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
戒手游的成功学

戒手游的成功学

作者: 猫或猫或猫 | 来源:发表于2017-12-06 01:29 被阅读0次

    这是一个戒手游的年代,对于想达到预期的人来说。

    很多人会奇怪,这明明是个手游的年代,怎么会是个戒手游的年代。殊不知,有玩手游的人,就有不玩手游的人,有一直玩手游的人,就有玩到中途退了甚至彻底戒了的人。这些彻底戒除手游的人,将会在未来控制那些坚守手游的人,走向成功的彼岸。

    这里主要指连网的手游,不连网的手游恐怕也没有上瘾要戒之意了。也不提电脑游戏,是因为这年头手游是主体,你不可能随时随地捧着个电脑。

    为何不是一开始就不玩、从未接触手游的人?从未接触过未免太过落伍,至少尝试一下吧。有很多人生来就把自己锁在“我不喜欢玩XX”、“我不擅长XX”之类的设定中,试也不试,平白自我剥夺了可能性,这类人发展机遇不高,因为起点太低。

    但凡事,该有个限度,手游更不例外。

    能戒手游者成大事,主要源于目前多数手游的两大特性,远离这两大特性的作用域,你离成功还会远吗?

    老早以前玩天天酷跑玩得手指都按累了屏幕都按不灵了,换来了什么?因为在好友里排名很前,就想更加拼命地跑、磨练技术,还一有体力就得拼命用光,一没体力了也没别人送你爱心了就犯怵。加之那会儿大学期间某些理论课时闲时不闲,片段化的时间中,这款游戏便成了极好的调剂。是的,手游的这两大特性也曾深深刺激着我,那便是好友机制和体力机制。

    当然,好友机制对你的社交有一定影响。这里主要是指特别大众的手游里的好友机制,小众化手游其机制发挥的作用自然微乎其微。我之前实习时办公室里有个“主导者”,本来有些人时玩王者时玩别的游戏,被他一阵带动后,几乎每天晚上固定时间几乎整个办公室的人都在打王者,几个几个同一个平台的凑一块儿,加上好友组在一起。你叫剩下个别不玩的人怎么办?连我们办公室那从来不玩游戏的学霸都经常凑过去看,偶尔还拿别人手机玩一玩,最后说了句“这游戏我不能玩,玩了会上瘾”。

    过了些天,有个外面公司的男的暂时到我们办公室呆了一两天,看到谁低头在玩王者,上来就说了句“咦,你也在玩王者啊?”立马打开了话匣子,双方像老朋友一般滔滔不绝。毫不夸张地说,一款手游越流行,越容易变成一张社交通行证。

    如果你本就是比较随波逐流的人,那么“合群”的你一定不会放过最流行的手游,一定会中了好友机制的圈套,除非真是游戏的绝缘体。尤其在我的大学同学中,很多以前连电脑游戏都不怎么碰的人,跻身“王者荣耀”之列,有时我不禁在想:真的只是由于这游戏太流行了?还是想赶一赶潮流,提起来“我也在玩”,毕竟我玩的是国内最流行的手游。

    除了现实的社交,如果那手游里的好友里都是现实中没有交集的网友呢?我几年前在360平台上玩“最强王者”,那里面一个公会的都至少加进了一个手游群。很多人,比如我,一下子能进两三个群,公会的一个群,一个大的该手游360平台这个区的群等等,从早到晚都有活跃分子,有聊这个游戏的,有聊那个游戏的,有聊游戏之外的,平均年龄也就高中生年纪。

    永远是在同化和催化,以求“进化”到相对统一的层次。天天玩,甚至每天至少花2小时在上面,随时随地的手游俨然成为重要共同话题之一。你若特异独行,不玩这款手游,可能会被排挤或处于一个相对被动的地位,因为缺乏话题的插入点和接入点。但恰恰倘若你选择抵制手游,远离冗余的社交圈,去异化,异军突起,有效利用零散的时间在有意义的事物上而不是一股脑儿点开手游,长此以往,比较容易为成功铺砖,因为你不断在准备。

    人的攀比心、求胜心得到了极大的挥发,好友机制自然“功不可没”。用qq号登陆的全是qq好友里的人,用微信号玩的全是微信好友,当然不同平台不互通好友也不同,安卓的和IOS的泾渭分明,反正就是手游里譬如好友排名等等能看到你社交平台上所有在玩的好友。好友机制很透明,你在玩这手游时仿佛那个熟悉的人就在身旁,你一有何惊人之举人际圈立马炸开了锅,一群人光着屁股在草丛中载歌载舞。你手游上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你乘风破浪,便是好友们膜拜和妒忌的对象;你一败涂地,茶余饭后可能谁瘫在沙发上抠下鼻屎一弹弹到你茫然的脸上。

    微信里“发现”一栏最下面“小程序”点进去,想获取王者荣耀群排行近在咫尺。这给一个群里玩农药的人造成了压力,只要他也将游戏与微信关联。有压力就有动力,好友机制鞭子一抽,猪圈里的小猪立马尾巴一翘你超我赶。

