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文章中提到了自己疫情被隔离,却有了更多可支配时间,能够反观自己的生活节奏。发现很大的优化空间,并正试着改变。分以下三个方面:
保持触发方式,调整内容
日常使用最多的是手机,完全戒掉似乎不太现实(虽然客观来看大部分时间是可以不去碰手机的)。那就降低难度,把要完成的任务尽可能转移到手机上。最近下决心坚持写作,就用电子记录的方式把写作内容输入到手机里,要修改的文章放进手机,用手机修改。逻辑就是将以前花在手机上无效益的时间替换成有可以带来更大价值的但更加消耗心力的活动和任务。
将自己推入“拉伸区”
很多人都提到过要让自己走出舒适区,但如果一下脱离舒适区太远,进到艰难区,反而不利于坚持,所以还是要稍微降低难度,让自己处在拉伸区是更容易坚持且会有收获的。“拉伸区”的概念是在《认知觉醒》一书读到的,我认同作者的观点。自己坚持记录和坚持英语打卡已有两三年,但说实话,相比于时长,效果相对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我想是在于我把任务放在了舒适区,被“量”感动,而忘记关注了“质”。拒绝为打卡而打卡,为记录而记录,设置“不高不低”的目标,让大脑既能坚持,也能得到锻炼。
稳定情绪
以前的我有比较强的倾向自我怀疑,一直在想如何增强自我肯定。如果把自己当做另一个人,如果要获得另一个人的肯定和赞赏,会怎么做?思考这个问题似乎找到了“破解之道”。途径有很多,比如:守约——守住自己和自己的约定,答应自己的事情要做到。前天的反思里,我写道:修改论文的计划拖延了两天,明天一定要在上午开始修改。于是昨天好不容易在上午九点左右打开了论文文档着手修改,开始修改的一瞬间,内心的压力明显减少。昨天结束之际,虽然只是从头到尾码上了修改版文字,来不及细修,但自己能够因为守约感到开心踏实,也增加了对自己的肯定和信赖。另外,还希望能够通过练习冥想,给情绪增加稳定性。曾尝试过多次,但几乎以睡着或者坐不住告终,可能是疲惫了,心不静?打算继续做调整,或许我可以每天提前十分钟醒来在床上坐好,借助冥想的引导视频进行练习。明天起,试试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