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贝多芬

作者: WaitForWhy | 来源:发表于2018-04-18 20:10 被阅读0次

小时候有篇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课本上。讲的是贝多芬的晚年生活,境况很凄惨,双耳失聪,脾气又怪又倔,旁人难以接近,但他又迫切渴望灵魂沟通,即使病痛日夜折磨,仍然坚持创作,为后世留下许多不朽篇章。

那时我对这篇课文并没有什么好印象,因为它作为重点篇目,前前后后讲了很多节课,老师不断要求我们深挖情感、剖析人物,然后背诵选段。印刷在课本上的贝多芬画像被我们涂了又涂。

这是我初遇贝多芬。

而后《约翰·克里斯朵夫》也没毅力看下去的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也就顺理成章地逐渐淡忘了这样一位人物。


直到前一阵子,我在一个新发掘的二手书平台上买到几个急缺的本子,凑单的时候随手掺了本讲音乐人小故事的书。故事简单,但我看完觉得,咦,意思是不是还不够呀。

于是我点开音乐类书籍榜单,一通瞎找,捞到一本《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评分极高。

书的内容大致是西洋音乐体系的发展历程,作者从古希腊时代开始,一直讲到十九世纪末期。并且译本语句也非常优雅流畅,毫无翻译痕迹,遣词造句间不仅没有对原著的本意有失偏颇,而且对风格和时代的把握精准扼要,即使门外汉如我,也能轻易从层层叠叠的专业词汇中,咂摸出作曲家们些微个人特点和魅力所在。

在浏览目录的时候我找到了贝多芬,其篇幅占据了大约两万三千字。

于是我坐在桌前活动肩膀,异常有热情,决心必读完这几大页,一副整装待发,俨然要去屠龙的样子。然而阅读的整个过程像是做一篇极难的阅读理解,行进一半我还试图用朗读出声的方法拽回注意力,吭哧吭哧半天,我的耐心被急速磨平。

“这到底在鬼扯什么啊!”我暴躁地将阅读感受直播给朋友听,她如我意料,爆发出震天动地的哈哈哈。遂无法再继续。


睡前,我根据书中的推荐曲目,下载了一个表演的现场版视频,是由赫伯特·冯·卡拉扬担纲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和安妮-索菲·穆特于1990年共同演绎的,贝多芬创作于1806年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

我塞着耳机,关掉画面,躺进一片黑漆漆,器乐的声音就显得尤为立体。

那么,彼时在我完全未知作品分毫信息量的前提下,安妮的琴音就成了我唯一能具体感知的物什。

半小时过去,我第一次萌生了“这也是可以继续尝试下去的东西”的这样一种想法。

我记起我曾与他人打比喻,我说:

不能够赢得人心的提琴声,听起来就像是一片被拉薄了的橡胶皮,演奏者委实费了很大的力气,过程也很不易,但声音本身的质地是涩的,触感极差,边缘锐利,更糟糕的是,听众反而因随时要担心它会崩裂而不能专注于曲调本身,而且由于它的扁平质地,它盛不进任何感情。这样的声音,好坏差异只限于技巧的熟捻程度而已。

多年前怀着无限傲慢与偏见的心情对类似事物浅尝之后,我自以为这一领域的作品大都雷同,于是果断摒弃。

然,那都只是由于我对真实场景的体会过于延迟,所产生的幻想罢了。

我幻想出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假想敌,并信誓旦旦终生与之为敌。结果,最终的果还是会反弹到我自己身上。

我如今慎而又慎描述它带给我的触动,删删改改恐下手不知轻重,奇异感难以形容。

“软的触感是暴雨过后一踩一脚泥的草坡,刚烈的哮鸣是鹰隼自云层之上突然的俯冲,哀泣啼血是霸道又多疑的妇人在故技重施,情至浓时女舞蹈演员的细尖鞋跟一脚钉在赤裸的胸膛上,在层叠的情感高潮间因无法承受这失重一般的感受而毁灭,仿佛成了理所当然的事。那么台下酣然欣赏这美妙氛围尚未清醒的每一位听众,都成了美丽的帮凶。曲终,无一人不是一手湿汗一脸疲和眷。”

如此描绘,我已力竭。曲调行至美妙之处,甘愿掏心掏肺还要问一句够不够。


我有想过,我们喜欢笼统划定高雅与通俗的清晰边界,觉得日子就该这么互不打扰的过下去,这才是安全并利己利彼的。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美的东西,欣赏起来大都要用心,而且费劲。

如果主动的欣赏者再一再二得不到愉悦的感受,大多都会留下长久的阴影,从而变为被动的逃避者。

事实上,也需说明的是,贝多芬于我,只是一个隐晦的说辞,是我找各种契机想方设法将自己的生活激起点涟漪的推脱。

我怕一切太过平实质朴,皆如黄土地上的黄土。

我担心有一天,自己的感知力会老死而我不自知。

 

再见贝多芬。



想和你一起听所有好听的歌

如果有机会❤

我是茗嫣,如果喜欢记得点❤❤呦

相关文章

  • 又见贝多芬

    小时候有篇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课本上。讲的是贝多芬的晚年生活,境况很凄惨,双耳失聪,脾气又怪...

  • 贝多芬的忧伤

    贝多芬于爱路辗转徘徊, 屡伤屡爱, 情爱滋润了贝多芬, 音乐抽空了贝多芬, 现实榨干了音乐, 并把贝多芬还给我们。...

  • 为什么是贝多芬,读《贝多芬传》有感

    为什么是贝多芬,为什么这么多人推荐读《贝多芬传》?贝多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贝多芬传》的译者傅雷先生在1942年...

  • 贝多芬

    读完《贝多芬传》这本书,我对贝多芬,这个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它的品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 ...

  • 贝多芬

    贝多芬,认识你已整整二十年,这二十年来,你总让我笑,偶尔让我哭。 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在远方,我不能来陪你,只能在这...

  • 贝多芬

    成名的艺术家反为盛名所拘束,所以他们最早的作品往往是最好的

  • 贝多芬

    黑白琴键上, 弹奏出悲伤。 窗外洒落的月光, 不和谐的音调。 浪漫的维也纳, 深夜里不安。 辱骂的叫喊声, 诙谐的...

  • 贝多芬

    莱茵河的月光亮了整个天堂, 小提琴的单弦拉扯悲怆的时光, 维也纳的战场,命运之神指挥第一乐章, 贝多芬的忧郁是种无...

  • 贝多芬

    萧伯纳的《贝多芬百年祭》第一译句是这样的:“一百年前,一位虽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

  • 贝多芬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他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在他很早时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见贝多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ub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