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错是非

作者: 胧一 | 来源:发表于2017-08-06 17:41 被阅读0次
马克思

我一直觉得,小时候自己很勇敢。我的勇敢在于我能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比如小学的时候,母亲因中工作常早出晚归,应酬多了的时候还会喝很多酒,作息很不规律,生活习惯也不好,所以就有人“蹿”出来说不要学你妈这样那样。那人数落我母亲的缺点,自以为是的教导我不要怎样怎样。

我说不。因为我觉得母亲永远是对的。

后来对这个说坏话的人也一直抱有敌意。

这个人是我的外婆,我跟她不亲,还常常和她作对。估计她也没想过,就因为几句话把我“得罪”了吧。

那时还小。小孩的世界也很小,一件小事儿可以是他们全部。他评定对错更容易看是谁,而不是是什么。在他看来你不是在否定一种行为,而是在否定一个人。但那种近似病态却又可以理解的维护,足以贯穿一整段年少。

到了初中,看了很多书,开始学会独立思考以及重新评估对错,我的“倔”也有了扩大的趋向,甚至于在现在看来是曲解现实、顺随私心得放大一切情感。我的对就是对,我的错也就是错。

比如我记得那时非常喜欢长发披肩的感觉,但学校、家长想让我把它剪掉。可能在他们看来那是纪律形象的问题,但也许是青春期少年的通病吧,我却把它“升华”为自由尊严的高度。再比如说不想学习,却想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觉得学语数外纯粹是种“逼兔子飞”的浪费,便会“升华”之为生命的虚度。

我在上课的时候看自己喜欢的书,晚自习偷偷戴上耳机听歌,考试时涂鸦创作——所谓的青春期行为一律可以归为被我“升华”的尊严和自我在作祟。

其实像现在想来,那样也不坏——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对一个罪人最大的惩罚就是,他知道自己做错了。因为一个人即便做了在别人看来十恶不赦的事,如果他问心无愧,以他追求的真和正以自居,他可以一直自信、明朗地生活下去。

但最不幸的事发生了,初三那年,我“懂事”了。

我发现自己以前的几年做的“大事”都错了。逃课,藏手机,反抗老师,离家出走……原先我以为正确的事竟然全是错的——这一发现,几乎毁了我。

从那时起,我的心里开始寄居一种习惯,它叫羞耻。不敢跟别人提起自己曾经是个怎样叛逆的小孩。而且我记得以前喜欢写东西,会真诚的给别人写一封信,可是此后我再不敢向别人袒露我的所想。因为我深知我的畏惧,畏惧日后若是改变主意了,我会继续受到羞耻的折磨。即便写了信,我也会给那人说,“看完了,请你把它毁尸灭迹”。当然这一做法不过自欺欺人罢了。

至于羞耻,更像一钟大鼎,熬煮着我。我愈发沉默,不愿直率表达,做事也常常变卦,反而是频繁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并且持续地纠结。因为我并不知道我自己做的是对的还是错的,我也并不知道我这个人属是还是属非。并且我生了强迫症,羞耻开始犯的时候我会掐自己,掐一排的指甲印,一周都不会消,好像这样可以好受些。最难受的时候是想把自己掐死,试过在水里憋气——就是一些知道自己死不了的自虐。

我说话,最高词频除去基本语就是“可能”、“兴许”、“没准儿”和“不一定”。我还总在表达之后总添一句,“我也许未必正确”,“我并不认为谁绝对正确”,用要留几分余地。

此外,我的自卑也在蓬勃生长。在自己已经迷失了对与错以后,自卑可以算是最保守最安全的角色设定,因为那样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模糊对错是非。我没有曾经“不良少女”那会儿那样的骄傲自信勇敢,因为我再分不清对错,也不信自己分得清是非。我躲避每一个镜头,我几乎不发微博,不发说说,不发朋友圈,只因为我不知道哪一个当下是正确的,但同时却深刻的记得能回忆起的每一个 错误的过去。

那真的是一段难熬的日子。觉得自己恶心,卑微,做作——要低到尘埃里,却不为爱情,只为年少轻狂。

对错是非

这世间哪有什么对错。

看多了心理学书籍,我知道很多所谓的道德事例判定,其实都是相对的,就像《笑傲江湖》中正派和魔教的正和邪,《活着》中土改的是与非,《尘埃落定》中各个人物的对与错。全都是人利己性选择和时代格局的倾向,甚至于根本不能像“看似简单”的阳明先生的致良知那样“管他功利,直指人心”——因为当你看过《未来简史》中对“人类可能根本没有自我”这一说法的阐述之后,什么内心真实的声音,都是鬼扯。我觉得用对错来衡量世界根本是一种无力的考量。因为谁说都有理,不是吗?

