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回忆央视李咏专题
李咏逝世让多少人”假装“珍惜生命

李咏逝世让多少人”假装“珍惜生命

作者: 格林先生说 | 来源:发表于2018-10-29 16:07 被阅读4次

    今天一大早, 我刚打开新闻,第一条赫然显示“李咏逝世”;

    震惊和意外 就像一块砖头,瞬时把我拍醒。

    划过我脑海的第一句就是:此李咏是不是彼李咏?

    随着这个新闻逐渐在朋友圈刷屏,我才慢慢确信。

    李咏是我最喜欢的主持人,也许没有之一,是他的《幸运52》和《非常6+1》陪伴了我那没有手机和电脑的学生时代,

    这则新闻一出来后,相信震惊我的同时也震惊了全社会。

    朋友圈又开始掀起刷屏风暴,悼念李咏的同时一般会写下这样的话:

    ”生命才重要,挣钱多少无所谓“

    ”活在当下,珍惜每个瞬间“

    ”好好爱你身边的人“

    ”balabala“

    这件事情不仅仅让我们扼腕 叹息,感慨英年早逝,怀念节目的美好时光,最重要的是给我们当头一棒-看来生命好脆弱,说没有就没有了,好好珍惜生命。

    然后垂足顿胸地告诉自己:我现在还活着已经很幸运了,不要虚度年华,晚上要强身健体。”

    然而没过多久,你会发现:

    胡吃海喝、暴饮暴食、熬夜通宵、不吃早点,对你爱的人乱发脾气、

    这些生活恶性又会如暴风般席卷而来,“生命在哪里”这首歌的声音早已悄悄地躲在记忆的一隅。

    李咏逝世的新闻就如同一颗尘埃坠入湖中,连一丝波澜都没有。

    不止李咏,以前各种事故和创业者逝世的报道一出来,我们的肾上腺素往往会急剧地分泌,在我们转发文章的那一刻达到顶峰,然后就没然后了。

    究竟为什么会这样?说好的生命健康才重要,说好的不虚度年华呢?

    1.适应性偏差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 适应性偏差,是指无论身处于哪个情境,只要我们在这个情境中生活一段时间,我们就能慢慢适应下来。

    比如你刚到一家新公司,这家公司崇尚狼性文化,刚开始你很不适应,但没过过久慢慢适应甚至推崇这种文化。

    你来到一家医院住院,一开始很害怕护士医生的各种扎针和抽血,但没过几天,你就很适应,不管他们怎么“蹂躏”你。

    因此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们接受到李咏逝世的信息后没多久,我们会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

    我们绝大多数人所处的环境是健康和安全的,已经很适应了。

    我们很少见到那种残疾、奄奄一息的病人、或身患诡异病症的人。

    由此便造成一种错觉:我们会一直健康下去,不会有什么意外,即使有意外那也是新闻上而已。

    所以李咏逝世的新闻只能带你短暂的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你会被眼下极度健康安全的环境所同化。

    要想破解适应性偏差,平时就要适当地跳出当前的环境,逼迫自己去“恶劣”的环境中去体验一下。

    比如定期到医院多体检下,多去养老院看看,多了解下我们所不知道的病状和病人。

    2.很难感同身受

    我们往往很难切身感受一个病人经历手术或化疗后的痛苦。

    比如一个病人病愈后告诉你:以后没事不要去医院,真的好痛苦。然后你会很同情地回复他,我理解,肯定很痛。” 然而没过多久,你就去医院了。

    亲身经历一个负面事情带来的情绪反应要比看着或听说别人遭受一个同类的事件所感受到的强烈的多,形成的情绪记忆也会远远持久。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人们配对进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实验;

    每对被试食指上都夹着一个夹着,实验者通过这个夹着往其中一个人的食指施加一定的压力,然后让他施加同样的压力给他的同伴。结果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公平,尽管他们很努力地试图做到,然而他们总是施加更大的力道给他们的同伴-他们心里认为这正是他们所受到的力道。

    这也就很容易解释这个现象:两个人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拳,结果很快拳头的力道会越来越重,打闹变成了真正的打架。

    李咏逝世的痛苦感和对生命健康的认知,或许只有哈文才感受最深。

    李咏逝世后,看到一位朋友在朋友圈描述了自己在肿瘤医院检查癌症的日子:

    在医院呆了几天,天天挂营养液,也不能吃饭,人水肿,还是不是的要抽血,手臂上的针两三天一直扎着,挂到血管堵住了,一天24小时,23小时都在挂点滴,还有一个小时扎针。

    所幸最后结果是良性,这种感受只有他自己知道。

    我们有句老话说,“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因为不失去,你难以体会那种失去的感觉,自然不会珍惜现在拥有的。

    健康和生命就像空气一样,平时视若无存,只有当逝去时,我们才懂得珍惜。

    当然并不是让你去自残才能在医院体会生死离别,而是多去体验外部的世界。

    我们大脑中有一种细胞叫“镜像神经元”,我们接触到身边的人和事情都会让这种细胞就会发挥作用,影响我们的认知和感受。

    为什么你在图书馆的学习效果会比家里或寝室里好很多

    为什么你去参加聚会听到的观点和道理会比自己一个人看书要深刻很多。

    李咏逝世的消息仅仅是让你的镜像神经元动了一下,但还没有到苏醒的地步;

    因此你要经常性地去了解我们所不知道的恶劣环境,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发生行为的改变。

    珍惜生命,不要让它成为口号而是切实的行动;

    最后我特别想说:

    其实我不太喜欢珍惜这个词,我更喜欢爱惜,当你用爱去诠释生命,你往往也不需要镜像神经元了,生命不仅过得更健康,而且更有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咏逝世让多少人”假装“珍惜生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rb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