    这其中想象的空间亦是耐人寻味,因为有些好友平时看似对你漠不关心:咦,他真的对你不好奇吗?你玩那么溜你妈知道不?眼花缭乱的游戏世界里,你仿佛还有这样一层神秘的面纱,“大隐于市”,还激发了别人的好奇心。

    心理上有躁动,自然就会付诸实践。除去游戏本身那点兴趣,其好友机制产生的人际关系间的兴趣维系更长久,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渐渐就会玩得神乎其神,因为有瘾。我经常看到些人现实平平甚至受挫,便把剩下的全部精力投入游戏里,然后在游戏里声名鹊起,除了本身技艺不错可能还砸了钱,无非就是攀比心、求胜心的驱使,还有好奇心在隐隐发作。我之前玩那卡牌游戏“最强王者”,有个高中生总是在全区“最强王者”那个段位即前10,而且基本上是早中晚都在,有次在群里跟谁起了冲突,口出狂言说“XXX信不信我过段时间一天24小时天天练你”,不过我看他时间也确实那么多总感觉他不在上学。他后来自己在群里说自己生了什么病,都不怎么来学校的。

    “瘾”是一种反向奋斗力,在娱乐和消遣中决战到天亮,抽烟的人扔的烟头在熊熊烈火中堆积如山,躯壳却在云雾缭绕里摇摇欲坠。唯有注意力和精力的有效转移,多一些别的兴趣爱好,使之化为正向奋斗力,执行力满格,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如果你是不爱交际或者习惯单机游戏的人没事捧着个手机,那么除去好友机制,体力机制也会让你欲罢不能。看到体力满格,为何不用?可是用完了就结束了吗?当然不是。

    充钱买道具得体力也好,别的渠道获取体力也罢,总有一款适合你,然后周而复始。而且,尽管如此,出于某些原因体力貌似还是不能无限获取,渐渐会导致你带着一种“珍视”的心理玩游戏,珍惜这个游戏,结果就是一个破游戏能玩很久。试想一下,假如你每次领的体力不够你玩的,玩不尽兴,后果就是你会想在以后的日子里加倍玩这个游戏,直到玩尽兴为止,就好比你每次要洗澡时水都不够洗,我想,无论这人有无洁癖,很快就会抓狂的吧。

    相对于好友机制,体力机制亦让人上瘾。前者是在跟好友竞争,后者是在跟时间赛跑,好友可以换了一批又一批,直到没啥熟人在里面废话正好可以让你心无旁骛,时间却是不等人的,如何在片段化的体力时间里事半功倍真是一个世纪难题。

    只是,片段化的时间如果不加以利用,积攒下来是很可怕的。在你的同校同学中,同个公司一个部门的同事中,人与人的智商不会相差太多,能力的起点也不会差以千里因为毕竟是要通过考核和筛选的,那能力的终点在哪里?你天天8小时工作完就休息,和他们无异,那正常情况下过个几年大家也都是平齐而安逸的,可你如果额外抽个一两小时甚至更多在学习呢?鲁迅那句老话“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这“喝咖啡的功夫”,90%是被手机取代了。前几年特别流行在饭点或者某个休息时间花个半小时甚至不止刷朋友圈或者看看别人的朋友圈,现在是手游甚嚣尘上,人们纷纷“低头浅笑”,纵使手机热成了暖手宝,大冬天也不冷了。

    曾国藩那“每天做好三小时,十年成为专家”的理论显然很有道理,不过对于中青年人来说,除去工作可能还有别的生活琐事,每天腾出三小时有些奢侈,那两小时呢?平均两小时呢?每天“喝咖啡的功夫”,花个半小时玩手游目测还玩不出名堂来,得每天多喝几杯咖啡,慢性自杀。坐公交也好,等公交也罢,做地铁也好,甚至等地铁那几分钟,现在手机看剧看小说的人都不多了,多半是在花花绿绿的屏幕上按来按去,你们可真会抓紧时间。

    大街小巷,到处都充斥着被娱乐化的感觉。现在的人没事捧着个手机你能说生活节奏变快了吗?得看看他们都用手机做些什么。其实,生活节奏是在变慢的,睡衣风的人是在变懒的。然后愤愤不平,把这一切归罪于冰冷的机器?

    有时间有钱投入手游里,你基本上是被赚钱的,你能想方设法赚别人的钱吗?不,你的可支配时间已被手游砍去一截,血肉横飞。

    相信我,真正忙的人是不会死心塌地玩一款手游的,误时误事。一开始或许看到好友里有人玩便去“实地考察”,然后每天累死累活挤出点时间渐渐发现根本玩不动它,只能放弃。有时晚上偶尔来点兴致玩个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结果却是正事又忙到深更半夜。年龄渐长,你会感到,有那点时间哪怕多睡会儿休息会儿都是好的。再说,流行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没品味、缺乏辨识力和抵制力的人才会趋之若鹜。手游里的好友机制不可避免地打造了冗余的人际圈,体力机制还在耀武扬威剥削你本就不多的时间,当你的时间不多时,“识时务者为俊杰”,倒不如把手游戒掉,有舍有得,稳扎稳打,才能离成功越来越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戒手游的成功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nh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