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花
夜里细雨飘渺,让在南方才开始入秋的天儿里多了一丝凉意,这场雨好似好让我分清了秋冬,又或许在告诉我那即将结束的秋季继而开始即将来临的冬季,这又让我不禁想起那久远而又苍老的故事了。
小时候对死别没有感慨,没有思念,没有悲伤,家里办丧事看着大人们忙里忙外,听着奇怪的哭丧甚至还觉得有点儿滑稽,爷爷去世那年我刚满四岁,至于过去十几年二十年之久那些场面在我脑海依旧清晰的原因是因为我的父亲。父亲在我心里一直是以后寻找人生另一半的大致标准,不是因为父母夫妻间的感情有多好和对对方付出了多少,如果放在现在摊开来讲他们的感情在我眼里“一文不值”,我们“年轻人”谈感情那是谈付出(另一半给你花了多少钱财),谈容忍(对对方做特别过分的事情都能选择原谅甚至还向别人攀谈对方的零原则),我们拿付出同等于爱情等值,可是我们又喜欢高喊爱情无价,不过好在我见过平淡、平凡而又夹杂着黑夜里那盏微弱灯光般的情感,它从开始就不会太热烈所以它也一直不会消逝 然后消失。
说起父母那一辈的感情我认为是值得被谈起的,即使现在有很多人不会在意父母间到底是否残存着“爱情”。父母的感情拿黏腻形容或许过于开放和对他们的“不尊重”,黏腻这词儿在我眼里就是不知廉耻的小情侣在公共场合亲我的一些不适宜行为,如果真要形容他们那一辈夫妻间的感情,我认为是绵密,绵密而不甜腻但是其中夹杂的美好又胜过甜腻 。
我们长大后总忙碌着自己的生活忙着自己的小家庭或许连自己都快顾不过来。记起前段时间回家,突然间感觉到父母老了不是因为他们日渐增多的白发和皱纹,也不是他们越来越蹒跚的身影和越来越佝偻的身躯,也不是我那从孩童时期乃至青春时期越发严肃的爸爸越来越柔情了,而是从言语和角度慢慢的凸显。其实在家有什么“好”东西小时候爸妈都是第一时间想的是孩子,有一回不知是因什么事情,我妈第一句话和第一念想就是我爸爸,那会才真正感觉到和他们有着很长很长的距离,不是我们之间情感的距离,亲情之间我认为是长期不会改变的一种情感,但是中间的情是可以转移,亲还在情已不在,而我能给予他们的和对他们的陪伴有很长的距离,那叫远远不够,不够他们一生对孩子的付出。
- 结语:或许父母的感情早已超过爱情胜过亲情,在孩子降临时又多了一份情感,那是对孩子的付出与陪伴,孩子长大后离父母越渐越远,父母又会把感情放在对方的身上。我不羡慕父母那会的感情,因为在那个年代可以选择爱情的人少之又少,虽之少了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但平平淡淡然然的一生他们都会是对方互相搀扶的人,而我呢?我们呢?
大概的内疚原因是父母对孩子一生的付出,他们心里的“感觉”是,孩子并不是能陪伴他们后半生的人 ,我们大都是有翅膀的孩子,我们该如何消除父母的这种念头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