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那本火热的《必然》,我读到了。。。

那本火热的《必然》,我读到了。。。

作者: Beurself_ | 来源:发表于2016-02-17 11:09 被阅读123次

    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一篇关于 凯文·凯利(K.K)《必然》的读书笔记,详细内容请到书中翻阅,谢谢!

    数字科技浪潮还会引发哪些“必然”

    凯文·凯利(下文均以 K.K 简称)为人熟知是因为他十多年前(1995年)出版发行的那本《失控》,而中译本却在2010年才发行,滞后性可想而知。而我得知 K.K 本尊则是通过 一期 罗辑思维 特别节目。

    说实话,《失控》我并没有读过,也没有准备去读,毕竟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书了。在一阵 K.K 热风的吹动下,自己通过网络大致了解了关于那本书、关于作者的各种“神话故事”。《必然》的购买动机也是源自这种从众心理。

    数字科技正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着,以至于我们很难意识到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产生怎样的影响。

    “今天一项科技问世之后,我们需要大约十年的时间才能对其意义和用途建立起社会共识。”

    随着新科技带来的会是“公众迟钝”现象。

    “这些转变并不全都受欢迎。由于旧的商业模式失灵,既有的行业将被推翻。行业中的所有职业将会消失,一同消失的还会有一些人的生计。新的职业将会诞生,而这些职业会滋生不公和不满。”

    在几年前,我们 转账 时还需去银行排队;而如今只要你有 智能手机 ,银行卡开通了 网上银行 功能,借助 银行app 或是 支付宝 ,不出门在家里就可以完成 转账 。

    “任何禁止的做法最多只能暂时有效,从长远来讲则违背了生产力的发展。”

    租车平台 Uber(优步) 在世界各地的发展都不太平,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各国阻挠其发展的群体都一样——出租车行业。而 Uber(优步) 所倡导的“共享经济”概念并没有什么问题,也是主流价值观所提倡的“绿色出行”,但撬动传统出租车行业利益链的做法,不得不让政府出手干预,不过法律滞后于科技的现象已成事实。

    这本书里究竟在讲些什么东西?

    在 K.K 眼中,新兴技术会潜移默化且持续坚定地改变我们的文化,他用十二个动词概括:形成(Becoming)、知化(Cognifying)、流动(Flowing)、屏读(Screening)、使用(Accessing)、共享(Sharing)、过滤(Filtering)、重混(Remixing)、互动(Interacting)、追踪(Tracking)、提问(Questioning) 以及 开始(Beginning)

    形成(Becoming)

    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们创造了一款了不起的产品——可以建造真正伟大事物的坚固平台“互联网(Internet)”。但未来不可能停步不前,最酷的东西我们尚未发明出来。

    “无论你使用一样工具的时间有多长,无尽的升级都会把你变成一个菜鸟——也就是说,你会变成笨手笨脚的新用户。在这个‘形成’的是时代里,所有人都会成为菜鸟。更糟糕的是,我们永远都会是菜鸟,并永远因此保持虚心。”

    • 2014年WWDC(苹果全球软件开发者年会)公布全新编程语言—— Swift 。

    这一天对于所有的苹果开发者来说心情是复杂的,用了这么多年的 Objective-C ,又要开始 “从零入门 Swift ”的填坑之路了。

    如果上面的例子太极客的话,这个例子就很接地气了:

    • iOS 8 公布之初骂声一片,“扁平化太丑了!”“苹果设计师审美有问题啊!”“这还是苹果手机吗?!?”

    现在已经是 iOS 9 时代了,给你一部 iOS 7 设备的话,你可能还是会说上面的话。想要摆脱“菜鸟心态”的话,就虚心接受吧!(一个苹果手机都没有的人大言不惭聊苹果。)

    知化(Cognifying)

    我们未来所面临的竞赛,不是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竞赛,而是一场机器人参与的竞赛。如果和机器人比赛,我们必输无疑。未来,我们的薪水高低将取决于我们能否和机器人默契配合。

    我们想要的不是智能,而是人工智慧。与一般的智能不同,智慧是专注的、能衡量的、专门化的。它还能够用完全不同于人类认知的方式思考。

    • 最权威的科学期刊《自然》杂志刊发了Google的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Go”(AlphaGo)的最新进展:它让计算机在没有任何让子的情况下,以5:0完胜围棋欧洲冠军樊麾。

    不知当时这位代表人类去参赛的围棋高手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也许会有不服,但事实就摆在眼前。

