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的两个最大敌人

作者: 吾心自足 | 来源:发表于2017-08-20 16:40 被阅读37次

          今日深入阅读《孙子兵法》谋攻篇的非战、非攻与非久也,联想到执行力,有几个观点与大家共享。谋攻篇原文说: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谋攻就是谋全,全利原则,自己不损失,敌方(或者对方)资产也不破坏,全取其利。要全取其利,就要“三非”:非战,非攻,非久。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攻而拔人之城,不久战而毁人之国。

          我理解孙子此处的思维模式,是在做任何事之前,一是先考虑风险,二是考虑代价,第三才考虑利益。

          为什么这么说呢,心理学研究发现,有两样东西最能驱使人犯错,一是利益诱惑,二是焦虑躁动。

          人们常说见利忘义,其实更普遍的情况是“见利忘害”,见到利益,就难免“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见小利而亡命。贪是人性的大弱点。春秋时,秦穆公问蹇叔,我怎样才能称霸天下呢?蹇叔说:“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

        霸天下的人有三戒:戒贪,戒忿,戒急。贪心,就会失去越多;忿怒,就容易有难;急躁,就会摔跟头。下判断、做事业,要把握两条:趋利、避害。趋利和避害的权重,应该至少是相当的,五十对五十。但是,往往都成了七比三,甚至九比一。为什么,因为利往往在明处,在眼前,让人激动;而害在暗处,在远处,让人心生侥幸。我们经常看到人,去做一些利益极小,而隐患极大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那利马上可以得到。而那害,那明明白白的害,他却不可救药地认为“不一定”。

          焦虑也害人出错,为什么呢,人一焦虑,就想有所动作。你要他非战、非攻,要他等待,要他忍耐,他怎么能等,怎么能忍呢?战场上的统帅,生死存亡之间,没有一刻不焦虑,这就特别容易出错,焦虑的时候盲目行动,必会带来灾祸。人们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行动才有机会。却忘了事物的另一面:行动必有代价。就像那句常说的话:不作死,就不会死。做任何事都是这个道理,不该动作时什么也不做,做一次就解决问题。多少事,都误在频频动作。为什么频频动作,无非是一种焦虑情绪。

          小心你的“焦虑性动作”,那是最能毁掉你的。真正最重要的工作有两项:一是准备,二是等待。准备是自己的事,积蓄实力,操练兵马,鼓舞士气。等待,是等待敌人犯错,等待时机出现。敌人如果不犯错,我们就很难赢。兵法的诡道,如《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李世民言,多方以误,就是想方设法引诱对方出现失误。而唐玄宗李隆基,就没了太宗的智慧。安史之乱,哥舒翰镇守潼关,死守不战。李隆基急于平叛,下令哥舒翰出战。由于之前玄宗已斩杀了他认为作战不力的名将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知道出战必败,但不出战必死不说,留下千古骂名、朝廷还得换一个大将来出战,没办法,被逼率军出关,结果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潼关失守,眼见长安不保,玄宗仓皇弃城逃往四川。

          所以说,有执行力很好,但在行动前,一定要谨记两点。第一,不因利益诱惑而忘记风险与代价;第二,不在焦虑不安时动作,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动的两个最大敌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vfdxtx.html