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读过《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这两天因疫情在家又潜读了一遍,感觉又得到了新的收获。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言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锋利的利刃,可以摧毁人内心的温暖与光明。
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非暴力沟通与之对应的就是暴力沟通,通常我们很熟悉的斥责、嘲讽、冷漠、辱骂等,这些都是暴力沟通的方式。当和对方发生争吵而彼此双方无法说服选择的冷暴力,也算是暴力沟通方式的一种。
《非暴力沟通》有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观察
作者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可见不带评论的观察是多么的重要。
通常人们分不清楚观察和评论。观察是仔细观察正在发生事情并描述你所看到的基本事实,客观表达不急于下结论、做评判。而评论是主观的,是带有个人偏见、不完整的、不完全符合事实的。
例如“他真是一个邋遢鬼”,“他的房间很凌乱”。前一句是评论,后一句则是观察。
感受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他人的感受。只有清楚的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才能让对方也感受到自己的心情。这样沟通才能更顺畅,也有助于问题更快的解决。
在表达感受中一定程度的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需要
挖掘感受背后的需求,人们感受到生气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是反击。这无助于解决你真正想解决的问题。反之,如果我们能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更利于直面解决问题。
请求
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帮助。沟通是解决问题,达成一致。不请求别人,问题就搁置,这就是无效的沟通。表达自己的请求时,一定要直接清楚的告诉对方,希望对方做什么。而不是绕许多圈子,让对方猜测。
前面四个要素,就是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基本要素。
正如作者所言,坚持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沟通是非常不容易的。对于父母与子女或是师生以及领导与下属,尤其如此。
之前就尝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效果还是有的,只是没有坚持下来。
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因为跟孩子沟通的话我们处在强势一方,非暴力沟通,显然没有简单粗暴效果来的更快更立竿见影。
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以后的孩子,对于父母有了逆反的心理凡事也有了自己的主张。之前与他那种沟通的那种方式渐渐也不管用了。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之间的摩擦也越来越多,亲子关系也逐渐紧张了起来。
今天看到他的房间里,又到处摆放着他已经读过的书籍。心中顿时升起无名之火。正准备吼我说过多少遍了!看过的书一定放到书柜里!这时心中有个声音对我说要冷静,尝试着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来跟他沟通一下。
轩轩,我看到房间里你看过的书没有放回书柜。(观察)
我觉得很不舒服(感受)
因为我不喜欢咱们家房间里很凌乱。(需要)
请你以后把看过的书直接放回书柜好吗。(请求)
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低着头对我说:“对不起爸爸,现在我就收,以后不会了”。
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力量。生活中情急之下,我们通常会选择自己习惯的沟通方式。而那样的表达,会让我们互相伤害。而非暴力沟通是打开爱和理解的密码。
非暴力沟通这项技能值得我们用一生时间去学习、践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