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经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变世界》作者:亚当·格兰特
内容简介:
如果当初为数不多的那几个人没有听从内心的反叛直觉,美国或许根本不存在,个人电脑可能还未普及,我们大概还坚信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
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只有一些人会产生重大影响,大多数人终将平庸。然而,那些打破常规、改变世界的人其实和你我并没有太大不同。林肯并非生来更具创新精神,也并非更有勇气应对争议。正如思想家杜波依斯所评论:“他是你们中的一员,但他成为了亚伯拉罕·林肯。”
由此可见,离经叛道不是一种天生的特质,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影响世界也并非少数人才能达成的成就,关键在于当我们勇于创新时,我们是否兼具谋略。
如何才能减少预测失误,把赌注押在真正有潜力的想法上?说给谁听、如何说,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而非惩罚?什么时候是行动的最好时机?如何在敌方阵营中培养盟友?以及,该怎样管控自身的疑虑和恐惧,又该怎样打破周围人的冷漠?
一群有趣、有胆、有谋的创新者,在作者的旁征博引中纷纷登场。希望他们的故事和作者与众不同的观点,能激励更多人在离经叛道的路上,妄想不灭,有勇有谋。
作者简介:
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
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连续四年被评为“沃顿最受欢迎的教师”,位居“全球25位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之列,并入围《商业周刊》评选出的“40位40岁以下最优秀的商学院教授”。
他是谷歌最推崇的组织心理学家,长期担任谷歌公司、强生集团、高盛集团、皮克斯动画,以及联合国和美国海陆空三军的资深顾问及演讲嘉宾,并作为“青年全球领袖”受邀出席世界经济论坛。
他还是《异类》作者马尔科姆“最欣赏的社科作家”。作为《纽约时报》专栏撰稿人,他三度成为最受读者关注的作者,并登上《纽约时报》的封面。处女作《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Give and Take)为《纽约时报》超级畅销书,同时被亚马逊书店、苹果公司、《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推荐为“年度最佳图书”,被《财富》杂志以及《华盛顿邮报》评为“必读商业经典”。本书是他的第二部作品。
精彩书评:
壹:
1
“即便异见是错误的,它们也是有用的。”这是亚当·格兰特在《离经叛道》中的一句话。
我很喜欢这种有观点、有态度、又有道理的句子,可幸运的是,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
作为年读200本书的实践者,我读书的速度很快,但是每读完一本书,我都会把我认为最有价值的部分记录下来,有时候一本书写一条,有时候三条,多的时候十来条。
但是这本书读完的时候,我记录了二十五条。这蛮能说明这本书的价值,至少对我是这样。
2
这本书刚刚到我桌子上的时候,大概翻了下,发现这本书和格拉德维尔的《异类》有点像。
《异类》中表达的那些“异类”是那些获得特殊机遇之人。那些人的成功,也许靠的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被历史的浪潮推上了云端。
《离经叛道》写的也是不一样的人,确切地说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变世界”。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呢?
也许就是那些抛弃默认浏览器,去寻找更适合自己浏览器的人。
3
亚当·格兰特在书中提到:“几乎三分之二的客户服务人员使用的是默认浏览器,从来没有质疑过是否存在一个更好的浏览器可以使用。”
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像被忽然重击了一下。是呀,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去遵循的,也许并不是最优选择,只是我们习惯了。
心理学家罗伯特·扎乔克的“纯粹接触效应”表明:我们对什么东西接触得越多,我们就会越喜欢。
不仅如此,人们有时候也会有“确认偏误”,即当你有一个偏好,你会寻找支持这一偏好的信息,并忽视反对这一偏好的信息。
那坚持这样的习惯是不是有好处呢?并不是。
政治心理学家约翰·约斯特曾经说过:“在某种状态下受害最深的人,却恰恰是最不愿去质疑、挑战、拒绝或改变这种现状的人。”
4
在现状之下,我们如果保持沉默、遵循规则,已经显示出了弊端,那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在自己有了新的想法时,就应该急于去让别人接受呢?
