要到实践中去运用我们学到的东西。

     

为“明德”而“明”

      “亲民”(按朱熹解为‘新民’)就是自己把自己的本性,把万事万物的天理认识清楚以后,去实践、去推己及人。而“止于至善”,就是新民的最终结果。新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政治理念和文化理念,主要通过一种教化、通过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来引导大家一起来止于至善。

先秦古文往往精于逻辑的严密,《大学》前一章是经,后十章是传,传是用来解释经的。在经一章里面,“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提纲挈领的本目,是精中之精,其中“明明德”是前提,是基础;“亲民”是过程,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止于至善”是结果,是我们应该终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为“明德”而“明”

相关文章

  • 为“明德”而“明”

    四书之一的《大学》,开篇即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第一个“...

  • 关于《大学》中的“明明德”与《老子》中的“自知者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每个人都有明德,明明德就是自明其明德,人如能自明其明德便是大人,便是君子,便是圣人。所以学做大...

  • 明师计划 | 明师再启 相约元旦邀请函

    ​明师计划 明者,在内为德,君子之质也;在外为行,君子之为也。自明方能立身,发明其德方能行世。大学曰:“明明德”。...

  • 说“明”

    为明,为了智慧,为了明天,为了教育。单就一个“明”字,集团文化中给出了明道、明德、明理、明势的概括。下面结合...

  • 闲算三十九

    数字卦:地火明夷,二爻动 明夷:离为日,坤为地。日入地中,光明被伤;万事阻滞,等待时运。 明夷即明德被伤,象征君子...

  • 练字《大学.中庸》

    第二章 释“明明德”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

  • 自我管理三件事(第二批第二期)

    小贴士:《大学》第3章 明明德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①...

  • 《大学》10:字字皆有出处——“明明德”之明

    《大学》10:字字皆有出处——“明明德”之明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

  • 2:读一读《大学》——初读三纲领

    明明德 郑玄:“明明德”,谓显明其至德也孔颖达:“在明明德”者,言“大学之道”,在于章明己之光明之德、谓身有明德,...

  • 静止功夫

    事虽小,不作不成;子虽敏,不教不明 。 非学无以明德,非修无以止善。盖德之明,待於事而成行,为明德也。善之止,求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明德”而“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gd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