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6周五多云0-6℃

今天完成了2024阅读计划的第三本书的读书笔记。
其中,关于好书需要多次阅读(重读)的建议,觉得特别好。也由此想到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普鲁斯特在《论阅读》中写道:“今天我之所以将以前读过的书又翻出来阅读,是因为它们是我珍视已逝岁月的唯一见证,是因为我怀念书桌上浮现的,那早已不存在的居所和荷塘倒影。”
虽然,我们拥有相对稳定的自我身份认同,但现实中的我们却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重逢一本书的过程,就是与变化的自己相遇的过程,与不同时期的自己重逢的过程。
对于以上这段话的描述,深深地认同。记不清是在哪里看到的,意思是在人的潜意识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过去的自己重逢。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很多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比如是很小的时候,因为一次不小,把妈妈珍爱的花瓶打碎了,虽然妈妈并没有责骂你,但妈妈那种心痛的神情,让你感到深深地愧疚与自责。而日后的成长中,每次遇到类似事情时,那种愧疚感就会莫名的涌上心头,而你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跟小时候的那件事有关。
虽然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了,但我们成长中经历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在我们它给我们身和心上留的印记,却时不时会触碰到我们的情绪燃点(或者说心理创伤)。它们更多的是存放在我们潜意识的马里亚纳海沟中,这些燃点可以是场景、气味、声音、面容,甚至仅仅是某个小物件。
而我们固着在这个点上的记忆,会带来情绪、认知、行为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果我们没有能很好的调整它与当下的身份角色相一致的话,那就会带来内心的冲突矛盾,也就是所谓的心理问题,更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昨晚用广东腊肠焖了一锅腊肠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