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共学《道德经》第4天

共学《道德经》第4天

作者: 顺其自然蕾 | 来源:发表于2022-02-19 07:34 被阅读0次

共学《道德经》第4天2022年2月19日

 

          第四章  万物之宗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无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注释】

①冲:通盅(chong),器物虚空,比喻空虚。

  ②有弗盈:有,通又。盈:满,引申为尽。

  ③渊:深远。呵(a):语助词,表示停顿。

  ④宗:祖宗,祖先。

  ⑤锉其兑:锉(cuo):消磨,折去。兑(rui):通锐,锐利、锋利。锉其锐:消磨掉它的锐气。

  ⑥解其纷:消解掉它的纠纷。

  ⑦和其光:调和隐蔽它的光芒。

  ⑧同其尘: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以上四个“其”字,都是说的道本身的属性。

  ⑨湛(zhan):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书中“浮沉”的“沉”多写作“湛”。“湛”、“沉”古代读音相同。这里用来形容“道”隐没于冥暗之中,不见形迹。

  ⑩似或存:似乎存在。连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无若存。参见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⑾象:似。

  【例说】

  曾国藩藏锋保身

  曾国藩,生于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湖南长沙人,是家中的长子长孙,自幼受到良好的正统教育。二十八岁时,曾国藩考中同进士(即进士中的第三个等级),此后,十年之中升迁七次,连跃十级。三十七岁时即已官至二品,有清一代,殊为罕见,真可谓平步青云。然而,曾国藩官场得意的盛年之时,却正是大清王朝的衰微之际。道光二十年(公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两年之后,清政府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拉开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序幕,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起了太平天国起义,起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了大清国的东南半壁江山,立国二百多年的清政府一时之间大有风雨飘摇之势。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危难的国运给曾国藩带来了大展身手的机会。当时,清政府用来迎击太平军的八旗军和绿营军,由于长期的腐化堕落,简直不堪一击。因此,清廷多次颁布奖励团练的诏令。所谓团练,也就是当时的乡间民兵,清政府企图借助地方组织起来的武装力量来抗衡太平军。当此之时,曾国藩在家乡湖南一带利用多年积累的人际关系,辛辛苦苦地组织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

  湘军的成立为曾国藩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然而,在湘军踏上中国历史舞台的初期,却没有一登场就扮演一个出彩的角色,而是屡屡败绩,惹得曾国藩几欲自杀。但是,曾国藩终究没有气馁,本着“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执着精神,他从多次失败的经验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军之策和作战之法,使湘军逐渐成长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的劲旅。后来,在围剿太平天国和攻陷天京的作战中,湘军承担了主要的角色,曾国藩更是统领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当时,长江下游三千里的水面上,几乎所有的军船上都飘扬着湘军的旗帜,曾国藩的气焰如日中天,天京陷落之后,他的威望更是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巅峰。

  然而,树大招风,在曾国藩的权势与日俱增的同时,来自朝廷和地方上上下下的各种非议和猜忌也从四面八方向他袭来,咸丰皇帝虽然对他委以重用,但也并非没有疑忌,这一点,曾国藩可谓心知肚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他心中自有盘算。

  曾国藩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但是道家思想在他的身上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本人酷爱《老子》一书,对老子哲学深为通晓。曾国藩此时虽然手握重兵,但亦不过是一个地方大员,力量实不足以与整个清政府相抗衡,明哲保身之道,只有谦退,如此才可以避免因功高震主而遭遇不测。他在给自己的弟弟曾国荃的一封信中说:“余家目下鼎盛之际,沅(指曾国荃,字沅浦)所统近二万人,季(指曾贞干,原名曾国葆,为曾国藩幼弟)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弟者,曾有几家?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人手以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这段话的大意就是说,我们曾家兄弟几人现在都手握重兵,处于鼎盛之际,但是,太阳升到了中天就会下落,月亮圆满了之后就会开始亏缺,斗斛满了人就会去把它刮平,而人的气势过盛了,上天就会将他削弱,上天是无形的,但是他会假借他人之手来削弱过于强盛的人。如果等别人来削弱自己,那时后悔也就太晚了。

  曾国藩的信指出了这样一个基本的道理:人概不如己概。所谓“概”,指的是古代在量米的时候用来刮平器具的一种东西,如果米盛得过满了,就用概来刮一下,以减少盛米的量,从而“概”也就用来代指削弱之义。与其让别人来削弱自己,还不如自行削弱。因为自行削弱尚可保全,如果等别人来削弱自己,结果可能就很凄惨了。

  基于这种认识,曾国藩在平灭太平天国之后,还未等朝廷开口,就主动提出裁军。但是对于裁军这件事,曾国藩又做得恰到好处,他执行的策略是裁湘留淮,湘指湘军,淮指淮军,淮军的首领是李鸿章,但同样是曾国藩所辅助培养起来的,湘军与淮军相为羽翼。曾国藩的考虑是,如果不进行裁军,朝廷会对自己产生疑忌,这是很不稳妥的;可是如果过度裁军,使得自己的实力荡然无存,那么朝野上下的那些反对自己的力量乘机反扑起来,自己就断无还手之力了,过大的兵权会给自己招来祸害,而适当的兵权则是自己的护身符。

  在实力最为强盛的时候,曾国藩选择韬光养晦,最终远离凶险,稳居高位,全身而终,深为同僚和后人所钦佩和叹羡。

相关文章

  • 共学《道德经》第1天

    共学《道德经》第1天2022年2月16日 第1章众妙之门 【原文】 道可道(1),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无...

  • 共学《道德经》第52天

    共学《道德经》第52天2022年4月8日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原文】 天下有始①,以为天...

  • 共学《道德经》第37天

    共学《道德经》第37天2022年3月24日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共学《道德经》第19天

    共学《道德经》第19天2022年3月6日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

  • 共学《道德经》第24天

    共学《道德经》第24天2022年3月11日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原文】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

  • 共学《道德经》第14天

    共学《道德经》第14天2022年3月1日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

  • 共学《道德经》第47天

    共学《道德经》第47天2022年4月3日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①,见...

  • 共学《道德经》第41天

    共学《道德经》第41天2022年3月28日 第四十一章 大象无形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 共学《道德经》第29天

    共学《道德经》第29天2022年3月16日 第二十九章圣人无为 【原文】 将欲取①天下而为②之,吾见其不得已③。天...

  • 共学《道德经》第28天

    共学《道德经》第28天2022年3月15日 第二十八章大制不割 【原文】 知其雄①,守其雌②,为天下谿③。为天下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学《道德经》第4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bu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