但,也就是这个时候,我发现了过往思绪中的一个极大矛盾。(较真儿的朋友可以翻看上述文字,是个非常明显的矛盾,我希望你们能先我一步找到它)

这个不自知矛盾就是:当我坚信,世间没有对错的时候,我却认为坚信世间无对错是对的。(觉得有点绕的朋友可以再读一遍。)

细数下来,虽然我口口声声“八成”、“大概”、“也许”,但是每一句保留的话却都是绝对需要的。我对骄傲的态度晦明变化着,却坚信谦卑是种美德。我沉默了,不确定还要不要表达了,然而内心却是早已书写了千篇万篇的草稿。

在我每一次,说我也不清楚的时候,我的行为言语却已然有了自己的决断——虽然我什么也看不见——因为我被自己迷恋的羞耻心给糊弄住了。我看不见自己是有决断力的,也看不见我的言语没了“可能”、“也许”这些词儿能够蕴含的说服力,更看不见那个本该一如小时候勇敢自信又骄傲的我的依然存在。

我猜可能很多人一辈子也不会去想抽象意义上的是非对错,他们最多会纠结某一件具体事的对错——这其实只是一个郑人买履的故事,因为是与非如同那尺码可能会因为时代环境社会认同改变他那所谓的标准,但真正决定你能否穿上那鞋还取决于你自己——怎么量取决别人的尺规,怎么穿却只取决于你的脚;大众衡量对错的标准,难道还要比你本心还准不成?你是38码的,穿一双37码的鞋只会觉得勒脚;你觉得有正确的事和适合你自己的选择,那么选择别人为你安排的路难道还会更合适吗?你明年要穿39码了,硬去挤去年的鞋只会委屈自己。时间最不可说之处就在于,一切已发生的就是最好的安排。

你不是比照与你无关的别人的是非,不是比较已去世的昨天的你的是非,更不是未发生的明日的你的是非。而只是当下,那个最适合你的是非。

你心中早有评定了不是吗。

如果你遇上难定对错的情况,你就假装没有任何人跟你出过任何意见。除非你即将作出的决定跟谁息息相关。

你会有自己的答案的。

而对错是非,似乎永远没有定论。但如果你不跳出具体事件的对与错,你也永远不会在更高一个维度思考,更别说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真正的帮助。你只能被迫的去思考问题,任由所谓的命运来给你选项——却没有想过自己是有别的选择的,也没有想过一些潜在的可能、一些被你忽略的看不见,都是依然存在着的。

不用在乎太多别人的是与非,因为那是别人穿鞋的尺寸,也不要过于纠结于你自己曾经。你只需要记得你以后会减少犯错的概率,这样已经是最好的安排。当然了,思考那么多,如果让我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做一个有羞耻心的自卑者。解释起来,可能又是一篇大长文了。但我可以非常坚定地说,我现在选择它,不再是因为我被我的思想裹挟着往前走,也并不是屈从于一些习气或者被动接受幼稚思想的影响,而是我自己做出了选择——我发现什么东西是适合我,或者我已经已经适合了某一样选择。但至少这一次,我是经过理性思考的,我知道那是我自己的选择。可能这就是我思考是与非最后带来的益处吧。

不为任何别人的尺码,不为任何不是我的是非。更何况鞋子尺码还会不断变化,买当下的鞋子就用当下的码。未来的鞋子用未来来衡量。仅此而已。

相关文章

  • 是非对错

    曾仕强教授是我见过讲易经讲得最好的先生他说过一句话,在中国谁弱谁受同情,但是不同情有道理的人。这是我们文化对人性...

  • 对错是非

    我一直觉得,小时候自己很勇敢。我的勇敢在于我能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比如小学的时候,母亲因中工作常早出晚归,应...

  • 是非?对错?

    是非对错 不过自己眼拙 都是假的 走了最好 本来就各有所属 何必自作多情 不要做无谓的后悔 (lh) 严禁自己多情...

  • 是非对错

    随便怎么骂,都不要往心里面去,不用有太强的是非心,现在很多人在不明情况下,开场就骂啊,骂的人越多,说明这个话题越火...

  • 是非对错

    从小,就会总听到大人们说你这样不对,你这样是不可以的,慢慢我们也懂了些对错,但渐渐长大,发现,有些时候有些...

  • 是非对错

    “医生,医生,快来人呀,救命呀!”急诊室外,急促的传来一位男子的求救声。医生立即上去询问:“你怎么啦?哪点不舒服?...

  • 是非对错

    没有所谓的对错,只是在权威面前,有人低下了头,只是有人在感情里趾高气扬。如果我说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有何不可以,如果...

  • 是非对错

    对错是建立在对是非的界定上的。当我们无法界定是非的时候,对错也就不明显了。如果把对错看成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即从整...

  • 是非对错……

    争论是什么? 是辩论? 是论理? 是争执? 是决出输赢对错? NO…… 在爱情里 双方争论 分出高下 决出胜负...

  • 是非对错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跟之前一样觉得一件事情那么单一,用对错来归类。用对错来归类真的只是三岁孩子还没有分辨能力才只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错是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hn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