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新的武器和技术装备进入实战,特别是机枪和步枪的性能大大提高,导致进攻的代价远远超出预估。
比如1915年9月,英军在洛斯对德军防线展开了全面进攻。英国士兵排成十个纵队,每个纵队1000人往前冲。德国机枪手从来没遇到过比这更简单的任务,一个下午,每一挺机枪都射出了12000多发子弹。
一开始杀得高兴,英国兵像甘蔗一样成片倒下。但是没想到的是,英军的进攻竟然持续进行了3个星期,德国兵杀到后来都不忍心了,只要英国士兵转身回撤,他们就会停止射击。即使德军如此节制,这场愚蠢的进攻也还是造成了英国1.6万人的死亡,2.5万人受伤。
1916年2月由德国一方发起的凡尔登会战也是一样,忙活了小一年,光炮弹就打了2000万发,双方死伤超过20万人。打完一看,和一年之前相比,战壕的位置移动了还没超过300米。这就让这巨大的伤亡显得极其荒谬和没有意义。
既然进攻的代价这么高,那为什么还要不断发起进攻呢?德国方面是因为他们是进攻方,补给线长耗不起。可英法又是为了什么不停发起进攻?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英法付出了60万伤亡的代价,所得是什么呢?战线只向前推进了七英里!
一战中各方指挥官对本阵营士兵巨大的伤亡如此的无动于衷,原因就在于一战是第一次“科学的战争”。战争中指挥官不再像以前的战争一样冲锋在前,而是躲在后方的指挥部里,成千上万鲜活的生命在他们手下化作一份份柱图的高矮,饼图的胖瘦。
各方参谋都相信,只要我的数学比对方好,我这边的士兵伤亡就比对方少。我这边死一个兵你那边死两个兵,那就是我赢了。如果我这边死50万零1个兵,你那边死50万零2个兵呢,那还是我赢。你看,一扯起科学来,人性就没有了。
巨大的伤亡和无聊的嵌壕战就成了一战西线战场的最大特点。到了1917年,双方基本就转为消极的防守,谁也攻不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