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读后感

《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读后感

作者: 茶小园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17:22 被阅读0次

    戊戌狗年横跨在公元2018的二月,《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大多是在回家的火车上,拜年奔走的公交上,在忙里偷闲见缝插针的“交际二月”读完的。和忙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本书带来的是片刻的宁静,也是油腻后的清甜。前天毫不犹豫的又在亚马逊上买了这本书的纸质版,以及它的姊妹篇《在唐诗里孤独漫步》。

    初识夏昆(作者)老师,是在“为中国而教”14年的教师岗前培训上。一把吉他,一脸大胡子,一言语文电影诗词分享,一身情怀。15年此书出版,18年初次拜读。作者将一位位影响诗词发展的大词人跃然笔上,更注重词人与历史环境结合,与重大变故和趣闻结合,经典的词作应运而生。读起来更是酣畅淋漓。更为难得的是夏昆老师在解读词作的同时,加入了其他大家品词的评价,以及与词人同样历史命运的人物对比,不禁感佩夏老师功底深厚,信手拈来。


    这本书以时代为背景,串起一位位伟大的词人,读罢常思究竟是时代成就词人,还是词人书写时代,但无论如何,这种在唐代出现的新的诗歌体裁——词,开始承担替诗人抒发胸中情怀的任务。没想到唐玄宗所作的《好时光》就惊到我了。                   

    好时光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帝王毫无架子,劝诫年轻人别仗着自己好看,挑花眼,最好嫁个爱你珍惜你的有情郎君,  共度人生,莫负好时光。


    很喜欢这本书,最主要的应该还是喜欢历史,每一位词人裹挟着历史命运,通过词而有血有肉,人物丰满,对词有了更有温度的理解和认识,对历史又多了份感同身受。原来在唐代,词被称为“曲子”,和现在的歌词一样,由此也理解了唐诗总显雄浑磅礴,词的境界相对格调婉转,多呢喃的是个人的犹豫愁思。例如以“温庭筠所代表的花间词,看似格调不高,但它的出现,接过了文化传承的火把。”夏坤老师说“唐诗重在'言志',而词重在‘言情’,这种变化正标志着以关注个体的生命与情感体验为主的文学本质的复归。”“温庭筠用词将诗歌从神坛上牵了下来,远离了崇高的庙堂,远离了高雅的樽俎,远离了枯燥的说教,将词引到了花丛边,借着如水的月色,诗人以笔为锄,在花丛中开出了一条幽深的路。这条路指向中国诗歌的另一个高峰,指向美的另一个维度,幽深,却又宏大。”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在讲述韦庄的章节“从‘秦妇吟秀才’到文人宰相——韦庄”这一章节中,更感朝代更迭,战乱四起的时代,对个人命运的影响。韦庄的《秦妇吟》两次遭到查禁,更为传奇的是“1908年,法国教授伯希和在敦煌山洞中劫掠了一批珍贵文物,其中竟然就有韦庄失传已久的这首《秦妇吟》。著名学者罗振玉先生知道之后,前往观看,并写了一篇《莫高石室秘录》,令国人第一次知道,《秦妇吟》竟然有抄本传世。至此,消失了一千多年的现存唐代篇幅最长的诗歌,终于浮出了水面。”读到此处,更像知晓了《秦妇吟》的前世今生,叹、叹、叹。韦庄在做“大梁”宰相时,自己的爱姬被王建(大梁王建称帝)看上,韦庄碍于君威,无可奈何作《荷叶杯》  。   

    荷叶杯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晚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据说这首词传入宫中,韦庄爱姬看到,十分伤感绝食而死。韦庄知道后更加悲痛,写了首《女冠子•昨夜夜半》                     

    女冠子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在担任王建的宰相三年之后,七十四岁的韦庄离开了人世。


    书的第三章“五代词——且把江山都换了浅斟低唱”,这一章先宏观梳理了自公元907年至960年这53年来的动荡和暗无天日。也是通过此,对“梁、唐、晋、汉、周”这五个朝代的更迭相替更为熟悉,似乎因环境的萧肃,文人在乱世中保住性命已实属不易,更不要说惋叹江河日下。“谈国家、谈苍生显得太奢侈,也太危险,因此文人们开始把目光由社稷转移到了闺房,由塞外转移到了庭院,由建功立业转移到了儿女私情。唐诗的高歌,就转变为了花间的浅酙低唱。且把江山 都换了浅斟低唱“。这一章重点介绍的词人就是李煜。在作者看来,最悲哀的是并无邪恶力量,人要抗争的是命运之神。而李煜就是典型的代表,他本就不该是帝王,在历史的进程中,他的国家注定要灭亡。但命运的残忍,亡国之君恰给了他无与伦比的才华。夏老师写到“李煜死了,被毒死在一千年前他四十二岁的生日宴会上。对于天才来说,四十二年似乎都太长,因为就在他被囚禁的四年时间里,他就改变了中国最重要的诗歌——宋词的发展方向。他的死,其实是用生命对神祇的最后一次献祭,这祭典使他的生命超越了肉身而得以不朽。”李煜前期的词作还有花间词派的风格,亡国后的词作都是一首首“以血以继之”的绝唱。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宋朝建立。在作者看来宋朝是文人的时代。让我很诧异的是根据王夫之的《宋论》,宋太祖密刻石碑,黄布覆之,新皇继位要默读誓词。而誓词写的是“第一:保全柴氏子孙;第二:不杀士大夫;第三:不加农田之赋”。第二条在中国历史上太罕见了,也因为此,宋代变法对立激烈,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即使失势,也没有被杀。言论自由,善待文人这样的环境也间接的滋养了宋词的辉煌。其实我一直也很好奇,为什么密刻的碑文如此呢?王夫之在《宋论·卷一》给出这样的答案:“权不重,故不敢以兵威劫远人;望不隆,故不敢以诛夷待勋旧;学不夙,故不敢以智慧轻儒素;恩不洽,故不敢以苛法督吏民。惧以生慎,慎以生俭,俭以生慈,慈以生和,和以生文。”


