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8日,我听了全国名师孙贵合的一堂课及讲座,跟名师如此接近,受益匪浅,自己的身心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孙老师语言幽默,讲课深入浅出。坐在大礼堂,聆听名师的课,此情此景,真让人羡慕,脑子里迸发出了这样的念头“什么时候我的课也能上成这样呢?”
吴正宪老师的弟子、全国名师、北京数学骨干教师孙贵合老师介绍了他一步步走来的脚印。我把我听到的精华部分摘来与大家共享。
1、数学教给孩子的是什么?菜市场买菜吗?谁在用圆的面积公式、三角函数?!所以我们数学应教给孩子是思想和方法,陶行知老师把教师分为三个等级,一是教书本的老师,二是教学生需要的老师,三是教给学生学的老师,现在有很多老师甚至成为连教书本都做不到的老师——教孩子怎么考试。
2、要读懂学生,我们认为学生犯错是因为老多时候没读懂孩子。他举例说老师讲是用字母表示数,一只青蛙四条腿 两只青蛙八条腿,三只青蛙12条腿,有个孩子表示成a=d,上课老师说不对!为什么?因为没有表达出它们俩之间的关 系,但其实孩子选择d 正是因为d是第4个字母。这就是我们一定要读懂学生,你只有读懂学生之后,你才能够融入课堂,这需要经验积累。
3.专业老师要干专业的事。孙老师举了几个案例,其中一个一老师讲北师大版本一年级实践课“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对照商品价目表(小数标签),说出4元可以买什么?孩子顺利说出可以买矿泉水和另一样物品后,剩下的几样再也说不出来了,只好强加给孩子答案,老师课下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孩子的意思是“钱已经花完了,竟然还能买东西?”。老师只需要把“可以”改成“可能”就能避免这个现象。另一个案例是为什么“个位上是0、5的数是5的倍数?我们只通过观察让孩子知道规律就可以了吗?这是数学吗?不完全归的不是数学,后面应该加上个“为什么?”这才是关键!原来是因为十、百、千……一定是5的倍数,所以只要个位是5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5的倍数。
4.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活动,如果没有自己需要的,那老师就借鸡下蛋,这么来说“老师知道,有一个班的孩子是这么想的”,这时正好展示孩子们没有的答案。
5.要有预设,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想想他们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想想他们会怎么想。
6.如果孩子们活动后,要展示活动成果,那就把活动成果留在讲台上,以备后面对知识进行总结分析,不要太借助媒体,让孩子分析自己的劳动成果,不是更有说服力吗?
7.孩子们板演后,由于黑板有限,需要擦去一部分,要争得孩子们的同意,尊重孩子们的劳动成果,也就赢得了尊重。
8、引导学生犯错误,只有在错误中学生才会有所成长,对知识学习才会深刻,课堂上学生争论起来,其他学生才会专注的倾听,为什么争论,才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必须有冲突,才会成就精彩课堂。9、一堂课总会有出彩的一个环节,把这个亮点挺直了,点亮了,课堂就出彩了,精彩了。
以上一些说法,是孙老师的亲身经历。从讲座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孙老师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进取的人,他把吴老师的评课都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正如他所说,专家们的评课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方向,前行的路上需要我们自己朝着那个方向摸索、总结、实践,才能有所成就。我的这次学习,也许在自己以后的教学中不会复制专家的课,但我却从专家、名师那儿学到了一些方向性的东西,要想前行,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研究、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思路,做一个不断反思、不断进取的教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