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下面是小小的解说
黄巢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富争议的人物,为什么呢?因为他领导的“农民起义”是导致唐王朝灭亡的导火索。黄巢起义最后失败了,所以在他死后,不管是不是他干的坏事,所有的屎盆子都扣在了他的头上。不过,黄巢这一辈子轰轰烈烈的形象,却是古今人物都认可的。
《水浒传》里,宋江酒喝多了题诗,狂言不羁地来了句“敢笑黄巢不丈夫”,结果被认定为谋反的证据。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大家对黄巢敢作敢为的丈夫形象,颇为认可(比起张献忠来说,黄巢的口碑要好太多了)。前阵子有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主题曲就是周杰伦的《菊花台》),这“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诗句便是出自黄巢的《不第后赋菊》,那首诗更霸气,相对而言,这首《题菊花》显得小清新一些,同时也带有唐代诗人(包括黄巢这样的丈夫“反贼”)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花开在秋日,秋天肃杀(按礼制,秋季适合狩猎),粉蝶自然不会在秋天来花丛中飞舞。所以,秋天院落中的菊花,没有春天的那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多少显得清冷。而菊花的香,是淡淡的幽香,给人一种冷冷的感觉,也很合这情境。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话锋一转,从清冷的情境一下变得很激昂。青帝是民间传说中司春之神,古代四季与四种颜色、四个方位对应,青(帝)刚好对应春天,所以,黄巢这里说自己哪天做司春之神,就让菊花与春天盛开的桃花一起绽放——不要再在清冷的秋天孤芳自赏了!
有些评论中说,这首诗是黄巢五岁时所作,说明这家伙从小就有反叛精神(主要是造反),特别是“他年我若为青帝”,小小年纪就有想当皇帝的觉悟,真是天生的“反贼”!其实,这种激昂与狂放,是唐代文人普遍具有的一种精神风貌,像李白的诗里,就常有这种感觉。这种激昂与狂放,在晚唐并不多见,晚唐的诗人,多是温庭筠、李商隐这样带点脂粉气,比较柔弱的感觉,像黄巢这样的“丈夫”比较少见,所以黄巢才显得与众不同。如果把黄巢放在盛唐,那他这诗恐怕不会有任何人能嗅出反叛味道来吧!

顺便提一下
黄巢带领的起义军,应该算是典型的“流寇”,大半个中国“流窜作案”。黄巢虽然不是“流寇”的始祖,却绝对是将“流寇”精神发扬光大的人。黄巢起义北至河北、陕西(长安)一带,南到广州,几乎是一刻不停地在行走,总里程数是红军长征的几倍。
当年,他们很多路都是翻山越岭走过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所以今天有些地方还留下了黄巢起义开凿的道路,比如闽浙交界处的仙霞关,据说就是当年黄巢起义军开凿的(不过之前仔细查阅过《旧唐书》、《新唐书》的相关记载,并没有明确提到仙霞关,这里只能存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