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是可以的,但是让别人也接受恐怕就没有那么简单。
世界上有两种事最难:一种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另一种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
那当表达完,别人并不接受的时候,这种不如人意的处境,都有哪些应对方式呢?
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尔曼曾经总结过应对不如人意的处境的方式:退出、发出声音、保持忠诚、忽视。
所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面对每一件不如意之事的时候,似乎都有不同的应对方式,但看了赫尔曼的总结,竟然发现刚好囊括且不重复。这就是麦肯锡的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最好体现吧。
5
退出、保持忠诚、忽视,都是应对方式的一种,但大家最喜欢的恐怕还是发出声音,说服别人。
那你的意见,如何能让别人倾听呢?
唐娜·杜宾斯基的一句话,我很喜欢。他说:“我的意见之所以被倾听,是因为我做出的成果,人们把我视作可以让想法变为现实的人。”
我很信服这样的话,你所表达的东西之所以被人注意,是因为你曾经做出的成绩。因为那些成绩,你以后的评判都会有不一样的说服力。
不仅是对别人,对你自己也一样,你自己的直觉是否可信,依然可以以此来评估。
丹尼尔·卡尔曼是这样说的,“只有当人们在一个可预见的环境中积累了一定评判经验以后,他们才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
6
那现在来说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主题:“即便异见是错误的,依然有用。”
我喜欢这句话,一来是因为当你可以表达“异见”的时候,说明,你已经在以前的经历中积累了经验,二来是即便“异见”是错误的,你也依然可以为项目更好的进行作出贡献。
那“异见”从何而来呢?从以前的经历中积累的经验而来。
那经历从何而来呢?从采取行动开始。
所以一旦自己有了想法,就开始行动吧,不要犹豫。
正如亚当·格兰特说的这句话:“从长远来看,令我们感到遗憾的不是采取行动做某事犯的错误,而是不采取行动做某事的错误。”
贰:
一般而言创新成功的概率不到万分之一,创新者能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将成功概率提高100倍,但那也才是1%的机会成功。
显然大多数人不会做99%失败的事情,也就更不会想办法将原有成功概率提高100倍。
因此也印证了那就:有伟大想法的人总是遭到平庸之辈反对!
产生并识别原创思想
1、质疑默认的状态,避免产生惯性思维,清空存量,不断迭代思维。
2、穷举出当下所有解决方案,评估风险概率,进行有效决策。
3、离开舒适区,不断尝试挑战新的领域。
4、给予适当压力,紧迫感有助于思维创新。
5、听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讨论,自己独立作出决策。
表达支持创新方法
1、创新都是极小概率事件,你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提高概率,规避风险。
2、反驳一个人的提议时,一定要给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否则他的提议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3、欲影响他人,向不同人表述你的观点和价值观时,重复是最好的手段。
管理情绪
1、坚定信念,不是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
2、反果为因,利用行动反向影响情绪,作一些积极、兴奋的动作会诱发产生对应的情绪。
3、不要逃避,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有行动。
叁:
这是一本关于创新的实用好书,案例丰富,从人的认知偏差角度分析创新如何产生,“创新”一词,虽然大家耳熟能详,但这本书却给我们一种未有过的透彻角度,帮助我们理解“创新”的意义,远不只是“创新”,更是让我们知道如何才能做好一些事。
史蒂夫·乔布斯为什么会投资错误?人做好一件事受多少认识局限的影响,如何降低风险,信任和熟悉会让我们更容易实现目的,社会关系中要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实现创新。
如果以为本书是介绍怎么创新的办法那就误会了这本书的价值,它更多的是教会我们认识偏差,降低风险,缓慢前进,获得支持,这是做好事,做好人的方法。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2802031363 免费获取
公众号搜索:pengdiar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