    • Office软件还未普及时,做统计表格真的是一件耗费时间的巨大工程,而当 Excel/Numbers 普及以后,这样的繁重劳动就减轻许多。

    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已经在潜移默化的改善着我们的生活。近两天火热的“大数据”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懒:亚马逊买书看中一本会有“购买过此书的朋友还会买”,网易云音乐的“私人电台”会推荐一些与你喜欢的歌曲同类型的音乐……

    流动(Flowing)

    云端存储的出现,改变了数据存储的方式,现如今数据不再单单指文字、数字,音乐、书籍、电影等也以“数据流”等形式存在,需要随时取用。

    如果提前购买一本电子书,它存放的位置和我没有买它时存放的位置是一模一样的(都在云端),区别只是付款和没有付款而已。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它保持未付款状态呢?所以,现在,不是半分钟内非要读到不可,我是不会买下一本书的。这种即时购买模式正是实时数据流的自然结果。

    正如 K.K 所说的那样,“屯书”已经没有必要,所有的数据静静的“躺在”数据流中,随时你都可以购买取用,为何还要占用本来就拥挤的本地存储空间呢?

    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一秒钟都会有大量的信息在互联网长河中流动

    屏读(Screening)

    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接触或大或小的屏幕,对于千禧年出生的“互联网原住民”来说,一出生就能看到这些,而 K.K 却说,这还远远不够,未来我们周围会充满着屏幕,我们即将进入“屏读时代”。

    我们在全方位、全尺寸地进行屏读:大到IMAX屏幕,小到苹果的 Apple Watch 。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将永远不会远离各种屏幕。屏幕将会成为寻找答案、寻找朋友、寻找新闻、寻找意义、寻找我们自己是谁以及能够成为谁的首选目标。

    我们现在就可以在手机app里实现寻找新朋友、寻找新闻、寻找你感兴趣的一切事物。

    几天前夜里无聊下载了 Periscope ,这是一款手机直播应用。由于时差原因,使用者大多来自遥远的西方国度。我进入了一间直播间,直播的是一位香港学生,吸引我留下来是她流利的英文表达,在直播间观察期间,她通过直播与 Twitter 认识了远在加勒比海沿岸的牙买加妹子,借助 Snapchat 聊天解闷。这样的交友方式在五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使用(Accessing)

    你无需拥有就可以使用,这也是未来必然出现而现在正在形成的趋势。

    来自 Techcrunch 的一名记者最近注意到一些现象:“ Uber(优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却不拥有任何出租车辆。脸谱网(Facebook)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媒体平台,却不创造任何内容。阿里巴巴作为最有价值的零售公司,却没有任何库存。另外, Airbnb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短租住宿供应商,却并不拥有任何房产。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正在发生。”

    优步(Uber)这样按需分配的业务公司将会越来越多,你有用车需求打开应用软件点击“立即用车”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手机好了,司机自动联系您询问目的地,到目的地后道谢开门走人,支付环节不用费心系统帮您核算好,出现问题邮件询问方便快捷。你有用房需求,打开 Airbnb 应用,搜索您心仪的房子联系房主,一切协调好整理行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难事!如果碰上个热情好客的房主,甚至连导游的钱就省下来!

    共享(Sharing)

    几十年来我们都在共享我们的产出——由我们的照片、视频短片和精挑细选的推文构成的信息流。大体而言,我们在共享的还都是我们的成就。直到最近10年我们才意识到,当我们将我们的失败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共享时,我们会学得更快,工作会做得更好。

    在不久的将来,我的生活将会是这样一个场景:作为一名工程师,我同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工程师一起在一个合作社里工作。我们的合作社由1200名工程师——而非投资人或股东——集体所有和管理。我用我的工程师技能来赚钱。最近,我设计了一种新方法,可以改进用于电动车再生制动器的飞轮的效率。如果我的设计最终得以应用,我将会得到报酬。实际上,无论我的设计在哪里被应用,即使是被复制后用于一辆完全不同的车或是其他目的,报酬仍会自动地流回到我这里。车子卖得越好,我的小额报酬就会积攒得越多。如果我的设计能够被病毒式传播,我将会非常高兴。它被共享得越多就越好。摄影作品的模式也是如此。当我将一个照片贴在网上,我的个人信息就会被加密到图片里,这样网络就可以追踪这张照片。任何转帖这张照片的人都会从其账户里给我支付一笔极小额的报酬。无论照片被复制多少次,我该得的那份总会回到我这里。相比上个世纪,现在制作一个教学影片已经变得相当简单了,因为你可以利用其他优秀的创作者已有的素材(图像、场景甚至布局)来“装配”自己的作品。而这些素菜的小额报酬都会自动流回到创作者那里。我们以众包的方式生产电动车;但与十几年前不同,每一个为这辆车做出贡献的工程师,无论贡献大小,都会按照比例获得报酬。

