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这是一部成长小说,更确切的说是一部女性成长小说。
《布鲁克林有棵树》已经看完两周了,一直想着写个读后感,一直无从下笔,想写想表达的太多,不知如何聚焦在一个点上,如何写才能更好地写出。弗兰西的父亲、弗兰西的母亲、茜茜姨妈、外婆,当然还有主人公弗兰西,都可以成为独立的篇章。
弗兰西的父亲约翰尼是个酒鬼,但不影响他成为柔情似水的好父亲。他爱唱歌,音乐使他细腻、优雅、柔情,他更像一个浪漫主义者。但生活的烦恼使他不停地喝酒,麻痹自己,却又无力改变这一现状。最终,死亡,使他不必再痛苦挣扎。
弗兰西的母亲凯蒂·罗姆利是一位集美丽、智慧、坚韧、果敢于一身的魅力女性。对于这样的母亲,可写得太多!有这样的几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那么贫穷困顿的生活,凯蒂也可以过出精神上的富足,可以活得喜气洋洋。女儿弗兰西喜欢闻咖啡的气味,喜欢咖啡那热热的感觉,却不喜欢喝咖啡,星期六的节日餐后总会把自己的那杯咖啡倒进洗碗池。凯蒂从不批评阻止女儿,这偶尔的浪费让她们母女二人感觉自己很富足、很奢侈。哪怕下一刻她们就要去准备下一周全家吃的霉面包。读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如此智慧热爱生活的母亲。
2.每天坚持给孩子读《莎士比亚》和《圣经》,让孩子从婴儿时期知道真善美和智慧,提升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坚持每天点滴储蓄。以便常年积累,最终购买属于自己的土地房屋,让孩子们摆脱租房生活。这些坚持,除了正面的获得,也从侧面培养了孩子的坚持力。
3.爸爸去世了,凯蒂已怀孕三四个月了。为了生活,临产了还趴在地上擦地板。看了很是心疼,但坚强的凯蒂从不自怨自艾,硬是挺了过来。对于我这个容易陷入悲情容易被累困情绪牵着走的人来说,是个极大的激励。
4.当麦克舍恩警官向凯蒂求婚时,她没有半点犹豫,“不用了,我不用考虑了。我决定嫁给你,麦克舍恩先生。 ” “我想嫁给你,是因为你人好,我想要你做丈夫。”无论什么时候,凯蒂总是那么果断,那么明确的知道自己所要。在这一章节,还有一个细节不得不提,在未来富有的生活里,不用吃苦的劳瑞却被哥哥姐姐们同情了,看到这里不禁会心一笑。确实,没有吃过苦则永远体会不到苦中的甜与乐趣,是多么可贵,可以给人带来多大的精神满足。
凯蒂和约翰尼面对生活重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是坚强面对,一个是醉酒逃避,每个人选择了自己的命运,别人无可奈何。
凯蒂,精神高贵努力向上。作为母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给作为母亲的我也上了深刻的一课。
茜茜姨妈,散发着温暖和愉悦,就像被轻柔的羽毛包裹着,让人充满安全感。最喜欢这个姨妈,热情奔放善良温柔,也许是自己怎么也做不到但心中向往那样个性的缘故吧,喜欢得不得了,似乎在读着另一个自己。
外婆,一个字也不识。但知道想象力对孩子如何地重要,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真的是教科书级别的外婆啊!
弗兰西,故事的主人公。看故事简介,妈妈偏爱弟弟,深爱她的爸爸过早离世。所以从刚开始就带着同情心疼的心理去读这个人物,但读着读着,小姑娘的坚强、坚韧、勇敢、拼搏的个性震撼了我,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孩子能如此不畏困难、自强不息,这首先很庆幸她拥有一个智慧的妈妈;其次,阅读过的书籍给了她力量;而贫穷,有时候也是一种财富,很小的她饱尝了大人们为生计奔波的艰辛:卖垃圾、购物、打工……这些也锻炼了如此性格的她。
其中有一段令我记忆犹新:弗兰西和弟弟尼雷在上学前要去打天花疫苗,但是因为他们玩泥巴馅饼而忘了洗手,手臂上十分肮脏、沾满泥巴的弗兰西受到了医生和护士的鄙夷:“这些人这么肮脏的活着,实在不应该。”但弗兰西勇敢地反抗着:“我弟弟是下一个。他的胳膊和我一样脏,请不要吃惊。你不用跟他说。跟我说好了。”护士很吃惊,其实这位护士出身于布鲁克林,可是当她飞黄腾达以后,她选择了忘本——这也是人性的一大悲哀所在。
小说写到,人们对待自己贫困的背景通常有两个办法:“一个通过自身艰苦奋斗走出了社会底层的人,通常有两个选择。脱离当初环境后,他可以忘本。他也可以在超出这个环境之后,永不忘记自己的出身,对残酷拼搏中不幸拉下来的人充满同情,充满理解。”无疑,弗兰西属于后一种。
小说中每一个人都不富有,却每一个人都丰盈,有不尽的美的宝藏。我们无法决定生在什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遭遇,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以什么样的心态生活。就像小说译后记里写的,人可以有同样的经历,但未必有同样的心态。人与人的差别,大抵就在这里。
这棵树叫天堂树,它不择环境,何时何地都能萌芽,成长。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支撑。让我们也在心中种一棵天堂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