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学亮
文革期间,主人公陈阵与几名知青去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他亲眼目睹了蒙古女人和小孩与偷袭羊群的狼徒手搏斗,也曾误入狼群、并亲眼看见群狼怎样在头狼的指挥下,调兵遣将围猎几百只黄羊,还见识了狼利用冬季风雪和夏季蚊灾的掩护,发动的两次大规模的偷袭军马群的残酷而壮烈的战役;以及在农耕民族的干部不顾蒙古牧民的反对,开展的大规模的围猎狼群的战斗中,狼在死亡前的尊严和不屈深深地震撼了陈阵。陈阵和他的朋友亲还自掏了一窝小狼,并且养了其中的一只;他想通过一只小狼的成长,探索狼的习性和狼的哲学。陈阵也发现蒙古民族不仅将狼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崇拜的对象,而且,死后更将自己的尸体放到狼出没的地方,实施“天葬”,蒙古牧民相信狼会将他们的灵魂带上“腾格里”(蒙语:天)。狼是蒙古人敬畏的敌人,也是他们相伴一生甚至是来生的朋友;正是蒙古人带着狼的精神驰骋于十三四世纪的欧亚大陆。
然而,他们却无力阻挡来自于农耕文化和文革时期的错误政策对草原生态的破坏。人们(非牧民)先用现代武器杀狼,将仅存的狼驱赶到边境外,然后大片地开垦草原土地。几年以后,草原上鼠害横行,大片的草原沙化。在作品的最后,来自蒙古草原的沙尘暴已经遮天避日地肆虐北京,浮尘甚至飘过大海,在邻国的天空游荡……
至此,人类失去的不仅是狼和草原,更是天人和谐的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的早期图腾精神。这是何等悲怆的呼唤啊。
今天,我们不能不为《狼图腾》而动容,不能不去学习狼的团结勇敢和智慧。希望大家能够逐渐消除对狼的偏见,正确地认识并学习狼的精神,做事有头脑,不屈不挠,勇敢顽强,团结协作,让《狼图腾》的精神盛宴像烈火一样在我们的胸中燃烧,永不停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