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563851/42d195e6e3dd8031.jpg)
这四年,我的经历是倒着一路走来,从六年级一路跌撞到了三年级。统编教材,从实行到现在,我在三到六年级之间经历了两个回合,但即便如此,我仍感觉自己是个新手。
又教三年级,唯一的感受是课程难以推动,学生们一脸茫然。课堂准备好比是个大西瓜,讲完后学生的回馈,堪比一粒小芝麻。
就拿作文教学来说吧。
先说小练笔,第一课选择一个场景写学校,就给我深深的打击。学校值得写的场景好多呀,上课,下课,操场,图书馆,就在身边,可以信手拈来。在我自认为精心的指导下,学生们的作品让我惊掉下巴,一是写的简单,美好的校园生活,只有一句话: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有的…有的…有的…就是用关键词造了一句话。二是对笔的不适应,虽说是誊写,但还是写错字,一大堆黑疙瘩,让人看了极为糟心。大部分学生,即便是给个范文,也抄不到作业上,或者是不会分段写,或是自创格式,真让人哭笑不得。
再说日记,本想着二年级已经有了一点写日记的基础,谁知太高估他们了,有九月下鹅毛大雪的;有把自己星期天从早到晚说了一遍,汇报行踪的;大部分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可能自己拔高了要求,因为第二单元再教日记,提前让写的确有点为难人,这样一想,也就自我安慰了一番。
最后是作文。简直废了我九牛二虎之力,作文指导课精心指导,写作方法自认为指导的细致入微,可是学生们的作文草稿给了我当头一棒,写的是啥嘛,简直和我指导的风牛马不相及,佩服我的学生,意志坚定,坚守初心,特别自我。首先是不会初步构段,段落想在什么地方分就在什么地方分,特别任性。其次是找不出人物特点,似乎在写一个陌生人。最大的问题还是内容空洞,不会用相对具体的事例写清楚人物特点。写到这里,我也怀疑,是我拔高要求了吗?根据教参要求,的确要求高了,可现实和教参差了一段距离,只能接受现实。没办法,只能下大力气改草稿,改后盼学生课后能修改一下,谁知任凭我喊破喉咙,学生们依旧无动于衷,人家就拿着自认为最好的草稿,根本一字不改,课堂上时间实在有限,只能草草收场,结束了磕磕绊绊的第一次作文之路。
三次打击,倍感苦恼。
三年级是写作起步时期,如果不教给他们写作方法,培养写作兴趣,他们会越来越害怕写,越来越不会写。
我开始在讲课中有意识的渗透写作指导,比如《秋天的雨》,就是一个指导写作的很好的范例,讲总分结构,讲围绕中心句选材,讲修辞手法让写景更生动。
大力赞扬优秀学生日记,用身边的榜样做鼓励,教学生把选取重点,把自己最难忘的瞬间写具体,要把时间拉长,把感受写细。
给学生每人打印了一篇《猜猜他是谁》,抄下来,读三遍。有样学样,积累写作素材。
深深思考,我的教学问题在哪?
昨天偶听得王崧舟老师说的,现在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是言之无物,为何会言之无物呢?并不是他们没有生活,而是不会观察生活,有生活没观察等于没有生活,有个成语叫熟视无睹,又有一个成语叫习言不察,对生活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没有敞开敏感和警觉去拥抱生活,因此写出言之无物的内容。让学生建立起观察的意识特别重要,有观察的敏锐性,才能发现生活的丰富,才能转化为他写作的内容。
听完这段话后,我感悟很深。
总之,和写作杠上了,慢慢来吧,期待变化。
2024年9月23日凌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