    给自己印象深刻的文豪还有范仲淹、欧阳修、三苏、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精彩传世的佳话。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历史,将这些人物串联起来,饱满鲜活。例如看到了范仲淹的刚正不阿——“三光大臣”,而他更是以一首《渔家傲秋思》展示自己的悲愤。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结合范仲淹所在的历史洪潮,现如今才能稍微读懂一点《渔家傲》夏老师写道“真正伟大的作品,需要有伟大心灵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心灵,不是醉生梦死、蝇营狗苟之辈能拥有的。当文人们还沉醉在花间的旖旎、婉约的柔情之中的时候,范仲淹用一首词撕裂了漫天的花雨,露出了青黑色的天幕,宋词的那一个辉煌的时代,即将到来。”范仲淹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书写着自己的风骨,而他的词作和经历,也在改变宋词的方向。作者说“他用自己的人生为宋词之旅插上了一个显明的路标,这个路标指向以前从未有人指过的方向。于是,词人们开始寻回在晚唐五代时期丢失的风骨,寻回大夫的精神。宋词开始逐渐走出男欢女爱的苑囿,用唐诗的精神去关注天下苍生,用杜甫白居易的眼光去凝视时代的悲凉。”其实在我看来,当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宋朝这所大厦已经开始出现自身的问题,只是范仲淹在繁华的大宋,最先嗅到了危机。


    印象深刻的还有欧阳修的爱才,唐宋八大家,宋朝六位中除了王安石,其余五人都是欧阳修的团队及他自己。他作为朝廷考官,发掘了三苏,提拔自己的学生曾巩。可谓真的是一位“善于发掘人才,奖进后学的文坛导师”。欧阳修对苏轼的赏识毫不隐讳,他曾对人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欧阳修甚至对儿子说:“三十年后,将无人提起老夫,只会读苏轼的文章。”欧阳修的眼光令人钦佩,而他爱才的赤诚和胸怀之坦荡更是令人景仰。而且欧阳修和范仲淹也处在同一时期,他曾为范仲淹打抱不平,“范仲淹为人刚正,通古博今,在位的大臣无人能与他相比。他无罪被驱逐,而你作为谏官不能分辨忠奸,还有脸见士大夫,出入于朝廷,你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二字!”(《宋史·高若讷传》)这些历史故事让我再读他们的作品时,更能体会词作的妙处和贴切。写到此,真的好喜欢欧阳修啊!

    苏轼的章节是自己在这本书中画线摘抄最多的部分。

    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等这些词人有些相似,伴随着宋朝的衰败,以及个人仕途的不顺,对国家苍生命运都使宋词点滴数语,点滴悲壮,点滴心疼。


    宋词的历史上逃不开的女词人李清照。小时候读过她的人物传记,那个时候更多的是佩服她的才情。而这本书在关于李清照为数不多的篇幅中,我更感叹她命运的悲苦。“家国丧尽,丈夫弃世,再嫁被骗,命运之神如此残酷地将所有的悲凉加在李清照的身上。”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陆游是南宋另一位著名爱国的词人,可我却对沈园念念不忘。陆游与唐琬结为夫妇,两年后唐琬被陆游的母亲驱逐休掉。十一年后陆游在绍兴的沈园与唐琬不期而遇,物是人非,往事一言难尽。陆游作《钗头凤》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看到此词心碎欲绝,也作了一首《钗头凤》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恨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此后唐琬抑郁成疾,不久去世。陆游八十一岁这天,又梦见沈园,写到“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又来到沈园,写下《春游》                                         

    春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沈园,真是叹、叹、叹。爱情究竟是何物?再看当下,少了太多痴情。心心相印太难。


    南宋的气数在重文轻武之初,就似乎被注定。作者说南宋不配拥有北方失去的大片国土,但中华民族不能没有精忠报国,矢志不渝的精神。岳飞这位文武双全的元帅用《满江红•写怀》激励着无数的爱国志士。他自己也相信“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方能太平”,他身先士卒,严于律己。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整本书还写了一些我并不熟悉的词作家,都给了自己更多的思考,整本书通读下来,其实又不像是在品词,而是在读故事,读历史。夏昆老师的笔尖没有晦涩,行云优美。叹词,更叹人生。文中对命运的感叹有好多处,命运之手似乎有冥冥力量,磨砺心志,又让人砥砺前行。心中竟然生出想要读二十四史的念头,夏昆老师用了十余年,我也想试试。繁华落尽。但应该还有另一树树的繁花盛开。这树是你,也会是我。践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lb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