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被诗意宠坏;
瀛海威:在大雾中领跑;
三株:帝国为何如此脆弱。
1.沉浸在巨大喜悦中的姜伟没时间研究迫在眉睫的问题。
姜伟的广告轰炸,让飞龙快速腾飞,飞龙发展的太快,以至于姜伟没时间去反省,发现问题。
从上次适用黎叔解惑卡,请求黎叔帮忙解惑后,开始去看别的甜品店,公众号,评论,惭愧的我反应比较慢,对信息的搜集缓慢。开心的是,看了好几家之后,找到了一家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店,不管是创始人,公众号,还是产品,都比较合我心意,给了我很多启发。
印象深刻的活动之一是每年他们都会做这样一件事,“来xx门店挑刺儿,还有xx家礼品卡拿。”在越来越受欢迎,门店越开越多的情况下,她家依旧保留了接受批评,更多的去接触了解顾客这件事,以便认清自己的不足,加以调整。
现实生活中我遇到过很多这样做餐饮的例子,他们前期为了吸引住顾客,提供优质食材的美食,等顾客稳定下来,就开始更换食材。导致第一次和第二次味道完全不同,当然第二次吃后就没有然后,店家的生意也没以前好,没做多久就离开了。
企业创始人对企业的态度,决定了是做长期生意,还是以损害自己长远利益,追求短期爆发。
告诫自己不要着急,稳扎稳打的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以后每周为自己做个复盘,得经常自我反省。
2.营销智慧缺乏道德认同,不尊重市场。
刚开始我不太明白市场的变化,对个人有什么影响,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观点都是我做好我的事,做好我想做的产品不就行了。
之后,附近开了一家老式甜品店,我能卖出产品的量变小。今年周围增加了很多小吃,产品卖起来就更难了,周边很多做小吃生意的人,生意都大不如从前。
市场只有那么大,消费人群是特定的,越多的人涌入做生意,市场被稀释,收入减少也随之而来。
有时候以为对手是同行,在特定的环境下,不同行也是竞争对手。就像自私的基因里提到的营养汤,市场流动的现金就是营养汤,一个人赚了,其他人就只能少赚。
所以在一个成熟的,资源有限的市场里,你得遵守市场规则,后来的你,很难通过同类产品去跟已经积累了一定老顾客的前辈竞争。在选品上就不得不避开已有的产品,做市场里没有的,才更容易占到一点份额,赚点钱。
3.姜伟出人意料的举动
放弃上市,公开自我批评,停业整顿,将飞龙集团改变成大学校……
感觉飞龙集团是由姜伟一人掌权,这一系列的决策似乎还保留着初创业的思路,姜伟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决策会影响到公司的多少人,对公司今后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需要应对的人和事,处境改变后,应对方式就该跟着做出调整。
像我比较喜欢的那家甜品店,前期想着怎么通过营销活动获取更多的客人。之后在日渐成熟后,开始考虑核心竞争力,组建了自己的外送团队。
购买她家产品的顾客,大部分夸她家外送,送货及时,配送专业,配送人员会详细地交代产品使用和保存。现在成了她家独有的特色,难以超越。
4.瀛海威 死抱住所谓的技术创新而忽略市场需求,这是工业时代生产方式的通病
我遇到过一位同行,在烘焙店里工作了15年,擅长西点,技术方面远超于另一位刚开始的小伙伴。
但是他的收获,远没有这位刚开始的小伙伴大,开了大半年的店,也不见起色。
跟他聊了几次,发现他的经营方式还是停留在黄金商铺获客,产品的主次也不分明,促销就是降价……
然后我特意去留意了做的不错的甜品店,节日,新品上市……也会折扣促销,但是都很克制的,最低的折扣8折,数量都会有限制,这给顾客的感受是不同的,会让顾客觉得抢到这样大的折扣优惠超赚,会更认同产品的价值。
现在销售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不去了解市场了解顾客,了解对手……去做出相应的调整,想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太难了。
5.张树新被迫辞职
刚开始看到有公司投资瀛海威时,还觉得很庆幸,瀛海威不会成为一言堂,也不会经营时资金出现问题。
看到有利的一面,也应该看到弊端,书中是张树新经营不善,让投资集团没能赚到钱,而被迫辞职,但如果是张树新有能力扭转局面,但经营方向跟投资集团的大相径庭时怎么办?张树新追求情怀,投资集团追求利益。
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掌舵者,权力应该怎么分配平衡?这个在前期应该划分清楚吧
6.三株的营销方式
前期借用义诊,追踪顾客收集反馈……这些拿到现在也是使用的,比如某些产品先送给网络红人使用,借他们帮忙传播,定时跟踪收集顾客反馈,靠反馈增加可信度。
前几天拆解了一篇让我看完了就想买的文案,文案中就涉及到顾客反馈正言,现在的产品卖家自己说好,有自吹自擂之嫌,但使用者反馈,是站在顾客角度的感受,更可信。
我看到做的不错的甜品店,除了每年做顾客反馈调查,还会在顾客购买后的第二天,打电话调查顾客满意度,及时替顾客解决不满意的地方。
就算时代会变,但营销的底层逻辑仍旧是相通的,它只是换一种方法,形式出现。
7.你不该挣的钱别去挣,天底下黄金铺地,不可能通吃,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但能克制欲望的人却不多。
在坚持做甜品这件事上,周围有人建议我做其他的,其他的更赚钱,也有人给我介绍他们的项目,希望我加入……
今年我的文案老师都帮我分析了现状,建议我改行做线上,因为甜品不是主流消费品,对大家来说,不是生活必须品。她希望我改行写文案,毕竟通过线上写文案获得的收入比线下更多。
但我都拒绝了,当时其实挺茫然的,因为现在做的,有积累的事,它并不赚钱,仅能勉强糊口。
偶尔看到跟我一起学文案的师姐师妹们,收入都不错时,也会想要是自己也坚持写文案,会不会收入也跟他们相同?
这个时候我会告诉自己,这不是你想要的,她们能赚钱,是她们在这方面有长期积累,我没有,所以就算改行,我也不一定赚钱。
每一次抵抗诱惑,都会伴着意志力的提升,希望这一点一滴地积累,能伴着我在想做的事上走更远。
8.尊重对手
19年10月份,附近新开了一家传统饼店,位置不错,生意也不错。没开之前大家都很担心我,怕饼店一开我就没得做了,我其实也挺担心的。
等开了之后发现的确是有影响的,毕竟与她相比,产品价格没什么优势,种类上也没有优势……但也不全是不好的影响,通过饼店我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各类顾客的偏好,可以知道什么样的产品,顾客接受度更高,什么样的活动更能吸引附近的顾客
放下敌意,对手是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也是老师,拿她的实践经验给予后来者一些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