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反思?因为生活就是一种假设
一、生活就是一种假设
早上看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其中有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的人类文化学老师曾说过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是我们认为的真实世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是一种假设,而我们的假设是大脑对事实进行解读之后形成的。
我们的所有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观点和结论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假设与事实相符的程度。
这段话使我想起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的“表象说”。康德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真实的世界(“物自体”),人类永远无法认知;二是“先天认知模式”(比如时间、空间、因果律等),人类通过它来过滤“物自体”;三是“表象”,“物自体”被过滤后人类能感知的世界。也就是我们生活在“表象”的世界里。
另外科学发展也表明,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视野,这个世界都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
从宏观上来说,以目前的观测技术,人类有能力看到最远以外的宇宙,大约是120亿光年。意即以光速(相对论认为的物体运动最快速度)传播,我们收到那地方信息也得120亿年后。那么,我们能知道的只能是它120亿年前的样子,现在与期间什么情况,我们不知道。还有120亿光年之外的世界,我们根本无从认知(如果“相对论”被推翻,就当另说)。
从微观上(主要是量子力学)看,在牛顿的经典物理学里,我们想要了解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知道两个东西:物体的位置和动量。
然而物理学家们在研究量子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物理学家观测一个电子,越是精确地确定其位置,就越无法确定它的动量,越是想更精确地测量它的动量,就越测量不到它的位置。
这个规律叫做“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或“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也就是我们不能准确预测某个电子下一刻的位置。当我们观测两个相同电子的时候,只看到两个电子闪来闪去,不知道哪个是哪个。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测不准现象。
所以,无论从哲学角度还是从科学角度,这世界都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二、反思的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假设”的世界,我们所有的观点、结论,无论是归纳还是演绎(“归纳”、“演绎”,人类获得知识的两种方法),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观点和结论的好坏,取决于假设与事实接近的程度。
我们成长的过程,便是让我们的假设更加接近事实的过程。我们对生活总结、反思就是不断调整、改变我们的假设,让我们在更正确的假设下做出更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说实话,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假设”过完自己的一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神论者、无神论者”。
每个人对这世界解读都不一样,见识也就有高中下之分。对这世界现象的解读,我们一般可以分为三层:现象层、技术层、规律层。比如以“‘得到‘app(或者“微信”一样)为什么能够快速崛起”为例:
1、现象层:表面现象解释。
因为有罗辑思维有900万用户的公众号导流,所以发展速度快。
2、技术层:专业解释。
因为内容质量高、移动支付成熟、又值互联网内容创业高峰期。
3、规律层:最底层的普遍规律,可以解释众多现象。
品牌效应、规模效应、从众效应、边际效应(边际成本低)、人本效应(用户价值第一)。
我们总结、反思,就是要让我们的认知不断从“现象层”向“规律层”演化,从而让我们对这个世界能有越来越正确的、高质量的生命体验。
18120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