    上述 K.K 所描述的现象已经在我们身边发生。微博、微信公众号、简书文章的“打赏”功能也与此类似。
    共享会让事物发展的更好,这已成不争的事实。开源软件、维基百科、博客这些都以免费共享的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所产生的。这也预示着共享已经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过滤(Filtering)

    我们已经身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一秒钟都会出现我们难以预想到的信息比特产生,面对臃肿的信息流让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恐惧,唯有搭建一套适用于自己的过滤系统才能有所缓解。

    我们的注意力是唯一有价值的资源,是我们每个人无需训练就能产出的资源。它的供应是短缺的,每个人都想多要一些。你可以完全停止睡眠,但你每天仍然只是有24小时的潜在注意力,而且绝对不存在任何东西——无论是金钱还是技术——能增加它的总量。潜在注意力的最大值是意境固定了的。它的产出是既定有限的,然而除此以外的其他东西都在变得越来越丰富。既然它是最后的稀缺资源,那么注意力流向哪里,金钱就跟到哪里。

    “碎片化接收信息”是我们这是时代必须要掌握到一项技能,时间被各种信息干扰打碎,很难有大块时间来处理信息,我们需要借助各种工具来进行“过滤”,以保证我们所稀缺的注意力能够吸收到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重混(Remixing)

    重混(Remix)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在音乐领域,两个风格迥异的歌手会跨界合作创作一曲不一样的音乐风格。例如:周杰伦与费玉清合作的那首《千里之外》;2014年格莱美上,朗朗与Metallica(金属乐队)跨界合作一曲《One》

    在 SketchUp 这个软件生成的 3D 模型数据库里,你可以找到世界上大多数重要建筑物对应的细节极其详尽的三维虚拟模型。想要纽约的一条街道吗?这里有一个可以用于拍电影的虚拟场景。需要虚拟的金门大桥吗?这里有超级详细的模型,细到可以看见每一个铆钉。借助强大的搜索工具和参数说明工具,世界上任何一座桥梁的高清影像都可以传输到这个通用视觉材料词典,便于反复使用。有了这些现成的“词组”,我们可以利用随手可得的片段或虚拟场景来组合或拼凑一部电影。媒介理论家列夫·曼诺维奇(Len Manovich)将这称为“数据库电影”。这些基础成分图像的数据库为动态影像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语法法系。

    重混可以算得上是一种魔法术,通过它可以变出各种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借助这项魔法我们可以再创造出更多优秀有价值的事物。
    日本的同人文化就是借助重混所出现的,大热的动漫会引来无数有能力的粉丝一起创造属于粉丝们自己的动漫作品出现。

    互动(Interacting)

    乔布斯带着 iPhone 让我们对于人机交互有了新的认识,而现如今的虚拟现实设备又将我们来到人机交互的新纪元!

    我的家里有一套业余的虚拟现实套装,它包含一个直立盔甲,以防我摆动身体时摔倒。当我在虚拟现实里追杀龙时,就能进行全身的有氧运动了。事实上,很多人家中地下室里的健身器材都被虚拟现实盔甲取代了。但一个月也会有一两次,我会与朋友来到当地的 realie 剧院,获得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考虑到卫生,我穿上了自己的丝质内衣,然后钻进一套包裹四肢的可充气外骨骼设备里。这时,产生了令人惊奇的触感反馈效果。当我用虚拟的手抓住一个虚拟的物体时,我能感受到它的能量,也就是施加在我手掌上的压力。这是因为充气设备正在以相应的压力值挤压我的手掌。如果在虚拟世界里我的胫骨撞到了石头,我腿上的护套也会适当地“撞”击我的胫骨,制造出一种完全真实可信的感觉。一个躺到的座位会支持我的躯干,使我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跳跃、翻滚、以及撞击。另外,以超高分辨率准确显示影像的头盔,双耳道的声音,甚至还有即可的气味,这些感觉共同营造了令人信服的现场感。在进入体验的两分钟时间后,我基本已经忘记了我真正的身体在哪里,我就在那个虚拟现实世界里。一个 realie 剧院中最棒的就是,有 250 个人在以同等的真实度与我共享这个世界,而且没有任何延迟。与他们一起,我可以在一个幻想世界里做些实际的事情。

    上面这段描述你应该会觉得不可思议吧!这项技术其实已经能够实现,有一款叫做 Virtuix Omini 的虚拟现实设备,有玩家用它玩 GTA5 ,Battlefield 4 ,Fallout 4 ,使命召唤 ,CS等游戏的视频,CES2016展出过,现在已经接受预定了,全平台支持,499美元。日本动漫 《刀剑神域》 里所呈现的游戏场景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会实现!

