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英国历史写成创投攻略

作者: 快速读写书评站 | 来源:发表于2018-09-25 21:43 被阅读174次

    ——读李源《你要懂的世界史:大英帝国的逆袭之路》

    恩格斯有篇长文《英国宪法》(写于1844年),讲到英国人非常崇拜自己的国王,报纸上的文章对国王奴颜婢膝、阿谀奉承,到了令人作呕的地步。这么看,是不是该国王大权独揽、治下百姓无不胆战心惊呢?No!恩格斯写道:他只是一个“统而不治的人物”,“王权实际上已经等于零”。这与我们想像中的帝国模式大相径庭吧?

    早在17世纪中叶,英国完成走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现在我们使用的一整套现代治国理念话语,什么依宪治国、权在法下(王在法下)、民主选举、权力制衡,……其思想源流,无不来自英国。他们靠这次转型异军突起,仅凭相当于湖南省面积大小的陆地,最终摘取世界盟主桂冠,并保持二百多年之久。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同在17世纪,大清帝国成立,也有过一段段盛世故事,GDP全球冠军,国土幅员辽阔。可惜我们的皇上却始终迷恋权势,自居天子什么都放不下,整天做着万世儿孙江山永坐的白日梦。结果路越走越窄,输掉一场又一场博弈。

    李源此书的“逆袭”叙事逻辑,笔者看有道理。他归纳大英帝国的成功之道是——“拥抱不确定”(全书终章《逆袭的逻辑:从不确定中获益》),拿准了问题的要害。

    如何做到“拥抱不确定”?恐怕首先要对“现已确定”的东西,持有怀疑的态度,甚至要超越既得利益立场,认清“现已确定”的东西始终不是完美的,而是永远有待改进的。怀疑论,恰好是英国17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想(28页)。

    怀疑论敢于质疑一切,甚至对国王说不,这样的哲学必须生在足够开放包容、言论自由的土壤里,才有可能茁壮成长。17世纪的英国就有这样的土壤,例如此书第四章,有一段国王与法官的对话——那时国王还有相当的实权,“光荣革命”几十年后才发生——

    国王:你说说看,我是不是上帝派来的最高法官?
    法官:法律是我们这些法官分内的事,即使您是上帝指令的天才,您也要受英国普通法的约束,您说的这事跟我没有什么好辩论的。
    国王:你跟我讲什么王在法律之下,你是叛国者!(118页)

    当时英国已相当开放包容、言论自由,法官顶撞国王,也没有人把他怎么样。英国人思想上推崇怀疑论、拥抱不确定,行动上求变求新,就仿佛水到渠成。这种氛围造就洛克(130页)、达尔文(第六章)那种学者,只服从真理,为了真理连上帝都可以不看,最终分别写出巨著《政府论》、《物种起源》,对人类历史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在清国,那个法官必死无疑了。求变求新的对立面是守旧守成,在17世纪,我们清国主导思想正是守旧守成,天不变道亦不变,一切求新求变的思想都在禁锢、压制之列。典型事例有朱方旦冤案,他发表文章否定孟子“人的思维器官是心脏”(原文《孟子·告子上》11·15:“心之官则思”),提出大脑才是人的思维器官,被康熙帝处死(1682年),罪名竟是“诡立邪说,煽惑愚民”。

    很明显,在英国逆袭的路上,大清帝国扮演了相反的角色,最后必然走向崩盘、退市。

    时下我国的大众阅读,非常偏好创投攻略、职场筹划、励志成功之类话题,纯粹的历史题材销路不佳。《逆袭之路》把英国历史写成创投攻略、职场筹划,以“个人发展课堂”推出市场对接大众偏好,也属于逆袭思维。尽管某些内容转换尚欠流畅,仍不失为有益尝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英国历史写成创投攻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lr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