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在国外,让我帮他复印一份关于建国后的“穿青人”的材料,引起我对穿青人的兴趣。
穿青人是一个主要分布在贵州西北地区,人员相对集中的待认定民族。在贵州省,穿青人身份证民族一栏标注的是“穿青人”。穿青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毕节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黔南州等六个市(州)所属的二十多个县(市、区),其中半数以上聚居在毕节市的织金、纳雍两县。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人口约67万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平等的政策。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汇总登记的民族也达400多个,仅云南省就有260多个。因此,当时认定民族工作十分重要。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一卷里曾经提到过穿青人的民族认定,也就是建国后费孝通带队完成的。
因为穿青人要求认定他们是单独的民族,不是汉族,理由就是他们有独立的语言,也就是老辈子话。
经过调查发现,他们的老辈子话其实是与湖南、江西的汉语是有渊源的。而且根据族谱和县志等史料记载,穿青人的祖先是明初迁入贵州的军人家庭的汉族,不是军人是农民,但是没有土地,只能向当地的彝族租种土地,然后成为彝族人的佃户。明代后期,到贵州的汉族人越来越多,他们不屑于穿青人同列,称之为穿蓝人。建国后民族认定,穿青人怕吃亏,所以自认为是少数民族。
事情后来又有了变化,80年代贵州省重新开展了开展了全省未定民族的识别工作。1984年1月,贵州省民族识别办公室决定穿青组由织金、纳雍两县定人分工撰写出《贵州省穿青人民族成分重新调查报告》。1985年3月,贵州省民委向国家民委汇报,要求将穿青人识别为单一少数民族,被中央否定。
现在看来,穿青人想要成为单一民族,估计可能性不大!因为认定一个民族主要是看族源、历史沿革、语言文字、生活习惯、节日习俗等各方面是否具备单一民族的特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