    追踪(Tracking)

    可穿戴设备(例如Apple Watch)监测我们身体健康状况已经为我们所熟悉,这样的设备未来可能会更多地帮助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们作为网络中的人,会进行自我追踪,并且大多数都会追踪自己的生活。但是网络上除了人,还有更多的事物,数以亿计的事物也会追踪自己。几十年后,任何被生产出来的东西都将包含一块能联网的芯片。广泛联网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我们可以精确地追踪一样东西是如何被使用的。例如,从2006年开始,每辆出厂轿车都在仪表盘下装油一块 OMB 芯片,用来记录车的使用情况。它会追踪汽车的行驶里程、车速、急刹次数、过弯速度以及油耗。最初设计这些数据是用来协助车辆的维修。如果你愿意提供 OMB 驾驶记录,一些保险商,如 Progressive 公司会降低你的汽车保险费用。驾驶方式越安全的人支付的费用越低。汽车的 GPS 定位也能被准确追踪,因此驾驶员在哪些道路上行驶以及行驶的频率可以成为征税的依据。我们可以把这种道路使用费看作虚拟收费站或是自动征税。

    这种芯片和技术的普及会提升车辆维修效率,降低车辆因维修失误所导致的事故发生率。
    摄像头无处不在的今天,追踪一名小偷比之前容易了许多,但还远远没有达到方便的地步,美剧《疑犯追踪》中所呈现的追踪技术才是我们所向往拥有的,而在未来为相信这一定可以实现。

    提问(Questioning)

    提问能够引发一次又一次有价值的内容产生,一个问题越容易回答,答案越有价值,生成的问题则越多。

    然而科学包含一个悖论。每个答案都会孕育至少两个新问题。因此,使用的工具越多,答案就越多,相应的问题也会更多。科学作为一种手段,主要增长了我们的无知而不是我们的知识。

    一个好的问题往往比回答更有力量!

    • 它值得拥有 100 万种好答案;
    • 它不能被立即回答;
    • 它挑战现存的答案;
    • 它与能否得到正确答案无关;
    • 它出现时,你一听见救特别想回答,但在问题提出之前不知道自己对此很关心;
    • 它创造了新的思维领域;
    • 它重新构造自己的答案;
    • 它是科学、技术、艺术、政治、商业领域中创新的种子;
    • 它是探索、设想、猜测,是能带来差异的分歧;
    • 它处于已知和未知的边缘,既不愚蠢也不显而易见;
    • 它不能被预测;
    • 它是机器将要学会的最后一样东西;
    • 它将代表受教育的头脑;
    • 它能生成许多其他的好问题。

    开始(Beginning)

    千年之后,当历史学家回溯过往时,会认为第三个千禧年的开端是一个古老的绝妙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地球上的居民首次把自己与一种巨大的事物相连。未来,它的规模将会继续增加,但是如今,你我正生活在它刚刚苏醒的时代。未来的人会羡慕我们,希望自己也能亲眼见证它的诞生。这些年里,人类开始用微小的智能让没有生气的物体变得活跃,把它们编织进云端机器智能这张大网中,并将数十亿心智与一个超级心智相连。这个聚拢的过程将被当作这个星球上迄今为止发生的最重要、最复杂也是醉令人惊叹的事件。用玻璃、铜和电磁波组成神经,人类这个物种开始将所有的地区、过程、人口、人工制品、传感器、事实和概念编织成一张复杂到难以想象的巨网。在网络的胚胎期,我们的文明中产生啦一种协作界面,或者说是一种能超越任何先前发明的能够感觉和认知的设备。可以称之为有机体或机器的这项巨大发明容纳了所有其他的机器,因此,它实际上如此深入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以至成了与我们身份相关的必要内容。它为我们这样的旧物种提供了一种包括完美的搜索、完整回忆、全球高度的视野在内的新型思考方式,以及一种全新的心智。这是一个开始。

    K.K 所预测的也许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未来其实是无法预测的,但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告诉了我们可能出现的大方向。面对这个大方向如何做出选择是我们需要各自考虑的问题所在。

    最后的话:
    读完 K.K 这本大部头巨著以后,自己对于未来有了更新的认识,我们不断进步的科技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但不能否认的事实是人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变懒。
    未来人类社会生活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无人能知,但 K.K 为我们总结出的12条必然趋势,对我们还是起到一些启示作用的。总之,人类与机器协作共存的时代已经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本火热的《必然》,我读到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oe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